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训练改善学龄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效果。方法将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学龄期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及步行速度。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的步行速度和GMFM-88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训练后的步行速度和GMFM-88站立项及走跑跳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学龄期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有助于增强其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步行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包括Bobath法和Vojta诱导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田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66评分和肌张力(Hotel评价表)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MFM-66量表评分为(48.86±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8±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正常率为65.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基础上,采用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改善患儿肌张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太空衣治疗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大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和悬吊训练,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悬吊训练和太空衣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项)的D、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4项基本情况、GMFM-88项的D区和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GMFM-88项的D区和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试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太空衣治疗联合悬吊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大运动水平、平衡功能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B矫形鞋垫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且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戴ICB矫形鞋垫,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粗大运动训练量表-88 (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评定患儿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治疗,GMFM-88 E区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B矫形鞋垫能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5例,其中24例采用了肌内效贴扎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作为治疗组;31例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均应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中的D区(GMFM-D,站立位能区)和E区(GMFM-E,行走、跑、跳能区)评分对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关节量角器法测量足背屈角的角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D、GMFM-E评分及足背屈角角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三个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前庭刺激在痉挛型脑瘫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摇头刺激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42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5 d,共8周.采用粗大运动训练量表(GMFM-88)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摇头刺激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前庭功能,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此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神经发育学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BS、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BBS、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瘫步行能力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本研究主要对C区、E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的C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比传统运动训练方法能更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步歌技术在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方面是否有肯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4~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II级) 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儿康复评定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行运动疗法、感觉统合治疗、悬吊训练或作业疗法等),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20min,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00min,另外增加步歌康复训练,每天20min,两组每周均治疗5d,共治疗6周。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的站立、步行、跑和跳功能区及总分评分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明显增加(P<0. 05),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的步行、跑和跳功能区评分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明显增加(P<0. 05),站立能区评分和总分略有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步歌技术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与常规康复训练比较没有明显优势,但可提高患儿训练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陈云杰  王玉俊 《当代医学》2021,27(13):61-62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Bobath疗法和肌电反馈系统规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应用10 m步行速度(MW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站立位)、E(行走、跑、跳)评估患儿步行能力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患儿10 m速度和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PT技术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0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6个疗程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D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E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家庭姿势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百分比。结果干预前,两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筋结点合谷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36例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成功配对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筋结点合谷刺,对照组采用经穴速刺,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2组患儿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对2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筋结点合谷刺能够很好的改善痉挛状态,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对比两组治疗3、6、9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偏瘫分级(Brunnstrom分级)、社会生活能力(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即SM量表)、肌力和肌张力情况。结果:两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CIMT能够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偏瘫分级、患侧上下肢肌力和肌张力情况,并且还可提升其社会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残联定点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两组均干预治疗3个月。采用肌张力Ashworth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改善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MAS评分为1.67 (1.00,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 (1.83,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评分为69.47 (24.09,9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 (5.15,8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改善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生物电刺激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E功能区进行站立和行走的功能评定,应用日常生活评分(ADL),同时应用肌电图对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