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淋巴瘤( primary hepatic lymphoma , PH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在恶性淋巴瘤中所占比例<1%,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 ,其他类型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MALT )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此例患者男性,89岁,肝脏左外叶孤立性包块,行肝脏左外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20、CD79a、Bcl-6阳性表达,CD3、CD43,CD30阴性表达。结论原发性肝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中极为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作为肝炎或肝癌被误诊,通过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能确诊。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 2 0 0 3年本院收治的 11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滤泡性淋巴瘤 7例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2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复发及死亡率 ,综合治疗者明显低于单纯手术及手术加放疗者 ,滤泡性淋巴瘤低于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08年23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复习病史、治疗经过和随访资料.结果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例,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5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5例,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1例.肿物切除20例,乳腺改良根治手术3例.9例手术后化疗,6例手术后化疗和放疗,1例化疗缓解后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随访3~62个月,17例存活,4例死亡,2例失访.12例有复发和进展.结论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切除术加放疗和(或)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预后差,易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4例。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富T淋巴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T-cell rich large B-cell lymphoma,TCRBCL)在临床上不常见,属于罕见的B细胞恶性淋巴瘤。1988年Ramsay等~([1])报道5例,并首次确立本病名称。其最大的组织学特点是组成细胞以T小淋巴细胞占多数,而少量较大的B型淋巴瘤细胞则分散在上述背景细胞中。国内也有零星报道。2004年刁兰萍和刘丽宏~([2])报道11例,认为其也  相似文献   

7.
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并作免疫学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为B细胞淋巴瘤,7例为T细胞淋巴瘤。腹痛和肠梗阻是主要临床表现。用Ann Arbor分期,22例为Ⅰ~Ⅱ期,其中B细胞淋巴瘤20例(74.1%),T细胞淋巴瘤2例(2/7);12例为Ⅲ~Ⅳ期,其中B细胞淋巴瘤7例(25.9%),T细胞淋巴瘤5例(5/7);小肠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低于T细胞淋巴瘤(P〈0.05);27例行手术治疗,14例行6次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龙)],8例同时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T细胞淋巴瘤急诊手术率高于B细胞淋巴瘤(P〈0.05),B细胞淋巴瘤更易达到完全缓解(P〈0.05),累计生存率高于T细胞淋巴瘤(P〈0.05)。结论小肠B细胞淋巴瘤Ⅰ和Ⅱ期对手术和化疗效果佳,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瘤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瘤(splenic mantle cell 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165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构成分析及EB病毒的表达状况。方法选择本院存档的165例已确诊淋巴瘤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鼻腔及鼻咽部淋巴瘤14例,胃肠淋巴瘤60例,表浅淋巴结内淋巴瘤91例。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诊断出,165例淋巴瘤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32例。将1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分为B细胞淋巴瘤、T和NK细胞来源淋巴瘤两种免疫表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165例淋巴瘤组织中的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结果鼻腔/鼻咽部淋巴瘤的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64.29%,其中T和NK细胞来源的淋巴瘤和B细胞来源淋巴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25.00%。胃肠淋巴瘤60例,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31.67%,T、NK细胞来源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的EB病毒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和25.00%。表浅淋巴结内淋巴瘤共计91例,表浅淋巴结内淋巴瘤中5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31.03%,T和NK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26例、32例,EB病毒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12.50%。表浅淋巴结其余33例为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阳性表达率为78.79%。非霍奇金淋巴瘤的EB病毒阳性率为34.85%,明显低于霍奇金淋巴瘤(78.7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EB病毒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脊椎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影像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27例脊椎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进行CT、MR检查.分析其CT检查的病灶位置、肿瘤直径、内部密度、骨质破坏、内部骨质增生硬化、周围骨质增生硬化等情况,MR检查的...  相似文献   

11.
脾脏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的低度恶性的小B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的一种,较少见,大约占各类淋巴瘤的1%,常表现为脾的实性肿大,该病容易累及多个脏器,特别是骨髓,病程发展相对缓慢,但部分病人可呈侵袭性生长,发展迅速。该病如能早期发现,并行脾切除术,预后较好。我们最近诊治了1例脾脏非霍奇金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的病人,并就该病的特点及治疗进行了文献复习和讨论,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病人李××,女,38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2个月余就诊。体检:脾脏明显肿大,肋下11 cm,无压痛,肝脏肋下、剑突下均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1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病理均明确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IE期6例、IIE期2例,III期2例;所有患者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均予以化疗,预防性放疗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109个月,随访中患者复发4例(其中死亡2例)、另治愈6例。结论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少见,预后差,复发率及死亡率高,术后应积极予以R-CHOP方案化疗联合放疗及鞘内注射治疗预防复发,并密切随访早期发现转移灶,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可尝试行二线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治疗,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很少见,占小肠恶性淋巴瘤的10~15%,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多数为B细胞型淋巴瘤[1-2].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中,B细胞型淋巴瘤约占84%,T细胞型和不确定型者各占8%.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不常见,源于病变的甲状腺淋巴组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的自身免疫作用有关。本文以一例74岁老年女性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治过程,并通过文献复习PTL的临床、病理等特征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多见的类型。DLBCL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淋巴结内;发生于结外者分布广泛,如胃肠道、口腔、脾脏、腹壁、睾丸等区域~[1]。DLBCL发生于胸壁者少见,同时伴脾脏转移的病例目前未见报道。近期,我院收治了一例胸壁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正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rimary pancreatic lymphoma,PPL)是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易与胰腺癌混淆,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PPL中以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现报道我科收住入院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临床工作中对此病的认识。病例患者女,4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乏力半月余"入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原发性脾脏淋巴瘤5例病例资料,复习相关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脾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而通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辅以相关检查,可早期诊断,降低临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起源、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尿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尿道外口有一无痛肿块,质脆。尿道镜检显示尿道6点钟距尿道外口约3mm处可见一直径约10mm赘生物,有完整黏膜,界限清楚,表面无出血、坏死等;腹膜后、腹股沟彩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检提示为尿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变组织起源于淋巴系统,肿瘤细胞类圆形,胞质少,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D20,CD79a,CD45。结论:尿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需要与尿道息肉相鉴别。早期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术后密切随访预防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5例淋巴瘤患者的年龄4~83岁,平均年龄56.5岁,≥50岁者28例(80%)。发生于睾丸者最多,28例(80%),其次是前列腺3例(8.6%),精索、精囊、阴茎和附睾各1例(各2.9%)。组织学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62.9%)、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6例(17.1%)、Burkitt淋巴瘤4例(11.4%)、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5.7%)和浆细胞瘤1例(2.9%)。结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大多是B细胞淋巴瘤,以DLBCL最常见,其次是MAL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罕见,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对明确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该疾病不同于一般的淋巴瘤,是一种主要在局部表现的、预后较好的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对这一疾病认识的普及,相应病例报道增多。本文就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加以综述,方便大家学习认识这一罕见病,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