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生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并采集留样食品和病人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事件在3.5h内共发生85人食物中毒,84人经治疗痊愈出院,1名深度昏迷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现场采集的7份标本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强阳性,定量检测32.8~548.0mg/kg,超过国家强制性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为一起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引起的中毒事件。结论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毒性,其性状与食盐相近,因此,应加强对其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避免误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4日上午10时,中心办公室接到某厂职工医院电话报告,8月3日23时至4日10时,职工医院收治了11名呕吐、腹泻伴阵发性腹痛患者,怀疑为群体性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了人员前往医院和就餐场所进行了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途径和原因,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由普通变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自办家宴的监管,将农村餐饮服务队纳入食品安全重点监管范围,加大食...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11日3时40分,北京市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辖区某医院电话报告,自10日晚至11日凌晨,该院共收治了辖区某大学7名学生,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腹痛、腹泻,怀疑为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人员立即与区卫生监督所人员共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工作。截止2009年4月11日20时,报告病例41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为一起布利丹沙门氏菌导致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检测结果,查明中毒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样品、发病者生物标本,按GB/T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就餐者约560人,有60人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相似;采集的20份样品中,11份经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检测符合肠炎沙门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是一起进食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结论应针对农村家宴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加强监管,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这起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调查,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控制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食物食前必须煮熟煮透,加工方法要正确,操作人员的卫生知识要提高,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农村群众家庭聚餐的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2001年9月6日,某校学生李某早餐后40分钟有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出现,于9时后相继又有学生出现腹泻症状,于15时30分首例住院,17时该校就诊住院学生人数达17人。于17时20分卫生监督所、监测中心派卫生监督、检验人员到中心医院儿科病房进行调查。采集样品有病人呕吐物1份,胃液2份送到检验中心检验。9月8日10时最后1例住院,住院学生达139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疑似食物中毒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规范采集可疑食品和调味品送检。结果共采集剩余食品19份,检出亚硝酸盐阳性10份,其中食盐检出亚硝酸盐含量为900 g/kg。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与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对亚硝酸盐的销售与管理严加控管,根本上消除亚硝酸盐中毒的隐患,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用水煮花生的中毒途径和原因,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流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水煮花生引起的沙门菌食物中毒。结论进一步加强水煮食品的监管,加大食品加工存放过程关键点的控制,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追查可疑食物和污染环节,为类似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病人肛拭子标本16份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结果该事件共发病42例,罹患率32.3%(42/130),潜伏期平均14.5h;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经补液抗菌等治疗均康复出院。实验室检测结果:从7份食物和3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肠炎沙门菌(其中盐水鸭的菌落最显著)。相关食品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盐水鸭(OR=5.64)、卤味拼盘(OR=5.00)和蒸猪脚包(OR=6.69)是中毒可疑食品。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事件是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0月9日5点,郑州铁路卫生监督所和疾控所分别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报告,称从凌晨1点陆续接到5例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患者就诊,自诉均于10月8日中午在某培训中心食堂就餐,请求调查处理。截止10时整共有12名在该食堂就餐人员就诊。经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22日,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陆续收治了某有限公司20名患者以腹痛、腹泻、发热和恶心为主要症状。该院以疑似食物中毒报告余姚市卫生监督所,经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人员共同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因食用被都柏林沙门菌污染的盐水鸡引起的食物中毒。1流行病学调查1·1食谱调查某有限公司食堂晚餐105人就餐,晚餐17:30开始,菜谱有炒青菜、肉炖蛋、咸菜笋丝炒肉、红烧萝卜、炒冬瓜和盐水鸡等,食用盐水鸡45人中有20名于次日凌晨1时起陆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和恶心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未吃盐水鸡者无一人发病。1…  相似文献   

13.
调查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了解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益处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严厉打击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食物中毒原因。结果就餐者约120人,有6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经支持和对症治疗均痊愈,无重症病例;采集6份病例肛拭子标本有4份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为阳性(66.7%)。结论综合分析该事件病例的共同进餐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判定该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患者的肛拭子12份,剩余食物12份,呕吐物1份,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等进行检验。[结果]从患者肛拭子与可疑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用2种细菌测定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比初期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6.
谢晓敏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6+71-46,F0003
正2011年2月9日上午10时左右,芜湖市红十字医院报告某企业有3人因胃部不适、腹痛腹泻到该医院就诊。在询问病史过程中了解到该企业有类似症状的有20多人,怀疑食物中毒。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7日,本县某镇某自然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注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确认是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一起桶装水污染苯及苯系物引起食物中毒的案例,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进行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人肛门拭子标本及水样,实验室检测诺如病毒和苯系物,按国标检测并综合分析。结果诺如病毒阴性。从发病者共同饮用的桶装水中检测出苯(超标80倍)和甲苯(超标10倍),判定该次中毒因饮用被污染苯及苯系物的桶装水引起中毒。结论桶装水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应加强对无证无照桶装水生产厂家的查处,加强对厂家、销售代理、送水站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桶装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08-07-28T21:00市疾控中心接报,某县某镇乡村发生1起疑似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采集的肛拭子标本6份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在6份标本中确认3份检出肠炎沙门菌。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结论调查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时,快速识别事件的发生和标本的早期采集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