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分析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手术室的110例全身麻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观察对比2组手术应激情况、生命体征情况及低体温、寒战、躁动情况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应激指标低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波动较对照组更低,低体温、寒战及躁动发生例数较对较对照组更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应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不仅减少了手术应激反应,还减少了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2年6月—202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麻手术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全麻苏醒持续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苏醒期生命体征、术前及苏醒期的意识状态评分、舒适度评分及血氧饱和度,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全麻苏醒持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苏醒躁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苏醒期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BP)及心率(Heart Rate, HR)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苏醒期的意识状态评分、舒适度评分、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8%,低于常规组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  相似文献   

5.
6.
7.
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757-757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为麻醉期的一种不良表现,临床表现为患者坐卧不安,撕扯衣服和床单,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或口咽通气道,定时、定向能力障碍。患者通常不能配合麻醉师或护理人员,其生命体征也有异常表现,血压升高,呼吸及心率加快,通气量不足,甚至出现缺氧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苏醒期间加强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9.
屈红梅  闫霞  刘霞 《吉林医学》2011,(35):7563-7563
<正>全身麻醉停止,手术结束,麻醉苏醒,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1-2]。我院2007年起对400例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资料进行观察,其中49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现对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南 《中外医疗》2011,30(27):76-76
儿童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重视的项目.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健全,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还没有发育成熟,这给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总结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以下简称EA)是指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意识缺失,不能交流,具有攻击性的不恰当行为。患者常出现翻身,叫喊,尝试坐起来,自行拔出气管导管等不恰当行为[1]。EA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全身麻醉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部分残余药物对其不同程度的抑制造成的[2]。EA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择取96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9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传统的护理方式(参照组,共有48例)以及使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方式(研究组,共有48例)。结果:研究组苏醒期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率较参照组显著低,躁动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全身麻醉苏醒期,大多数患者呈安静嗜睡或轻度定向障碍,意识状态逐步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精神状态异常等躁动表现。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因素较多,如麻醉药残余作用、切口疼痛、留置导尿管的刺激等。有报道称全麻诱导后置人导尿管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但其对患者苏醒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我们选取一定数量全身麻醉患者,分别观察麻醉前后导尿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方法 本院对54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需要全面掌握有关小儿麻醉的特征性,加强对患儿护理.结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结果,采用术前干预及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苏醒期配合;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使用应用镇痛剂等。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操作配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剂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006年28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88例躁动病人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120例(41.7%),伤口疼痛95例(33.0%),不能耐受尿管58例(20.1%),其他原因25例(8.7%)。结论分析了引起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周口市中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按照干预方案分为甲、乙、丙3组,各32例。甲组:术前4 h留置导尿。乙组:麻醉诱导前导尿。丙组:麻醉诱导后导尿。观察患者躁动评分、满意度情况。结果甲组躁动评分最低,乙组次之,丙组躁动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满意度最高,乙组次之,丙组满意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不同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术前4 h留置导尿患者苏醒期躁动少,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采用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与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躁动率17.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且苏醒期HR、DBP与SB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稳定心率与血压,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