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我国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85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04例, 女81例;年龄为(63±9)岁。385例患者中, 3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 设为腹腔镜组;50例行开腹近端胃切除术, 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分层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 消化道重建(食管胃吻合、食管空肠吻合), 术后病理学分期(0~Ⅰ期、Ⅱ~Ⅲ期),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早期并发症分别为(212±96)min, 270、65例, 177、107例, 10(8~14)d, 40例, 其中术后病理学分期缺失51例患...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其在诊断、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均有别于胃上部癌。目前,胃癌保功能手术得到广泛关注,近端胃切除(PG)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除需保障充分的肿瘤根治之外,患者术后短期的顺利恢复与长期的生活质量同样重要,近端胃术后消化道重建对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中2种手术方式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71例, 女性27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62.03±10.6)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近端组(n=28)和远端组(n=70)。近端组采用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远端组采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 采用Kaplan-Merier绘制生存曲线, 两组生存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近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少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 P=0.045);近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高于远端组(57.14%比4.29%, χ2=35.75, P<0.001), 反流性胃炎发病率则低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比22.86%, P=0.035);术后近端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 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 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 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 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 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 同时, 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 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 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胃肠电生理活动和胃食管结合部机械性抗反流结构是胃抗反流功能的基础, 近端胃切除破坏了抗反流的机械性结构和正常电生理通道, 残胃功能发生紊乱, 胃食管反流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缓冲带等机制的各种抗反流术式, 以及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保留胃的起搏区域和迷走神经、保留空肠肠管的连续性、维持胃肠道原有的胃肠电生理活动和幽门括约肌的生理功能, 均是胃保功能手术的重要措施。目前,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种类繁多。但基于抗反流机制的设计、机械性屏障功能重建、胃肠电生理活动的保护是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临床实践中, 应根据个体化原则, 在基于肿瘤根治安全性的前提下, 选择合理的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胃上部及食管胃结合部的肿瘤,大多数专家主张首选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TG)联合开放吻合术、使用辅助切口吻合口或完全腹腔镜吻合术(Overlap吻合和π形吻合术),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治性切除潜在转移的淋巴结并且避免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后发生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1]。对于接受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的患者来说,Roux-en-Y吻合术为常见术式,但因其改变消化道连续性,易引起营养吸收障碍、贫血和其他并发症,导致术后体重减轻、生活质量差等问题[2]。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致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消化道疾病, 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尤其是非糜烂性反流病及轻度反流性食管炎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内科治疗, 但质子泵抑制剂不能改变此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或减少反流次数。药物疗效欠佳且合并结构性改变时,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有效治疗方法, 在主观症状、客观检查、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内科治疗, 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常用的3种抗反流手术方式的优劣尚有争议, 需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年龄、精神状态及食管运动功能选择最佳术式。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内、外科治疗均有一定风险, 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273例, 女性65例, 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 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 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 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级, 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 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 (352±63)min比(234±61)min, 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  相似文献   

9.
随着胃癌诊断技术的进步,位于胃上部的早期胃癌检出率不断提高。根据日本胃癌学会2002年《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位于胃上部的Ⅰa期及直径<2 cm的Ⅰb期早期胃癌可作为行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全胃切除术曾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及根治性被广泛接受,但全胃切除使胃泌素、胃酸和胃蛋白酶等分泌功能消失,影响消化功能,导致病人长期营养不良。近期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早期胃癌病人行近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国外已开展近70年, 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Allison于1951年最早尝试使用外科手段控制反流, 但单纯性的食管裂孔修补疗效欠佳。Nissen于1955年开创胃底折叠术, 经Rossetti改良减少了游离范围和手术损伤, 提升了抗反流疗效, 但术后吞咽困难和气体相关并发症高发。Toupet、Dor等提出部分胃底折叠术, Donahue和DeMeester提出"短松"Nissen手术,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手术疗效并降低了术后吞咽困难和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形成了目前三大主流胃底折叠术式。此外, 其他医师也对抗反流术式进行了探索, 形成了Belsey Mark Ⅳ、Hill、Collis等术式, 但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术式未获得广泛开展。与此同时, 手术途径也从传统的开胸开腹, 发展到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了住院时间。尽管抗反流术式众多, 但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 长期疗效不稳定及各种并发症至今仍然是其获得广泛开展的主要障碍, 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好更微创的抗反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本团队新开展的全腔镜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初步结果, 尤其是术后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2022年6月, 对2例SiewertⅡ型近端胃癌根治切除的患者开展了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包括以下4个部分:(1)近端胃切除及锥形残胃制作;(2)残胃吻合位置及食管残端吻合口设计;(3)食管右侧壁与锥形残胃前壁侧侧吻合重建;(4)食管下段成形术。结果病例1为71岁男性(cTNM分期为T2N0M0), 手术时间为305 min, 术后第9天顺利出院, 术后病理为T3N0M0。病例2为82岁男性(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后的TNM分期为ycT2N0M0), 手术时间为325 min, 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均获3个月随访, 2例均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仅可见轻度食管黏膜改变, 但无明显食管反流症状, 术后均无明显体质量变化。结论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安全性尚可, 且可能具有预防术后食管反流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手工吻合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5例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 女21例;年龄为61(29~75)岁。55例患者中, 25例消化道重建行胃十二指肠手工吻合, 设为手工吻合组;30例消化道重建行胃十二指肠改良Delta吻合, 设为改良Delta吻合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55例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 无中转开腹。手工吻合组和改良Delta吻合组患者肿瘤上缘距上切缘距离、吻合时间、使用钉仓数目分别为(48±4)mm、(22.6±2.3)min、(3.2±0.5)枚和(41±4)mm、(14.0±1.4)min、(5.2±0.4)枚,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 16.38, -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一种精准放置管腔内负压引流管的方法。方法两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分别为47岁女性(病例1)和67岁男性(病例2), 分别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和"上腹部不适1年"于2019年10月和2019年11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胃镜活检病理分别显示为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病例2的CT诊断结果示胃恶性肿瘤伴小网膜囊淋巴结转移。两例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D2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至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病例1在术后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术后第6天拔除鼻肠管, 术后第7天出现发热, 最高体温40.0℃, 术后第8天透视下确定为EJAL, 并精准放置漏口内负压引流管, 见图3。病例2术后第5天发热, 体温38.6℃, 腹腔引流液颜色浑浊并分层, 约1 000 ml, 引流液淀粉酶为13 000 U/L。当天透视下确定为EJAL, 同时精准放置漏口内引流管, 持续腹腔引流, 营养和抗感染治疗。精准放置引流管的方法:透视下放置漏口内负压引流管至尖端离漏口3 cm左右;注入泛影葡胺, 精准调整使引流管侧孔靠近漏口, 负压吸引。观察指标:观察漏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术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术式演进。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 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3 012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病理证实为胃恶性肿瘤、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未发现远处转移、施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重要脏器功能完好及病例资料完整者;排除因胃癌出血或穿孔或梗阻等而行急诊胃癌切除术者、术中发现肿瘤侵及邻近脏器如胰腺或横结肠等者、术中中转开放手术者、5年内罹患其他恶性肿瘤(甲状腺癌除外)以及术前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不全者。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患者基本情况;(2)胃癌手术量逐年变化趋势;(3)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演变;(4)手术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 术后早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 并发症分级按照Clavien-Dindo标准进行分级归类, 其中Ⅲ级以上并发症是指需要手术、内镜或放射学干预, 或威胁生命或发生死亡;(5)生存分析:生存时间定义为自手术之日至末次随访时间(或死亡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  相似文献   

16.
近端胃切除术是一种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手术,近年来在早期胃癌的外科诊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相较于全胃切除术具有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破坏了原有的贲门抗反流结构,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对于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方法。临床较常用的重建方式包括食管残胃吻合、间置空肠吻合及双通道吻合。同时,各种改良或新型消化道重建方式也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涌现。各种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各有利弊,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rVilTM与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7例, 女25例;年龄为(64±8)岁。112例患者均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61例食管空肠吻合采用OrVilTM法, 设为OrVilTM组;51例食管空肠吻合采用Overlap法, 设为Overlap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影响患者行OrVilTM食管空肠吻合的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手术情况。OrVilTM组和Overlap组患者食管受侵犯长度、肿瘤长径分别为1.0(0.7, 2.0)cm、(6.3±2.7)cm和0.2(0.1, 0.5)cm、(4.7±2....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亡率居第3位。外科手术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腹腔镜下微创治疗近端胃癌也越来越被采用,消化道重建方式也层出不穷。安全、有效且合理的消化道吻合是保证病人预后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围绕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治疗近端胃癌中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胆囊癌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根治性手术仍是胆囊癌患者最有希望获得治愈的手段。目前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所需的各项技术虽已日渐成熟, 报道呈增加趋势, 但胆囊癌的腹腔镜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为规范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开展,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专家工作组组织讨论并制订了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操作流程相关建议, 从安全性、术前评估、适应证、手术团队、患者体位布孔、术中冰冻病理、淋巴结清扫、肝切除方式、胆管切除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 此外, 在延迟诊断的胆囊癌行再次根治术的处理原则、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议, 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规范性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肥胖是GER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在减重代谢手术中越来越普及, 并且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 但在治疗肥胖患者术后抗反流疗效方面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 LSG可能破坏抗反流屏障功能, 如His角功能改变、膈肌连续性的破坏以及术后食管裂孔疝增加。His角是胃食管连接处的重要抗反流屏障之一, 重建His角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GERD症状, LSG联合His重建术有望成为有效预防肥胖术后GERD的措施。因此, 本文主要就减重手术预防GERD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探讨肥胖患者术后GERD的有效治疗, 以改善患者GERD的症状以及其生活质量, 为GERD的外科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