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周燕 《医学综述》2009,15(1):88-92
抑郁是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卒中后抑郁会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它是各种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本文主要综述了卒中后抑郁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傅欣  承欧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157-4159
近期研究发现,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卒中预后,本文对其发病率、对卒中预后的影响及诊治方案进行综述。结果发现:50%~70%的卒中后患者存在OSAHS,OSAHS延长卒中康复时间、增加卒中再发和死亡风险,因此建议对卒中患者进行OSAHS筛查。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逆转其血管风险,减少卒中复发,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风险,是OSAHS的治疗选择。体位治疗或许对OSAHS有益,安眠药和镇静类抗抑郁药可能会加重OSAHS及延迟神经功能恢复,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卒中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预防卒中再发的关键。通过对社区缺血性卒中幸存者所患高血压知晓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方法在南京市2个社区抽样调查缺血性卒中幸存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方式确定其高血压知晓情况,并对知晓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结果在完成调查的254例缺血性卒中幸存者中,172例患有高血压,其中132例对其患有高血压病知晓。患者教育程度、病情、脑卒中家族史以及健康教育因素与高血压知晓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知晓率较低,提示健康教育在卒中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卒中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类型的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所包含的病因也各不相同.缺血性卒中亦是如此,从一种"疾病"到一种"临床综合征"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逐渐深刻,并开始基于病因对不同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因施治",这一过程是伴随着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而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逐渐发展的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和治疗手段也随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是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基因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治疗决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卒中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脑干卒中的认识.[方法]收集111例脑干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1例,女40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脑干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②脑干卒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肢体活动不灵、中枢性面舌瘫等;本组出现经典脑干综合征的病例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煤化集团鹤煤总医院收治的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AMD量表评分将其分为单纯卒中组和卒中后抑郁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FT3、FT4、TSH水平的变化以及TRH兴奋试验后其TRH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TRH兴奋试验中,两组患者对TRH刺激均有反应,而单纯卒中组患者其反应较卒中抑郁组患者强;与单纯卒中组比较,卒中抑郁组患者血清中FT3和TSH水平显著降低,FT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性脑卒中患者相比,卒中抑郁组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变化程度较重,时间较长,这可能是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发病48h内入院治疗的1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酯、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多在48h内加重,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高脂血症、合并房颤,梗死部位不同也是脑卒中进展的重要病因.结论 针对可引起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是指卒中发生后,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继续严重恶化的缺血性卒中。其发病率占卒中患者30%左右,致残  相似文献   

9.
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郑彤  王任直 《中国医刊》2004,39(2):41-42
目的总结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促进对其诊断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脑肿瘤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肿瘤卒中主要见于垂体腺瘤、胶质瘤、转移瘤等.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了解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极高,其致死率已超过脑瘤,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其致残率也很高[1]。脑卒中后肺炎是卒中后主要感染并发症,其与患者的致死率密切相关,而且卒中后合并肺炎增加家庭和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2]。由于卒中后肺炎的出现提示患者预后欠佳,因此了解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原学及其与脑卒中患者预后和住院费用的关系等,对提高卒中后肺炎的认识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与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凝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 在我国,缺血性卒中是卒中的主要类型,约占卒中总发病率的 70%~7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将逐渐增高.由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远高于出血性卒中,因此 ,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是卒中防治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进展性卒中(SIP)是指卒中发病一周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掌握其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对进展性卒中进行早期预诊,以便采取积极措施阻止其发生或减小其对患者的危害程度,这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牢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火的健康问题.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在不断加人,新的抗卒中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在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足内翻、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足内翻、下垂是卒中后主要后遗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卒中后足内翻、下垂的基本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症状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且会增加患者缺血性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导管消融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降低卒中发生率。左心耳封堵术是心房颤动卒中预防的有效手段。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适用于高卒中、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儿童卒中是指在30 d-18岁患儿中出现的因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1].儿童卒中在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病率低于成人.卒中后癫痫发作是指继发于脑卒中后因卒中本身导致的癫痫发作,按首次发作时间的迟早又分卒中后早期发作和迟发性发作.前者指卒中后7 d之内出现的痫性发作,后者指卒中1周后出现的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疲劳(PSF)是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0%以上,同时又被认为是卒中后患者康复的最大障碍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PSF的发生可能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抑郁、认知功能、睡眠障碍、卒中前疲劳和神经功能损害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中枢性结构的破坏、神经递质的改变及行为与心理社会学因素有关。本文就PSF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PSF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等特点。结果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3%,病原体以G-菌为主。卒中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糖尿病、房颤、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史、出血性脑卒中、小脑/脑干卒中、意识障碍程度、吞咽障碍、入院NHISS评分、抗凝、鼻饲、胃黏膜保护剂、气管切开/插管。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应针对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定卒中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探索其干预的有效手段.方法 病人于住院一周时评定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并与心理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人HAD总分在干预前后与对照组及其自身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卒中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用HAD评定更便捷、更适用,能够早期发现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同时,早期发现、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对卒中后患者心理护理的关键,也是保障和提高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糖尿病分别属中医眩晕、消渴范畴。眩晕与消渴是并发卒中最常见病之一。由于两种疾病往往互存、缠绵,致使卒中反复发作,病情愈发笃重,死亡率极高。故辨明眩晕、消渴的发病机理与脑中风发生的内在关系,不仅可起到改善和促进卒中的康复,亦可防止卒中的反复发作,这对降低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就眩晕、消渴致卒中的机理探讨如下。1 眩晕致卒中的机理  卒中的起因最多见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在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约占11 88%。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病之根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