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CCI假造模PRF假治疗组(SS组)、CCI假造模PRF治疗组(SP组)、CCI造模PRF假治疗组(CS组)和CCI造模PRF治疗组(CP组),每组10只。CCI造模成功后4 d行PRF治疗,在坐骨神经结扎处行标准PRF (120s、42℃)。于CCI造模前1d (D0)及造模后1、3、5和7 d (D1、D3、D5和D7)测定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疼痛行为学测试完成后(D7)取患侧L3~5脊髓背角,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Iba-1)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S组比较,CCI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S组大鼠患侧出现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表现,MWT和TWL均明显下降(P<0.01),脊髓背角Iba-1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CP组大鼠(D5和D7) PRF后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变化明显缓解,MWT和TWL值明显升高(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GFAP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PRF能有效缓解CCI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坐骨神经PRF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过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慢病毒载体对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制备CCI模型.CCI造模成功后第7天鞘内注射G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CCI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5、7、14、21天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于术后第21天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GDNF表达.结果 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CI组GDNF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鞘内注射GDNF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后,脊髓GDNF表达上调,且CCI大鼠机械痛敏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上调脊髓GDNF表达可减轻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模型,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凝胶(PRP)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进展期痛域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中枢海马组织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10只用于制备PRP,其余4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CCI组和CCI+PRP组,每组10只。比较各组大鼠在术前1 d、术后6 h、1 d、3 d、7 d足底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辐射缩足潜伏期(TWL)变化;比较术后7 d时各组大鼠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及其下游Toll样受体-4 (TLR4)、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MMT和TW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组和CCI+PRP组大鼠术后MMT和TWL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组和CCI+PRP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MWT和TW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的T...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单倍剂量组(6.5g/kg)、身痛逐瘀汤双倍剂量组(13 g/kg)。假手术组切开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诱导神经痛模型,术后未给予干预治疗。给药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在造模后第3,5,7,14d观察大鼠热痛阈、机械痛阈、运动评分值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脊髓p38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出现显著降低,右侧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免疫阳性物质表达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热痛、机械痛阈值(P<0.05;P<0.01),并降低右侧后肢运动评分值(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脊髓磷酸化p38蛋白(p-p38)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在造模后第14d可显著下调脊髓p-p38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可抑制CCI大鼠的痛敏反应,改善患侧后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降低脊髓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松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n=8):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松扎模型(chronic contriction injury,CCI)组.采用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holera toxin subunit B labe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CB-HRP)和CB-HRP/Fo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观察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的Fos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都可见大量的CB-HRP标记神经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术前该细胞簇内未见有CB-HRP/Fos双重标记神经元,CCI术后可见CB-HRP/Fos双重标记神经元,尤其术后5、7、14 d,CB-HRP/Fos双重标记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1、3 d CB-HRP/Fos双重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增加(P〈0.05),CCI术后5、7、14 d CB-HRP/Fos双标的神经元明显增加(P〈0.01).结论:远位触液神经元可能参与坐骨神经松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射液,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91、1、14 d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CCI大鼠神经病理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I、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I、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CCI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 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n =8):假手术组(Sham 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 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 组)、ISO-1 组(CCI+ 鞘内注射ISO-1)。鞘内置管5 d 后予以左侧坐骨神经结扎。 CCI 组和ISO-1 组连续14 d 鞘内注射10% DMSO 10 μl 或含ISO-1 30 μg 的DMSO 10 μl,每天1 次。在术前1 天, 术后第1、3、5、7、10 及14 天(给药2 h 后)测定机械痛阈值;在第7 和14 天取大鼠DRG,ELISA 检测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MIF 表达变化,并于第14 天记 录受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CV)。结果 与Sham 组比较,术后CCI 组机械痛阈值均降低(P <0.05);与CCI 组比较, ISO-1 组术后第10 和14 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升高(P <0.05)。与Sham 组比较,CCI 组第7 和14 天背根神经 节MIF、TNF-α、IL-1β 表达上调(P <0.05);与CCI 组比较,ISO-1 组第7 和14 天MIF、TNF-α、IL-1β 表达下调(P <0.05)。神经电生理的结果显示,与Sham 组比较,CCI 大鼠坐骨神经的CV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ISO-1 组与CCI 组大鼠坐骨神经的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鞘内注射MIF 拮抗剂ISO-1 可以减轻大鼠机械痛敏,下调DRG MIF、TNF-α 和IL-1β 表达,但不能修复受损坐骨神经。 MIF 拮抗剂ISO-1 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反应,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1),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 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 d,3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 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 d为甚(P<0.05);术后7 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吕晨  郭小文  郑晖  叶玲  马千  张娟 《浙江医学》2016,38(15):1225-122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SRT1720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脊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及对NF-κBp65去乙酰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5组,每组24只,即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二甲亚砜(DMSO)组、坐骨神经结扎+低剂量SRT1720治疗组(CCI+LD组)和坐骨神经结扎+高剂量SRT1720治疗组(CCI+HD组)。其中CCI、DMSO、CCI+LD和CCI+HD组大鼠提前8d蛛网膜下腔预置给药导管后建立CCI模型。DMSO组从手术日起,每天通过蛛网膜下腔预置细管给予10滋lDMSO,而CCI+LD组和CCI+HD组每天分别给予SRT172010滋g和20滋g(溶于10滋lDMSO)。在CCI前1d、CCI后1、3和7d各组分别处死大鼠6只,取L4~5段手术侧脊髓组织,采用荧光法测定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活性,Westernblot法测定SIRT1、NF-κB、乙酰化-NF-κBp65(Lys310)水平,并计算各组NF-κB的乙酰化水平(乙酰化-NF-κBp65/NF-κB)。结果与S组比较,CCI和DMSO组在CCI后各时点SIRT1水平和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均P<0.01),相反,NF-κB、乙酰化-NF-κBp65水平和NF-κB乙酰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而与CCI组比较,CCI+LD和CCI+HD组在CCI后3d、7dSIRT1水平和酶活性均较高(均P<0.01),NF-κB、乙酰化-NF-κBp65(Lys310)水平则较低。其中SRT1720高剂量组在CCI后7d,SIRT1水平和酶活性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而NF-κB的乙酰化水平则更低(P<0.01)。结论SRT1720蛛网膜下腔给药可改善CCI导致的脊髓SIRT1水平和酶活性的降低,抑制NF-κBp65的过高表达和乙酰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IT)氯胺酮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CCI)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IT生理盐水20μL;余采用CCI模型。对照组(C组,n=30)IT生理盐水20μL;氯胺酮组(K组,n=30),IT氯胺酮 50μg;于术前1天、术后1、3、5、7、14 d分别测定抬足和甩尾潜伏期。取 L4-6脊髓,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结果 坐骨神经结扎后1 d可诱发出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C组、K组术后1 d脊髓中开始有少量凋亡神经元出现,凋亡指数于术后3 d开始迅速增加,术后5d达峰值,与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相比较C组,K组大鼠各相应时间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减轻相一致(P<0.01)。结论 脊髓神经元凋亡参与了CCI大鼠痛敏的形成,此过程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呼吸道吸入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单关节炎组、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假手术+氢气0~14 d组,每组8只。于大鼠左侧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单关节炎模型。单关节炎组大鼠不吸入氢气,另4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3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后第4~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假手术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采用von Frey纤毛测定单关节炎大鼠双侧后爪在建模后0、1、3、5、7、10、14 d的机械刺激抬腿反应阈值(PWT)。另取15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3只,于造模或假手术后第10天取致炎侧脊髓腰膨大组织,用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MDA的含量。结果 单关节炎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在建模后第1天即低于健侧,在第3天达到最低值并维持稳定至第14天(P<0.01)。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均高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P<0.05,P<0.01);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水平均高于单关节炎组(P均<0.05),MDA水平低于单关节炎组(P<0.05),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和MDA水平与单关节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呼吸道吸入65%氢气在大鼠单关节炎模型的起始阶段可减轻机械痛敏及氧化应激,预先给予氢气可抑制单关节炎机械痛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T对CCI大鼠神经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CI组、OMT组,每组10只。OMT组大鼠于术后7 d内每2天鞘内注射OMT(1.2 mg/kg),CCI组和Sham组同一时间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术后第1、3、7、14、21天检测后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情况,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相似文献   

14.
铬制肠线与丝线制作CCI模型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用铬制肠线和丝线制作CCI疼痛模型痛阈变化的区别。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铬制肠线组、丝线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铬制肠线组和丝线组分别用铬制肠线和丝线对大鼠右侧坐骨神经进行松结扎,假手术组只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但不进行任何处理。建模后测量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阈值(TWT)和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结果铬制肠线组和丝线组均能引起大鼠痛阈的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铬制肠线组和丝线组间MWT无明显区别(P〉0.05),铬制肠线组TWT低于丝线组(P〈0.05)。结论铬制肠线制作CCI模型较之丝线制作CCI模型能引起更为明显的热痛阈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23-27
目的 通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模型,并对模型大鼠实施背根神经节(DRG)脉冲射频(PRF),探讨其对SD大鼠模型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PRF组、CCI+假脉冲射频组(CCI+NPRF组),每组15只。观察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1、3、5、7 d,脉冲射频后1、7、14 d的痛阈改变。造模前、CCI-7 d、PRF-14 d,采用ELISA检测脊髓SDF-1/CXCR4、TRPV1的表达;造模前、CCI-1 d、PRF-1 d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6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CCI组、CCI+PRF组、NPRF组大鼠在神经损伤后右后爪PWMT和PWTL均显著降低(P0.05),而脊髓SDF-1/CXCR4、TRPV1表达增强,大鼠血清TNF-α、IL-6表达明显上升(P0.05)。PRF治疗后CCI+PRF组大鼠机械性痛阈较其他三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Sham组(P0.01),脊髓SDF-1/CXCR4、TRPV1表达则明显减少,同时血清中TNF-α、IL-6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脉冲射频能有效减轻CCI模型大鼠的痛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趋化因子SDF-1/CXCR4、TRPV1及调节TNF-α、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CI+anti-NGF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nti-NGF(10 mg/kg)、CCI模型+生理盐水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给anti-NGF组(n=8)和假手术盐水组(n=8).各组均在术后隔天测定大鼠痛行为学观察术后15 d内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变化.各组在手术后15 d,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脊髓L4~5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盐水对照组的机械和热痛阈在3 d后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期.术后第7天单次给予anti-NGF能短时间内拮抗CCI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下降,连续给予anti-NGF 7 d后可以使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持续显著高于CCI+盐水组.15 d时CCI+anti-NGF组大鼠脊髓L4-5节段的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结论腹腔注射anti-NGF能有效拮抗CCI大鼠模型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连续注射anti-NGF可以显著的持续改善CCI大鼠模型的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CCI+anti-NGF组脊髓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这可能与anti-NGF持续改善大鼠的痛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氯胺酮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在造模成功的痛过敏糖尿病大鼠中取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0)和氯胺酮治疗组(KM组,n=10)。KM组、DM组在第28天后分别每天腹腔注射10 mg/kg的氯胺酮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周。于注射STZ前(T1)、注射STZ后2、7、14、21、28、35 d(T2~7)取尾静脉血0.1 mL测定血糖水平;于T1 、T3~7时测定大鼠右后爪缩足机械反应阈值(PWT)。结果 与DM组比较, KM组T1~7时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T1~6时PWT无显著变化(P>0.05),T7时PWT升高(P <0.05);与T1时比较, T2~7时DM、KM组血糖升高(P <0.01);与T6时比较, T7时KM组PWT升高(P <0.05)。结论 氯胺酮减轻了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  相似文献   

18.
华汤锋  金红芳  吕晨  郭小文 《浙江医学》2021,43(14):1489-1493,1512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木犀草素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CCI联合木犀草素腹腔给药组(Lut组)、CCI联合木犀草素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725腹腔给药组(Lut+EX组),每组各18只。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并游离连接组织,不做CCI,其余3组大鼠建立CCI模型。模型建立后,S组和CCI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ml/kg,Lut组腹腔注射木犀草素2.0ml/kg+含1%二甲基亚砜(DMSO)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kg,Lut+EX组腹腔注射木犀草素2.0ml/kg+EX5270.5ml/kg,均连续给药7d。分别在术前1天和CCI模型建立后第1、3、7、14天测定各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天和CCI后第7、14天提取大鼠脊髓背角组织,测定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乙酰化FOXO1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CCI前1天MWT和TWL均相近(均P>0.05);CCI后第1、3、7、14天,CCI组、Lut组、Lut+EX组MWT和TWL均明显低于S组(均P<0.05),但Lut组第7、14天TWL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后第1、3、7、14天,Lut组MWT和TWL均明显高于CCI组(均P<0.05),而Lut+EX组与C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CCI后第7、14天脊髓背角sirt1蛋白水平均下降(均P<0.05),Lut组和Lut+EX组sirt1蛋白水平较CCI组明显增高(均P<0.05)。与S组相比,各组大鼠在CCI后第7、14天脊髓背角FOXO1和乙酰化FOXO1蛋白水平均上调(均P<0.05);与CCI组、Lut+EX组比较,Lut组在CCI后第7天FOXO1蛋白水平升高,第14天FOXO1蛋白水平降低,乙酰化FOXO1水平较前两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上调CCI大鼠脊髓背角sirt1蛋白水平,降低FOXO1乙酰化,通过调节sirt1/FOXO1信号通路,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的痛觉敏化。  相似文献   

19.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脑脊液补体异常活化与痛觉过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补体的变化特点,探讨脊髓补体异常活化与大鼠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CCI组、生理盐水组和CVF组,对CCI组、生理盐水组和CVF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进行松结扎,而假手术组只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但不予任何处理,CVF组大鼠在术后腹腔注射眼镜蛇毒因子(CVF)进行干预,生理盐水组大鼠在术后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CCI组.于术前和术后1~7 d每天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补体C3含量,并在第7天处死大鼠取L4~L6段脊髓,匀浆后测其补体C3含量.结果 ①CCI组大鼠在坐骨神经结扎后出现热痛觉过敏,而假手术组大鼠则无此变化,给予生理盐水并不能影响坐骨神经结扎后出现的热痛敏感现象,而给予CVF却能抑制CCI大鼠热痛敏感的发生;②假手术组、CCI组及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补体C3含量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相比,CCI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大鼠脑脊液补体C3浓度升高显著(P<0.01),CVF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补体C3含量明显减低;③术后第7天,CCI组大鼠脊髓中补体C3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中补体C3含量与CCI组相当,CVF组明显低于CCI组;④大鼠热痛阈值与血清补体含量无相关性,与脑脊液补体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补体异常活化现象,补体的这种变化特点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党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mg/kg),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d三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及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d为甚(P〈0.05);术后7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