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研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直到近10年才十分明确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以显著地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自从1994年以来,专家相继进行了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些研究充分肯定了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临床意义,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002年9月份,在北京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专家们称现在正处在“脂质革命”和“他汀时代”。在这次会议上有许多有关调脂治疗的热点问题,特别引人注目的有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3.
调脂治疗与冠心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兰 《中国医药导刊》2001,3(2):114-115
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早期已经开始了对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关系研究的资料,现已明确高脂血症特别是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是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数  相似文献   

4.
调脂治疗     
血脂异常一般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及(或)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S)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的全身性、慢性致命性疾病,临床表现可以是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大约每3例死亡事件中就有1例死于AS。经大量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血脂异常与AS关系密切,是冠心病(CHD)主要致病危险因素。1994年以来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CARE、LIPID和AFCAPS/TEXCAPS)充分证明了调脂治疗能显著减少CHD事件的巨大益处。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河北医学》2011,17(1):35-3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方法: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组入院时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之后每晚口服40mg 3个月,对照组常规给予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 3个月。监测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TC、LDL-C、HDL-C、TG、CRP、ALT、AST水平,并随访一年的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TC、LDL-C、HDL-C、TG、CRP水平分别为:5.53±0.55mmoL/L、4.51±0.39mmoL/L、3.78±0.33mmoL/L、2.76±0.28mmoL/L、0.81±0.24 mmoL/L、1.05±0.22 mmoL/L、2.56±0.38mmoL/L、1.83±0.22mmoL/L、2.14±0.49mmoL/L、0.79±0.32mmoL/L;相应的强化组结果为:5.89±0.49mmoL/L、4.07±0.35mmoL/L、3.91±0.43mmoL/L、2.49±0.23mmoL/L、0.76±0.19mmoL/L、1.08±0.20mmoL/L、2.33±0.22mmoL/L、1.68±0.17mmoL/L、1.99±0.57mmoL/L、0.67±0.26mmoL/L;随访一年,对照组的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猝死率为36.4%、17.4%、12.1%,强化组相应为:25%、8.7%、5.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调脂治疗能更好的降低TC、LDL-C、TG、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调脂治疗的新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灏珠 《上海医学》2000,23(8):449-450
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流行病。近年我国冠心病也逐渐增多 ,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病[1 ] 。预计到 2 1世纪冠心病将成为世界性最常见的心脏病病种。冠心病虽是多种危险因素可引致的疾病 (被提到的危险因素达百余种 ) ,但最主要的是高龄、男性、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物质是脂质 ,业已证明这些脂质来源于血液[2 ] 。因此 ,治疗高脂血症可视为冠心病各种治疗措施中的对因治疗之一。高脂血症指血中致粥样硬化 (AS)的脂质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的进展。通过对脂质,尤其是脂蛋白的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皮功能受损的条件下,血LDL—C可以透入内皮下层,经过氧化,进入巨噬细胞使之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聚集成为脂质核心,是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脂质核心增大标志着斑块不稳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调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断的上升,已居 我国人口病死率的首位,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基础及临床研究已经公认,血脂异常系冠心病(CHD)发病与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关系方面认识的提高,调脂治疗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代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会议(ATPⅢ)依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将患者分为冠心病极高危、高危、中等高危、中等危险和低危人群.其中,极高危患者是指已知冠心病且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或严重的控制不利的危险因素;高危患者是指已知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或两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0年冠心病危险性大于20%);中度危险患者是指有两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10年内冠心病危险性10%~20%).  相似文献   

10.
11.
莫红梅 《吉林医学》2009,30(22):2837-28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调脂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干预组),B组(对照组),A组患者服药开始即实施护理干预,B组不干预。结果:1年后A组30例患者全部坚持调脂治疗,B组仅2例坚持调脂治疗。结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坚持调脂治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住院治疗确诊的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组(N=60)进行治疗并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0年以上,发现治疗组仍能达到满意的调脂效果,同时治疗组比对照组心血管病事件、再住院人次、再住院天数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血脂正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调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我国以胆道疾病为主,进入90年代以来则以高脂血症和饮酒多见。Chebli等提出了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概念,认为高脂血症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这一观点已经被广大学者认可,因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调脂治疗逐渐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调脂治疗的意义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于血脂异常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直到近十余年才逐渐明确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对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间关系的深入了解,调脂治疗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1.调脂治疗的临床地位 近几年,相继发表了五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汀类  相似文献   

15.
血脂的主要成分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这些成分在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成颗粒大小不同、密度不等的脂蛋白。通常所说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主要指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近年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极受重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院内启动调脂治疗对服药依从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398倒住院CHD患者,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和门诊及电话随访方法.结果:CHD患者出院前服用调脂药物占75.9%,应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后,院内启动调脂治疗组服用调脂药物比例明显高于院内未启动调脂治疗组(P<0.01),出院后至少进行一次血脂复查者比例院内启动调脂治疗组同样高于未启动调脂治疗组(P<0.05),LDL-C达标率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别,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院内启动调脂治疗可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服药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冠心病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冠心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被认为与冠心病发病关系最为密切.荟萃分析表明[1]:LDL降低1%,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随之降低1%.降低胆固醇尤其是降低LDL-C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2].  相似文献   

18.
脂联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洁  罗心平  施海明 《医学综述》2006,12(11):682-684
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早在1995年就为人们所发现。但直到2001年,人们才开始注意到它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等诸多特性。随后,由于血中脂联素浓度的大规模检测得以实现,许多关于脂联素的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使得其在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得以证实。本文仅就脂连素在冠心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调脂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患者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A组)服用血脂康调脂治疗前、后及20例老年健康人对照组(B组)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结果]A组治疗前的TC、TG、LDL、ET明显高于B组(P<0.01),HDL、NO、FMD低于B组(P<0.01),D0、NI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调脂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TC、TG、LDL、ET降低(P<0.05),HDL、NO、FMD升高(P<0.05),D0、NID无显著性改变.TC、TH、LDL与ET呈正相关(P<0.01),与NO、FMD呈负相关(P<0.01);HDL与FMD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脂康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可显著降低ET,提高NO、FMD,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春  吴宗贵 《上海医学》2005,28(4):270-273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当前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一类药物,无论在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其均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1世纪后,人们开始关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强化调脂和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