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1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24h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感染、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疼痛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7.8±1.1)分,术后(1.9±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脊椎转移瘤的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间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KP)组(48例)和开放性椎体成形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分级、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截瘫、肺栓塞或围手术期死亡事件。开放性椎体成形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得到缓解,PKP组患者术后3天疼痛基本缓解。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PKP组患者ECOG分级在术后1周明显下降,开放性手术组患者ECOG分级在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1天和术后2天,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PKP组患者下降迅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随访6个月期间,PKP组患者有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开放性手术组患者有2例出现输尿管损伤,3例出现手术切口不愈合,1例出现切口脊液,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因出现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PKP能快速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联合其他治疗肿瘤手段,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pereutaneousPK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共44个椎体行PVP,7例9个椎体行PKP,术前VAS标准(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结果:45例53个椎体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轻度疼痛4例,中度11例,剧痛31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9.2±2.2分。术后3天疼痛完全缓解38例(84.4%);部分缓解5例(11.1%);轻微缓解1例(2.2%);NR1例(2.2%);有效为95.5%,VAS评分2.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3例,硬膜外囊2例,椎旁静脉丛1例,椎旁软组织3例;骨水泥外漏发生率16.98%,其中PKP仅发生椎旁软组织外渗1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其它并发症发生。PVP式Cobb’s角术前19.3±8.7,术后为18.4±7.8;PKP术前为22.1±8.7,术后为12.2±5.8,术后Cobb’s角与术前比较,PKP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100%;重度疼痛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93.6%,轻微缓解及无效为6.4%,轻、中、重度各级术后较术前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及PKP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无严重并发症。PKP术对塌陷椎体高度有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19例椎体血管瘤患者应用经皮射频消融加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3个月~1.7年,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7年的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胸、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无复发,JOA评分术后即刻27±2分,较术前20±3分明显升高,VAS和Oswestry评分术前分别为7.8±1.2分和18±12分,术后即刻分别为1.8±0.6分和9±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加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患者共41个椎体肿瘤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临床症状及术后临床效果均采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2—6个月,平均3.5个月,患者未诉疼痛加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椎体日澎术治疗椎体肿瘤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出现椎体转移并累及椎旁组织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会导致椎体强度下降,诱发骨折,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冷冻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椎体及椎旁转移瘤所致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受椎体成形术联合冷冻消融术的患者资料,纳入单一椎体和椎旁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在相应的椎体层面伴有中、重度疼痛,并且需要服用止痛药物,其中有2例患者曾接受放疗,疼痛缓解不明显。为了控制疼痛,所有患者首先在CT引导下完成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然后转移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室接受椎 体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和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任何不适主诉。结果:共有16例患者成功接受了冷冻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平均年龄58.1岁,其中男性10例(10/16),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4.2 mL。通过配对t检验,同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降低(P <0.05),6个月时稳定(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障碍,表现为股神经受损,单侧下肢麻木,抬腿困难,经过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并最终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腹壁肿胀,MRI检查显示血肿和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未处理,后逐渐缓解。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冷冻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一椎体及椎旁转移瘤所致的疼痛,止痛效果明显,但有可能出现累及神经的并发症,术中需要仔细布针,结合CT引导并实时监控冰球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均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先行后路椎板减压,在开放手术下对病变椎体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于术前、术后1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卡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状态,统计二便恢复情况,应用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150.00±99.21)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10.00±102.23) mL,骨水泥渗漏率为27.3%.术后1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P<0.01).术后1月,患者Frankel分级D、E级由术前的45.5%提高到81.8%.KPS评分(80~100)由术前的36.4%提高到72.7%.术前二便障碍的患者术后有55.6% (5/9)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前EORTC QLQ-C30评分为(84.09 ±9.48)分,术后为(54.64±15.17)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患者85例,共170个椎体,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术式:采用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及分次经皮穿刺椎体灌注骨水泥技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 VAS 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存情况。结果术中无一例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 d 内疼痛缓解,平均 VAS 评分降至2.8分。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5 mL。术中64(37.6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20个,椎旁或椎旁静脉36个,椎管内8个,但均无临床症状。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其中42例死于原发肿瘤,余43例则带瘤存活。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合并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脊柱转移瘤合并椎体骨折患者51例,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椎体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术后椎体压缩率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周,矢状面Cobb角、椎体压缩率较术前低,椎体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联合射频消融术( RFA)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脊柱转移瘤患者6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其中55例患者在术后当天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VRS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MRⅠ提示肿瘤仍然有进展。结论 DSA引导下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腰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6例(PVP 组),经皮微波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PVP+MWA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以及骨水泥外渗情况和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随访6~36个月,PV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58±1.06)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27±1.40) 分和术后6个月的(3.08±1.60) 分;PVP+MWA组从术前的(7.67±1.05)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04±1.20) 分和术后6个月的(2.96±1.46) 分,两组术后 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但重复测量方差显示,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3,P=0.801)。术后1个月,PVP组的KPS评分较术前提升(21.50±11.32) 分,PVP+MWA组较术前提升(19.92±13.19) 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7,P=0.650)。PVP+MWA 组的骨水泥外渗率(12.5% vs 38.5%,P=0.037)和肿瘤复发率(8.3% vs 30.8%,P=0.048)均低于PVP 组。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独或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腰椎转移瘤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两者联合在减少骨水泥外渗及局部肿瘤控制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确诊骨转移之前应用)患者6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64例为对照组。比较双膦酸盐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和Karnofsky评分以及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双膦酸盐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为8.10±1.13,3.10±1.27(t=24.96,P〈0.01);Karnofsky评分为57.00±7.80,69.00±8.60(t=8.77,P〈0.05)。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26.56%(17/64),对照组59.37%(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3个月(7个月vs 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能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脊柱畸形及顽固性腰背痛,传统方法因患者身体情况等原因以保守治疗为主,长期卧床常导致骨质疏松加剧而形成恶性循环,本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观察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30例OVCF患者,其中男1In,女19例,年龄54~85岁,平均71.5岁,共计108个椎体骨折,其中R1个,T7 2个,T84个,T9 6个,T10 9个,T11 3个,T12 18个,L,23个,L219个,L3 6个,L4 5个,L5 2个,全部采用PKP联合PVP手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年,平均1.4年,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前VAS评分为7.97±0.76,术后0、24、48周VAS评分分别为2.70±0.79、2.40±0.72、2.13±0.57;术前ODI评分为79.7±4.16,术后0、24、48周ODI评分分别为20.1±3.79、22.3±4.12、24.5±6.51。对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P值均〈0.01,表明术前与术后的VAS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及ODI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其中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出、拖尾,无神经症状,1例发生邻椎骨折,给予2次手术后症状改善。结论府用PKP联合PV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节约手术时间.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VAS评分、KPS评分及ASIA神经损伤分级的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术后1个月VAS评分较术前降低[(1.0±0.6) 分 vs (8.5±1.8) 分,P<0.001)]、术后3个月KPS评分高于术前[(75.0±18.2) 分 vs (45.0±10.5) 分,P<0.001)]。术后1个月87.5%的患者ASIA分级得到改善,其中D级和E级患者占比由术前的11.4%和0分别增多至40.6%和29.2%。结论 PVP联合开放减压治疗跳跃性多发脊柱转移瘤患者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有效解除脊髓压迫并不同程度地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变化,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关系。方法对62例(女37例,男25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检测项目有贝克尔焦虑、抑郁量表( BAI、BDI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AI、T-AI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 ),膝关节评分( KSS ),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36)。结果手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的焦虑、抑郁和KSS评分各项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F-36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提高率各有不同,EPQ 的神经质性与手术前后的生理健康( PCS )( P=0.001和P<0.001)和心理健康( P<0.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KSS评分与术后KSS评分及术前心理相关评分相关拟合程度不佳( r2=0.12和r2=0.25),术后6个月KSS功能评分与特质焦虑( TAI )和艾森克神经质性( N )负相关( P<0.05,B=-0.32和P<0.001,B=-0.54),而与艾森克外-内倾向性( E )成正相关(P<0.05,B=0.32)。结论患者在接受单侧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1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心理和精神因素对TKA术后功能恢复有影响,焦虑和抑郁程度低的患者功能恢复好;同时,术前应对焦虑和抑郁程度高的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提高骨盆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转移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并随访生存情况、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体力状态(KPS)评分。根据设定的手术日期(2007年1月1日)分组,分别记录与比较该日期前后行手术者的MSTS、VAS和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OS)。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90个月,中位随访15.5个月,其中>6个月者35例,>12个月者30例;其中随访>6个月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2.9%,中位OS为46.0月,其中不同原发肿瘤中位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外科边界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MSTS评分为(22.9±3.4)分,不同转移灶分区的MST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者的MST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0.05),术后VAS和KP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1月1日后实施手术者的VAS评分降低值、KPS评分升高值、MSTS评分及中位OS均优于此日期之前者(P<0.05)。结论 骨盆转移癌通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外科治疗,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融合术后髂骨取骨并发症情况及其对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脊柱融合手术行髂骨取骨的56例患者。采用Skaggs问卷及Schwartz提供的髂骨取骨并发症问卷对患者髂骨区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术后半年时的躯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应用脊柱功能障碍指数(ODI或NDI)量表对患者脊柱术后半年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评价。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取骨区疼痛与患者脊柱术后躯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均随访术后半年时的情况,有12例f21.4%)术后半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7例(12.5%)轻度并发症,5例(8.9%)为中度并发症,未出现重度并发症患者。11例(19.6%)患者出现髂骨取骨区的疼痛,视觉疼痛评分(VAS)为2.7分(1~6分)。有3例(5.4%)患者髂骨取骨区有麻木感。1例(1.8%)患者取骨区切口瘢痕不满意。没有发生切口感染、骨盆骨折等其他并发症。取骨区疼痛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与脊柱术后躯体健康评分和脊柱功能障碍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取骨部位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髂骨取骨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取骨区疼痛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脊柱术后躯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有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及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with stenosis,DL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经后路治疗DLSS患者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54~73岁,平均67.3岁。病程4~8年。术前Cobb’s角15°~49°,平均31°;腰椎前凸角(T12~S1)-30.6°~3.3°,平均-10.5°。对Cobb’s角<20°的5例行选择性椎管或神经根管减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对Cobb’s角>20°的23例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应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8例行减压手术节段113个,平均减压4.0个节段;共融合90个节段,平均融合3.2个节段。术后随访24~70个月,平均3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3.5±0.5)h,出血(600±30)ml,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侧凸由术前平均31°矫正至术后平均15.2°,改善率平均为51.0%。腰椎前凸角矫正为5.4°~28.2°,平均18.4°。腰椎前凸角及侧凸Cobb’s角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JOA评分平均13.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5分(P<0.05)。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DLSS的治疗应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以减压为主、矫形为辅,应准确判断责任节段,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