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遗传和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以学籍登记为线索募集6-16岁的双生子56对,采集颊黏膜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用儿童版艾森克个性测验(EPQ)作为儿童个性测缝工具,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家庭活动计划一般功能量表(FAD-GFS)、应激生活事件问卷等向其父母收集家庭环境信息.结果:(1)50对双生子成功提取DNA,卵型鉴定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24对,异卵双生予26对;(2)同卵双生(MZ)组的EPQ内外向、稳定性、掩饰度三个因子分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均正相关(r=0.75,0.73,0.56;P<0.05),而异卵双生(DZ)组仅有稳定性因子分在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有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小于MZ组(r=0.47,P<0.05;MZ组:Z值呵信区间为(0.94±0.44);DZ组:Z=0.51);(3)110位双生子个体的EPQ内外倾向性(E分)与FAD-GFS分值呈负相关(r=-0.20,P<0.05),精神质(P分)与母亲GHQ-12分值呈正相关(r=0.22,P<0.05),稳定性(N分)与父亲的专制养育分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儿童个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但家庭环境中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父亲的养育方式、健康的家庭功能等对儿童个性的形成也可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双生子设计的定量遗传分析方法探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于儿童内向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家长版本调查了189对成都地区6~16岁双生子的内向行为,采用Holzinger公式计算遗传度,家长评定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调查特定环境因素.结果 (1)儿童内向行为遗传度为0.54,年龄、性别与其相关.(2)家庭实际适应性、父母心理健康情况与儿童的内向行为显著相关(r=-0.213,0.250,0.309;Ps<0.001),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危险因素(OR=2.483,P=0.008).结论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内向行为均有影响,年龄和性别与遗传度相关,影响儿童内向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功能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 Achenbach's 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调查22个城市24013名儿童少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2.19%。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最大影响因素为父母间关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及态度。对学龄儿童的最大影响因素仍为父母间关系及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及态度,但是其他家庭环境的影响已不如学校环境及周围风气重要。而影响少年儿童的最大因素却是与父母的关系及学校环境。母亲妊娠时健康状况及围产期安全,是4—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最大生物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儿童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状况,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来自长沙市幼儿园、中小学的1657名儿童少年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进行评定。结果:依据困难总分,儿童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13.5%。男生情绪问题异常检出率(9.3%)低于女生(13.8%)(P0.01),而男生品行问题(14.7%)、多动注意不能(17.4%)、同伴交往(32.8%)、困难总分(15.3%)及影响程度(8.7%),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生(11.0%、10.2%、27.7%、11.9%、5.3%)(P0.05);农村儿童少年的品行问题(15.7%)、同伴交往(35.2%)、亲社会行为(18.9%)、困难总分(15.4%)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城市儿童少年(9.6%、24.8%、9.7%、11.5%)(P0.05);幼儿(18.2%)、小学生(19.8%)多动注意不能异常检出率高于中学生(9.0%)(P0.05),中学生同伴交往(34.2%)、亲社会行为(16.9%)异常检出率高于小学生(22.6%、10.3%)(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性别、地域、年龄儿童少年存在不同的情绪与行为问题,需分类干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双生子法人类几项行为(简单的生理—心理动作、记忆、智能、个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上述行为中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结果证明,上述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倾向,但这种倾向随着行为的简单到复杂及与环境接触时间的增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6.
11—12岁儿童家庭环境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文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Moss家庭环境量表,对11-12岁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家中缺乏民主,自由,平等的气氛是11-12岁儿童生行为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存在性别差异和行为问题差异。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南宁市2801名4-16岁儿童应用自制的儿少情况调查表、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和教师评定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检出心理障碍520例(18.6%),其中多动性行为障碍272例(9.7l%),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78例(2.78%),情绪障碍125例(4.46%),其它单项症状324例(11.57%)。壮族检出率19.98%,汉族18.4%,瑶族13.2%,其它少数民族6.2%。男孩检出率23.02%,女孩13.65%。壮族儿少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略低于其它民族。男孩主观生活质量得分略低于女孩。结论:各民族儿少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双生子设计的定量遗传分析方法探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本调查了147对成都地区6~16岁双生子的亲社会行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Mx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及遗传分析.结果 (1)除<11岁组外,女性亲社会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3<0.05);(2)共享环境因素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贡献为0.48(95%CI:0.09~0.73),遗传因素的贡献为0.27(95%CI:0~0.66),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的贡献为0.25(95%CI:0.18~0.35);(3)女性、家庭实际及理想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越好者亲社会行为越好(r:0.17~0.29),而存在孕产期异常情况者、家长管教态度越不一致者亲社会行为越不良(r:-0.16~-0.28).结论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均有影响,年龄和性别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遗传度相关,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功能和教养环境.  相似文献   

9.
弱视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弱视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8例弱视患儿和82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患者CBCL家长用表和学生用表的异常率以及SDS,SA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弱视患得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陶维娜徐相蕊李焕娣本文采用美国“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对焦作市6~11岁儿童进行了行为调查,为我市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分层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市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武汉市2188名4~16岁儿童进行注意及多动问题量表评分,该量表按照DSM-Ⅳ的ADHD诊断标准编写,并以DSM-Ⅳ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ADHD患者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量表还包括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和Conners教师量表。结果:(1)ADHD患病率13.58%,其中ADHD-C型2.63%,ADHD-I型8.27%,ADHD-HI型2.68%;男童患病率18.58%,女童患病率8.78%,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12:1。(2)不同年龄段ADHD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4~5岁组15.88%,6~11岁组15.85%,12~16岁组9.98%。随着年龄的增加,ADHD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ADHD-HI组患病率下降得更明显,但ADHD-I型却呈坡型上升,特别是6~11岁男性组发病比例高达12.19%:(3)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差异。(4)无论何种年龄段和性别,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评分都高于正常儿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因子也增加。结论:在DSM-Ⅳ定义的三个表型中ADHD-I型患病率高,尤其是6~11岁男性组患病率最高,年龄和性别对表型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低出生体重儿童的气质特征和行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对2~3岁儿童气质特征和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1~3岁婴幼儿气质问卷(TTQ)、2~3岁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的家庭一般环境问卷,对50名2~3岁低出生体重(LBW)儿童和380名正常出生体重(NBW)儿童进行气质和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①在九个气质维度中,只有活动水平,LBW组儿童低于NBW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2.192,P=0.029),而两组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均以中间型和易养型为主。②LBW组社交退缩的发生率高于NBW儿童差异有显著性(x^2=5.427,P=0.02),而NBW儿童的睡眠障碍高于LBW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2.20,P=0.031)。结论:2~3岁LBW儿童的活动水平低,社交退缩的发生率高,需通过养育方式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3.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童年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而儿童良好的行为模式及心理发育的成熟需要一个稳定和有安全感的环境。为了解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戒们对新乡市某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873名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26市(县)4~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描述我国4~6岁儿童行为问题现状,比较儿童行为问题地区分布差异并给出不同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核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内向性、外向性得分及CBCL总分的高危和临床界值的参考值.方法:2000年12月-200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完成我国北方农村、南方农村和南方城市26市县9123名4~6岁儿童CBCL测试,9089份合格问卷纳入分析.结果:与1989年全国常模相比,4~5岁男童抑郁、攻击、违纪和4~5岁女童抑郁、攻击、多动、退缩、分裂样、肥胖因子异常率(2.9%~13.0%)均高于常模水平(均P<0.05),6岁男女童所有因子行为异常率均未超过常模水平(均P>0.05).内向性、外向性问题严重程度均呈北方农村<南方农村<南方城市的趋势,且多数因子分的高危界值和(或)临床界值也呈北方农村<南方农村<南方城市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发现提示不同地区的儿童行为、内向性、外向性问题的严重程度有不同,南方城市最为严重,南方农村次之,北方农村最轻;给出了北方农村、南方农村和南方城市4~6岁儿童CBCL内向性、外向性得分和总分的高危和临床界值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7-10岁儿童焦虑障碍的调查和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初步了解7~10岁儿童焦虑性障碍的患病率、病程的稳定性以及演变的情况。方法: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长沙市一所普通小学206名7~10岁的学生(男105名,女101;平均年龄8.72±0.92岁),进行焦虑障碍现状调查和为期两年的随访。由学生填写SCARED,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鄄CL)。结果:在20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焦虑障碍阳性者55名(男生30名,女生25名),占总人数的26.70%,伴CBCL行为总分增高者18名(32.73%)。两年后随访时筛查出阳性者48名(男生21名,女生27名),占总人数的23.30%,伴CBCL行为总分增高者21名(42.86%)。第一次筛查阳性儿童两年后仍有34.55%存在焦虑,占总体的9.22%,伴行为总分增高者11名(57.89%)。结论:儿童焦虑障碍在儿童青少年中较普遍,在两年的随访中,9.22%稳定;伴发的行为问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及自编的相关调查表对上海市区小学一年组至初中二年级(7-14岁)学生861名,男445名,女416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行为问题父母问检出率为6.3%,教师问检出率为10.5%。相关分析表明,A因子两问卷均与性别有关,父母问卷还与母孕期健康状况有关。N因子在教师问卷中有与儿童照料者,考试压力、课外读书环境有关;在父母问卷中与考  相似文献   

17.
Asperger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以显著的社交障碍和狭窄刻板的兴趣、行为为特征,但语言和认知发育正常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最初由Asperger提出,并被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分类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PDD)。与孤独症不同的是,AS患儿智力发育正常,因此多能正常入学,但入学后是否存在明显的适应障碍文献少有报道。我们对一组学龄期AS患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患儿的正确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is work reports on a study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both competence scales and behavioral/emotional syndromes as assessed by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 A total of 279 pairs of twins and same-sex sib-pairs aged 12-16 years were recruited from 51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aiwan. Twins' zygosity was determ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DNA typing and physical similarity. The Mx program was used to estimate parameters for a full model that contains effects from sex-specific additive genes, shared environment, and nonshared environment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scales. The shared environment in the full model was replaced with nonadditive genetic factors for some scales when indicated. All girls' competence and behavioral/emotional syndromes exhibited a substantial heritability (h2 > 0.4), except for Social Competence and Withdrawn. For boys, though the heritability was also >0.4 for some scales (Social and School Competence, Thought Problems, Attention Problems, Delinquent Behavior, and Total Behavior Problems),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specially shared environment, were predominant for most of the scales (10 out of 15 scales). Genetic factors are important for explaining adolescent behavioral problems, especially for girls, while share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cannot be ignored for boys. Gender differences in heritability exist for various CBCL-based competence and behavioral/emotion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杭州市1~3岁儿童父母亲对孤独症相关信息知晓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杭州市8个行政区内抽取7个社区卫生中心对5263名1~3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的父母亲中开展对孤独症信息知晓的现况调查。结果:父母亲对儿童孤独症三大症状的知晓主要表现在认为孤独症就是性格孤僻的有3004名(57.1%)、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广泛发育障碍的有2578名(49.0%)、孤独症是语言发育障碍的有1800名(34.2%)。了解孤独症的渠道依次是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亲友邻居当中有自闭症、医生或专家介绍、其他。不同学历的父母亲对孤独症的了解差异显著(χ~2=105.86,129.27;P0.001)。结论:本研究的儿童父母亲对孤独症相关信息有一定的知晓,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