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伤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67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32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B组),分别记录围手术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腰椎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结果 末次随访中,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腰椎疼痛VAS评分,均少于B组(P <0.05)。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AO-A型骨折的效果及对腰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利津县中心医院骨科诊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TVF)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组(n=68)和经皮组(n=52),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患者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腰背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Wiltse组手术时间短于经皮组(P<0.05)。经皮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Wilts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Wiltse组(P<0.05)。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经皮组均低于Wiltse组(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AO-A型骨折中Wiltse入路和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均可有效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Wiltse入路手术时间更短,经皮入路创伤更小、恢复快且在促进腰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经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将两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经多裂肌入路与经后正中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及观察组(n=47),均采取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行经后正中入路、经多裂肌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相比,经多裂肌入路开展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可减轻患者术中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两种方法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2月于该院手术取出胸腰椎骨折(该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且未进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36例,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6例,传统正中后入路2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后多裂肌的肌萎缩情况。结果传统入路组与椎旁肌入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肌肉萎缩,但椎旁肌入路组出现明显多裂肌肌萎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具有入路简单、对多裂肌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AF椎弓根钉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一些心得.方法 后路入路用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15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神经功能除Franket A级外均有提高.结论 AF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肯定,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行脊髓前方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植骨。结果:经6-25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行脊髓前方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能达到脊髓减压充分、椎体及椎板植骨融合的目的,且最大程度保护脊柱后柱结构,该术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李林军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43-43,1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随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伤椎高度比、Cobb角度、腰痛VAS评分明显差于联合植骨、置钉组,P <0.05;联合植骨组和置钉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入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或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疗效优越,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推荐有骨质疏松患者选择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影像学[伤椎夹角(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疼痛(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且患者疼痛感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中,采用经前入路手术16例,经后入路手术38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6个月.经后入路38例中断钉2例,退(松)钉3例,经前入路骨折均完全融合无断钉、退钉现象.前入路、后入路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恢复,肌力提高1~3级.结论 前和后入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病情决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万永杰  娄茜华  郭永传 《安徽医学》2020,41(12):1458-1460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二科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7例,按照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常规后入路椎旁肌剥离跨节段骨折复位钉棒内固定术;B组35例,采用Wiltse入路伤椎经椎弓根植骨并置钉行骨折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4个月,对比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伤椎节段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等变化情况,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生活质量,对比评价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24个月,B组Cobb角、ODI、VAS评分降低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HR升高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B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能够获得较好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效果,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潘林 《河南医学研究》2023,(8):1468-1471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接受PSF治疗,A组接受经皮入路,B组接受Wiltes入路,C组接受后正中入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其次为A组,B组手术时间最短;A组术中出血量最少,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组,C组术中出血量最多,住院时间最长(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VAS评分、改良ODI均降低,且A组VAS评分最低,其次为B组,C组最高(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入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损伤更轻、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程度最轻,经Wiltes入路操作手术时间最短,3种入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椎弓根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结果:本组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Frankel分值D级40例改善至E级,伤椎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椎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周德春 《四川医学》2013,(4):498-500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及取出椎弓根系统72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8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及VAS评分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9.3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胸腰段骨折椎体均获得了良好愈合,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露清楚、患者恢复快、防止术后腰背痛等优点,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一种实用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经3种不同入路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单节段A型胸腰段骨折并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资料,依据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6)、肌间组(n=43)、经皮组(n=25),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入路,肌间组患者通过Wiltse肌间入路,经皮组患者通过经皮微创入路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等影像学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等疼痛功能指标。结果 肌间组及经皮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采取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中,与传统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入路及经皮入路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椎弓根固定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TLICS评分>3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手术入路分经皮入路椎弓根固定组(经皮固定组)18例,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组(经肌间隙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脊柱骨折,Denis分型为Ⅱ型中的ⅡA、ⅡB、ⅡC型,TLICS评分≥4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采用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实验组)治疗,30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及矢状面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分别为实验组(52.6±6.1)min、(73.9±16.7)mL、(3.5±1.0)分;对照组分别为(71.7±8.0)min、(241.7±61.9)mL、(5.1±1.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为实验组(0.3±0.5)分和(3.1±1.5)分,对照组为(0.6±0.5)分和(4.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疼痛指数和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体压缩率分别为实验组(2.4±1.4)%和(4.2±1.9)%,对照组(2.3±1.3)%和(4.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相似的复位效果.经皮多裂肌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缓解程度及生活工作能力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后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5±35)mL,所有观察对象均接手X线片检查,结果证实,患者术后椎体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椎体Cobb角、椎体中央和前缘高度压缩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胸腰椎骨折,更换一个入路手术,考察与最常用手术(正中棘突旁)入路的早期手术效果、再损伤、术后康复差异。方法:自2013年起,半年内我科采用椎旁入路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A型椎体爆裂骨折22例。结果:21例患者术口1期获得愈合;1例因未放引流,术区血肿,张力高,引流减压后2期愈合。未发生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无内固定失效情况。术前Cobb角平均23.6°术后平均3.2°。术前椎体高度丢失率44.8%,术后丢失平均7.2%。结论:对于不计划作椎板开窗减压的A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植入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失血量减少明显,手术创伤小,术后病人痛苦轻,功能锻炼早,积极预防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