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阜阳市肿瘤医院符合标准的42例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试验组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90和4.90个月,疾病缓解率分别为47.62%和14.2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19%和4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对晚期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晚期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起始计量500mg/天单药阿帕替尼治疗并辅以对症及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获得PR 5例,SD 9例,DCR 46.7%,RR16.7%。对照组患者中,SD 7例,PD 19例(每2月复查评效,2个月时进展5例,4个月时进展9例,6个月时进展4例,10个月时进展1例),DCR 26.9%,RR为0。结论单药阿帕替尼对晚期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大多数患者对500mg/天的阿帕替尼单药治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对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接受阿帕替尼单药和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卵巢癌患者各20例,参照RECIST 1.1版与NCI-CTC 4.0版标准,结合统计学处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阿帕替尼组和吉西他滨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2.2%、1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2.2%和47.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较吉西他滨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均可耐受;吉西他滨组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对于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尤其是对那些体力评分低,不能耐受联合治疗的患者,阿帕替尼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因此阿帕替尼可作为上述患者的一种挽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事件。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或单药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治疗情况;另筛选出同时期未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化疗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4%,其中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8%。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6.5%)等血液学毒性及手足综合征(38.5%)、恶心呕吐(34.6%)、高血压(32.7%)等非血液学毒性;两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乏力以及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高血压、蛋白尿以及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57.7%)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疾病控制率(68.4%)高于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磺酸阿帕替尼临床应用中,根据适应证选择患者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程向明  贾锋  冯军红 《中外医疗》2022,(15):83-85+90
目的 探讨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多药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实施单药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多药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卡培他滨药物治疗)和研究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总控制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疾病总控制率(93.33%)高于常规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常规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多药耐药晚期乳腺癌,可显著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减少高血压、蛋白尿、高胆红素血症及皮肤反应等系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总体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112-115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5例,其中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27例患者为常规组,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28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ORR、DCR、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生存质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EA、VEGF和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CEA、VEGF和MMP-9水平更低(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去化疗方案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体力状态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这些患者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在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接受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总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采用生存分析来确定预后因素。结果 共纳入3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后中位PFS为9.5个月(CI:2.64~16.36),中位OS为14.8个月(CI:7.62~21.98),治疗ORR为32.3%,DCR达77.5%。不良事件(AE)的总发生率为61.5%,最常见的各级不良事件为乏力、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其中仅3例患者(9.6%)发生3级毒性反应,无4-5级不良事件。结论对于体力状态不佳的不可手术NSCLC在一线或后线应用去化疗方案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培美曲塞组38例和吉非替尼组37例进行治疗观察,主要评价指标为ORR,DCR,生活质量改善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培美曲塞组ORR为13.2%、DCR为47.4%,而吉非替尼组的ORR为18.9%,DCR为5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吉非替尼组的血液学毒性明显低于培美曲塞组(P<0.05),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和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率相近,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轻微,对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5例经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帕替尼组(43例)和替吉奥组(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体力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体力状况改善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骨髓抑制、口腔炎及腹泻的发生率低于替吉奥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接近,但阿帕替尼骨髓抑制、口腔炎及腹泻发生率低于替吉奥,而发生率较高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出血,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可耐受,经短时间内对症处理后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干预性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或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某院就诊化疗失败的34例EGFR野生或未明的晚期NSCLC患者,以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425mg·d-1)为主要治疗,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相关不良事件。结果:3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30例,中位PFS(mPFS)为3.75个月(95%CI:0.648~6.852),ORR为20%,其中部分缓解(PR)6例(20.00%),疾病稳定(SD)16例(53.33%),进展(PD)7例(23.33%),DCR为73.33%。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18例(52.94%)、手足综合征18例(52.94%)、蛋白尿15例(44.12%)和乏力14例(41.18%),无药物相关性死亡。疗效相关性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和联合化疗是延长PFS的因素,联合化疗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可期可控,有进一步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均经多线治疗失败后接受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其中发生阿帕替尼治疗相关性高血压16例为继发高血压组,未发生高血压30例为无继发高血压组。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46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5例,疾病进展9例,客观缓解率(ORR)为26.1%,疾病控制率(DCR)为80.4%,中位PFS为4.2个月。继发高血压组和无继发高血压组ORR和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继发高血压组中位PFS为6个月,长于无继发高血压组的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转移部位数、蒽环类药物治疗史、手术史、放疗史、体力状况评分等因素与患者的PFS无关(P>0.05),而治疗相关高血压是延长患者PFS的保护性因素(OR=2.722,95%CI:1.272~5.825,P=0.0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mG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家三甲医院胃肠肿瘤诊治中心共入组42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mGC患者,采用多中心、单臂、开放研究方式.治疗方案:每天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850 mg,顿服.28 d为1个周期,所有入组患者至少口服1周期纳入研究.每2周期进行评价,如出现3~4度不良反应,首次药物减量至750 mg/次,再次出现3~4度不良反应,再次将药物减量至500 mg/次,如不能耐受则终止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服用1~4周期,最终4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PFS为4.0个月(95%CI为2.85~5.15个月).中位OS为4.50个月(95%CI为4.03~4.97个月).2周期后评价局部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29例、疾病进展(PD)9例、DCR 78.57%、ORR 9.52%.4周期后评价完全缓解(CR)1例、PR 7例、SD 16例、PD 9例、DCR 57.14%、ORR 19.05%.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继发性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腹泻、呕吐、皮肤黏膜改变,转氨酶升高等.因3度以上不良反应药物减量1次为9例,减量2次为4例.不良反应以继发性高血压、转氨酶升高及手足综合征为主,发生率分别为35.71%、45.24%、40.48%.发生3度以上不良反应例数最多者为继发性高血压与转氨酶升高,均为3例,发生率为7.14%,在1~4度总不良反应中的比例为20.0%.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mGC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在进行积极的处理后大多数患者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经三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把晚期乳腺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们的一致目标。方法把36例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三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500 mg/d甲磺酸阿帕替尼口服治疗,若出现严重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改为250 mg/d,并维持治疗,治疗28天后通过CT平扫+强化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所有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有0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20例,进展(PD)9例,总有效率为19.4%(7/36),疾病控制率75.0%(27/36)。(2)、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蛋白尿,疲乏、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5.4%、36.2%、25.3%,20.9%,30.7%。(3)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l25)及糖链抗原153(CAl53)含量参考上限为0~10pg/mL、0~35U/mL及0~28 U/mL。在口服甲硫酸阿帕替尼以前各项指标均高于参考上限值,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治疗方法简单,减少了患者化疗的痛苦,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期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已进入靶向免疫治疗新时代,由于m CRC有效的后线治疗选择十分有限,而且经历三线以上治疗的患者因长时间治疗身体素质较前大幅度下降,因此,选用毒副作用小且疗效佳的后线治疗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 观察呋喹替尼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用治疗三线及以上m CR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m C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呋喹替尼单药组(n=28)和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组(n=47)。治疗方案为呋喹替尼单药组:口服呋喹替尼胶囊,1次/d,5 mg/次,连服3周,停1周,每28 d为1个治疗周期;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组:呋喹替尼使用方法与单药组一致,PD-1抑制剂用药剂量及时间为第1天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截至末次随访(202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与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理学诊断明确的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44例。其中22例(联合组)使用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注射用胸腺法新,商品名:日达仙)治疗,另22例(单药组)患者使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单药组(72.7%vs63.7%,P<0.05)。联合组患者手足综合征、乏力、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单药组(均P<0.05),蛋白尿、高血压、胃肠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晚期胃癌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诊治的60例广泛期SCLC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帕替尼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紫杉醇组采用紫杉醇治疗(175 mg/m2,3周为1疗程)。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体力状况评分、脏器转移、血红蛋白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帕替尼组与紫杉醇组中位PFS分别为3.7个月和1.9个月,中位OS分别为6.6个月和3.0个月,阿帕替尼组PFS和OS较紫杉醇组比较,均延长,P<0.05;阿帕替尼组高血压、乏力、转氨酶升高等副反应均为1~2级,无3级及以上不能耐受副反应。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SCLC较紫杉醇单药化疗具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副反应,可尝试在临床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单药、联合化疗或免疫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一线化疗失败的145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用药方案分为阿帕替尼单药组(36例)、联合化疗组(94例)、联合免疫组(15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3种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联合化疗与联合免疫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OS)显著高于阿帕替尼单药组(mPFS,8.3个月vs. 3.6个月,P<0.001;8.4个月vs. 3.6个月,P=0.003;mOS,11.0个月vs. 7.5个月,P<0.001;14.0个月vs. 7.5个月,P<0.001)。3种治疗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依次为5.56%、18.09%、26.67%(P=0.097),疾病控制率(DCR)依次为19.44%、37.23%、33.33%(P=0.1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种治疗方案中,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替吉奥化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随访1 a,分析两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CR、ORR[88.0%(22/25)、44.0%(11/25)]高于对照组[64.0%(16/25)、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24.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6.9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64.0%)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92-493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厄洛替尼与贝伐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探索肺癌治疗新模式。方法:将选取的76例晚期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单纯给予150mg厄洛替尼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即厄洛替尼150mg/d,贝伐单抗15mg/kg。21d为1周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FS:(15.7±1.5)月VS(8.1±0.9)月;DCR:92.10%VS 65.79%;ORR:65.78%VS 47.37%;毒副反应发生率:65.79%VS 94.74%。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厄洛替尼治疗中加用贝伐单抗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随着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对新生血管有明显依赖,肿瘤血管生成是致癌重要原因之一,阿帕替尼作为我国研制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药物,也是全球首个晚期胃癌的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42例,根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对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阿帕替尼单药和联合替吉奥治疗。随访至2017-01-01,观察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疗效、相关毒副作用及总生存率。结果 截至2017-01-01,31例(73.8%)患者死亡,11例(26.2%)患者存活。生存时间为5.53〔95%CI(4.20,6.86)〕个月。42例患者在靶向治疗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恶心呕吐16例(38.1%),乏力16例(38.1%),血压升高8例(19.0%),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8例(19.0%),转氨酶升高4例(9.5%),其他11例(26.2%)。通过适量降低阿帕替尼服用剂量,合理降压药物对症后,患者乏力、高血压等症状有所改善,尚可继续耐受治疗。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疗效可,但仍有待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