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3.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结合芒硝外敷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以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芒硝外敷于腹部。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愎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芒硝外敷可提高大承气汤灌肠治疗肠梗阻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明确诊断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液体石蜡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降低了中转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6.
徐志刚 《当代医学》2014,(11):62-63
目的分析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患者均给予进食进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减压。观察记录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起效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缓解消失所用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气液平面完全消失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较常规胃肠减压治疗,疗效更为肯定且更加安全,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年患者再次开刀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开刀后再次粘连的可能性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和治疗组(中医三联疗法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中医三联疗法干预,并统计各组病例腹痛、腹胀、呕吐消失,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立位腹部X线示气液平消失时间,统计对照组及治疗组中转手术患者例数并计算百分率。结果治疗组在腹痛、腹胀、呕吐消失,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立位腹部X线示气液平消失时间四个指标上,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7例(11.5%),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16例(26.7%)。结论中医三联疗法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肯定,可以加速梗阻症状的解除,降低中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9.
张翔  白鍊  简斌  温泽霖 《西部医学》2018,30(12):1810-1816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生长抑素对恶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分别检索分别在PubMed、CNKI、万方、Cochrane Library 4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2017年,以生长抑素、恶性肠梗阻、思他宁、益维宁为关键词,收集有关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相关的临床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Jadad评分,分别提取各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验组(生长抑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项观测指标(腹痛腹胀缓解率、肛门排气排便缓解率、恶心呕吐缓解率、平均胃肠减压量、CRP、腹部平片、电解质紊乱改善率、平均住院日)的数据并使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各研究异质性结果分别采用固定或者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研究10个,共计59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腹痛腹胀缓解率,肛门排气排便缓解率,腹部平片改善率,平均胃肠减压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住院日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中生长抑素较常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恶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接受小肠排列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4h开始用大承气汤灌肠,肛门排气后改胃管注入,对照组不用大承气汤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及腹胀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大承气汤可促进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刘建军 《中外医疗》2013,32(5):60-60,62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3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理 《当代医学》2016,(10):29-30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以及排便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能够快速改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且其手术指证较为明确,安全性高。腹腔镜技术安全性较高,可降低术后腹腔内再粘连发生率。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5例,对比治疗后48h内腹痛腹胀缓解、肛门有排气排便、立位腹平片肠道液气平面、手术中转率等指标。结果生长抑素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地缓解腹痛腹胀,肛门较早排气排便,立位腹平片提示肠道液气平面消失,手术中转率低。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明显缓解肠梗阻症状,促进肠管再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邢喆  赵莹  朱佳  孙婷  高娜  向国卿  刘欣 《吉林医学》2012,33(7):1374-137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入院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0)、鼻胃管(鼻胃管组,n=20)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腹围减少(15.5±5.2)cm较鼻胃管组(5.8±3.4)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6.5±258.8)ml/d较鼻胃管组(658±315.2)ml/d明显增多,排气排便时间(4.8±3.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0.7±8.3)均较鼻胃管组排气排便时间(8.2±4.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5.8±10.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保守治疗中较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小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承气汤,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积液积气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腹围减小程度、24 h引流量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为1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小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7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承气汤+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组38例,观察比较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表现出现缓解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液引流量,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的缓解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组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胃液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再次手术,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可靠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技术在小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8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无痛胃镜辅助下置入鼻肠梗阻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入时间、鼻肠梗阻管的位置、引流量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的操作时间10~25 min ,平均15.5 min;导管头端到达小肠梗阻部位时间为2~10 d ,平均3.2 d;置管后引流量增加,置管前胃肠引流量(350±30)m L ,置管后第1天胃肠引流量(1200±37)m L ,此后置管平均每天胃肠引流量(400±25)m L。经导管治疗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13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在插管过程中发生2例鼻黏膜出血,但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无痛胃镜引导下置入鼻肠梗阻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鼻肠梗阻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并能协助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郏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11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肠梗阻导管置入23~37 h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中位时间为(26.8±1.8)h;6例置管后3~6 d、5例置管后7~8 d肛门排气、排便恢复,中位时间为(5.6±1.1)d,患者肠梗阻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出院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对单纯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0.3mg生长抑素(奥曲肽)为低剂量组、常规治疗+0.6mg生长抑素为中剂量组、常规治疗+1.2mg生长抑素为高剂量组。治疗时间7~14天,定期评定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部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和梗阻解除率,胃肠减压导管引流量。结果 4组患者梗阻解除率分别为83.3%、87.5%、91.7%、91.7%。应用生长抑素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次日起明显减少,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缓解较快,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中、高剂量组的肠梗阻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明显(P<0.01),较低剂量组恢复要好(P<0.05)。但中、高剂量组的肠梗阻症状缓解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联合应用常规治疗与生长抑素能有效改善肠梗阻症状,使用中剂量生长抑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3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44例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和腹围缩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5d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其减压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