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锡岩 《齐鲁药事》1989,8(1):44-47
<正> 阿糖腺苷(Ara—A,Vidarabine,arabinofuranosyl adenine)及阿糖腺苷单磷酸(AraAMP,Ara—Amonophosphate)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实验证明无论在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乙型肝炎采用乙肝五项、前S1抗原(PreS1Ag)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明确诊断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清,以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PreS1Ag的检测,并以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水平的检测。分析不同HBV-M模式下PreS1Ag与HBV-DNA水平,比较HBsAg阳性下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以及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结果 不同HBV-M模式下PreS1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阳性模式下PreS1Ag阳性与PreS1Ag阴性组比较,HBV-DNA水平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74.65%,高于阴性组阳性率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阳性样本中HBV-DNA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94.64%,高于阴性组阳性率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eS1Ag可较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复制情况,通过乙肝五项、PreS1Ag及HBV-DNA联合检测可发现低水平病毒感染,有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苏国权 《河北医药》1998,20(4):224-225
我们于1995年6月~1996年12月,应用胸腺因子D(Thymofactor D简写TFD)与单磷酸阿糖腺苷(arabin ofuranosyl-adenine monophoate 简写ARA-AMP)联合治疗(Hepatit B Virus简写HBV)复制指标阳性患者65例,并与同期单纯应用Ara-AMP的31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HBV复制指标阴转效果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应用TFD与ARA-AMP联合治疗的为Ⅰ组:同期单纯应用ARA-AMP者为Ⅱ组。两组病例治疗前均经两次以上检测HBsAg、HBeAg和(或)HBV-DNA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对乙肝性肝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永泰县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共发现HBsAg3569份阳性样本,其中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261例,仅HBsAg阳性患者3308例,经过4~5年的病情演变,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中有25例发展为肝癌(病例组),仅HBsAg阳性患者中有165例发展为肝癌(对照组)。比较HBsAg阳性与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的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sAg、HBV-DNA、肝癌发生率]及肝癌与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BsAg阳性与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TBIL、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HBsAg(2845.7±2822.6)COI、HBV-DNA(2.62±1.85)IU/ml低于HBsAg阳性患者的(5851.5±1...  相似文献   

5.
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3年6月血检HBV阳性10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2003年6月~2004年6月经血检HBV阳性55例孕妇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实验组产妇产前最后3个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后立即接种HBIGl针,以后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结果对照组大三阳的孕妇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100%,孕妇不同状态HBV阳性者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的总检出率为68.57%,实验组脐血HBsAg阳性检出率为3.6%,对照组脐血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疗效显著,认为对高传染性产妇(即HBsAg、HbeAg阳性和/或HBV-DNA阳性)实施产前干预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简称(HBsAg),HBsAg持续阳性者又叫病毒携带者。在社会人群中大量慢性持续病毒携带者,大部分来自HBV阳性的母亲;对出生的婴儿多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转为HBsAg阳性。70~90%成为HBV慢性携带者。所以应重视母婴的乙肝传染。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最好的方法为联合免疫法:即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两种联合应用。免疫对象主要是HBsAg阳性孕产妇的婴儿,特别是e抗原阳性的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Ara-C)、氟达拉滨(Flu)、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种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其耐药株HL-60/R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HL-60/R细胞株,用96孔板,每孔加入浓度为1×10~9个·L~(-1)的细胞液180μL,将2种细胞株均分为3组:单药组(单加Ara-C或Flu)、联合用药组(Flu+Ara-C)、加用G-CSF组(G—CSF+Ara—C、G- CSF+Flu、G-CSF+Flu+Ara-C),于加药后不同时间段采用四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加G-CSF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Flu和Ara—C两者联合应用时HL-60和HL-60/R细胞株的存活率均低于单用Ara-C或Flu(P<0.05)。G—CSF先孵育24h再与Ara—C联用时细胞的存活率低于单用Ara-C(P<0.05)。G-CSF+Flu+Ara-C(FLAG)对HL-60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优于Flu、Ara—C两者联用(P<0.05);而对于HL-60/R细胞株存活率的抑制无明显差异(P>0.05)。先用G-CSF孵育24h,HL-60和HL-60/R细胞株S期细胞数均增加(P<0.05)。结论:对于HL-60和HL-60/R细胞株的存活率,Flu、G—CSF联合Ara-C有协同抑制作用,G-CSF提前24h应用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单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和联合另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2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初治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42例为治疗组和联合另一种NUCs治疗40例为对照组,疗程48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5.7%,HBV DNA阴转率为71.4%,HBeAg转阴率为61.9%,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45.0%、37.5%、25.0%,P<0.05);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组)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6%、19.0%),对照组无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和HBsAg血清学转换,联合治疗组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无1例发生耐药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耐药。联合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a联合NUCs)能有效的提高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能快速增加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转换率,并能降低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耐药性,而且安全有效。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时应早期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人群HBV感染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2018—2020年随机抽取江苏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中的12 2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6 595例(疫苗组),未接种乙肝疫苗5 619例(对照组)。检测ABO血型、HBsAg、HBV表面抗体(抗-HBs)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分析不同血型与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2 214例中,AB型1 122例,A型3 585例,B型3 466例,O型4 041例。疫苗组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布为1.79%和4.76%,低于对照组的7.54%和23.88%(P<0.01)。疫苗组中,AB型和A型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2.69%和2.30%,高于O型血的1.34%(P<0.05);与O型血比较,AB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1.01倍(P<0.05),A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72%(P<0.05)。结论 江苏启东地区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发生HBV感染与ABO血型有关,AB型和A型血人群发生HBV感染的风险高于O型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平行和系列联合在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调查3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利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判断最优截断点并计算各指标的平行联合和系列联合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Youden指数。结果AUROC>0.7的有谷氨酸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和血小板(PLT)的比值(APRI)、年龄和PLT的比值(AGE-PLT)和AST,分别为0.772、0.769、0.748和0.700。AGE-PLT和AST平行联合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89.36%,92.06%),GGT和AGE-PLT系列联合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96.05%,85.25%)。结论对于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尝试用实验室的直接或间接指标的平行联合和系列联合来诊断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在我国高达10—30%,当前各地采用西药、中药、气功及中西医结合等疗法,使 HBsAg、HBeAg 及 HBcAb 阳性转阴率提高。近年来,我们自拟消原汤治疗乙型肝炎56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①56例病人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56例病人在治疗前 HBsAg 与 HBeAg 均为阳性,其中有54例 HBcAb 为阳性,2例 HBcAb 为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21,(2):113-115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7例设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7例设为B组,两组均开展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总结分析两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阳性检出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IgG水平明显高于A组,补体C3与补体C4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可有效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P)、白细胞介素 2 (IL 2 )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观察 30例应用Ara AMP ,IL 2、乙肝疫苗组 (Ⅰ组 )与 2 8例应用α 2b干扰素组 (Ⅱ组 )和护肝组 (Ⅲ组 )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 (ALT)与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两组对比并用 χ2 检验处理检测的结果。结果 :Ⅰ组患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与Ⅱ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Ⅲ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Ara AMP、IL 2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eAg转阴效果较好 ,对HBV DNA转阴也有一定疗效 ,且能较长时间维持ALT的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或柔红霉素(daunorubicine,DNR)与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以不同方式联用,体外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HL-60,导致细胞凋亡差异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株,细胞悬液以浓度2.0×10 3/ml接种后分7组,分别为A:对照组;B:Ara—C与ATRA同时联用48h组,Ara—C+ATRA48h;C:ATRA与Ara—C先后联用48h组,ATRA24h→Ara—C24h;D:Ara—C与ATRA先后联用48h组,Ara—C24h→ATRA24h;E:DNR与ATRA同时联用48h组,DNR+ATRA48h;F:ATRA与DNR先后联用48h组,ATRA24h→DNR24h;G:DNR与AT-RA先后联用48h组,DNR24h→ATRA24h。Ara—C、DNR、ATRA给药浓度均为1.0×10 -7mol/L。应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ting观察药物不同方式联用致HL-60细胞凋亡的差异及相关机制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D组HL-60细胞凋亡比例轻度增加(50±14.7)%,抗凋亡蛋白Bcl-2消失;E组和G组HL-60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其中E组能最大限度减少HL-60存活数量,使HL-60细胞死亡数目增加,达(4.00±0.56)%;E、F、G组抗凋亡蛋白Bcl-2均消失。结论同时联用DNR与ATRA能显著减少HL-60细胞存活率,两药的三种联用方式均可使抗凋亡蛋白Bcl-2消失。但是,首先应用小剂量Ara—C,随后应用AT—RA的联用方式可明显增多细胞凋亡数目,抑制HL-60细胞的抗凋亡蛋白Bcl-2不能表达,有效控制细胞凋亡方向,是最有潜力的药物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莫甲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20-12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五项指标与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乙型肝炎患者752例,对HBV-DNA含量与HBV五项进行分析,采用光激化学发光测定HBV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3.01%,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50.74%,说明大三阳病毒复制能力最高,传染性最强,小三阳病毒复制能力与感染性较大三阳比较均较弱,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五项检测与HBV-DNA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HBV五项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精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法. 方法采取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妇,对82例确诊HBV携带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 41例, 从妊娠26周后使用HBIG 200IU肌注,每4周1次,共3次; B组41例于婴儿出生后2 h内使用HBIG 200IU肌注;两组婴儿出生后12h内均使用乙肝疫苗针5μg肌注,第2个月、第6个月再加强1次,1岁时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及肝功能. 结果 (1) 两组婴儿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1 min阿氏评分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2) A组 41例均无肝功能受损,HBsAg阳性5例 , HBV DNA阳性5例 . (3) B组 41例中肝功能受损6例 ,HBsAg阳性13例 , HBV DNA阳性14例.(4)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孕妇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较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7.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伟  莫奕彩  黄艳 《河北医药》2009,31(13):1598-159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行被动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HBsAg(阳性)孕妇118例分为2组,A组60例,于孕28、32与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58例,仅作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A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5μg和HBIG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5μg。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HBVDNA、HBsAb。结果A组较B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率降低,HBsAb阳性率升高(P均〈0.05);A组较B组的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应用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垂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胆碱酯酶(ChE)检测在肝硬化(LC)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某院明确诊断的病毒性LC患者(疾病组)和15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样本进行ADA、TBA、RBP和ChE检测,比较各检测指标水平的差异以及单项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疾病组ADA和TBA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RBP和ChE检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级ADA和TBA检测水平高于A级,RBP和ChE检测水平低于A级(P0.05);C级ADA和TBA检测水平显著高于B级,RBP和ChE检测显著水平低于B级(P0.01);A级中ADA、TBA、RBP和ChE单项阳性检出率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级中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ADA、TBA、RBP和ChE与LC患者肝细胞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LC肝实质损伤程度的重要反映指标,联检有助于提高早期LC检出率,对LC的早期辅助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有关精神分裂症伴HBsAg阳性患者报道较罕见,现将本院50例精神分裂症伴HBsAg阳性患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取三个病区1999年1月~8月223例符合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首次抽血检查肝功能,发现HBsAg阳性患者50例,年龄17~62岁。应用乙肝标志物两对半检测。2 结果223例精神分裂症中,HBsAg阳性50例,占22.4%。50例经两对半检查发现,大三阳26例,占52%;小三阳20例,占40%;HBsAg和抗HBc阳性4例,占8%。50例中,肝功能异常8例,占16%;肝功能正常42例,占84%。3 讨论据调查我国有1.2亿人口为乙肝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HBsAg滴度与乙肝系列五项指标的关系,笔者对782例HBsAg阳性血清用反向间接血凝(RPHA)方法测定HBsAg滴度,并根据乙肝“两对半”阳性模式的不同归纳出6个类组。第1组(①HBsAg)26例,第2组(①HBsAg③HBsAg)43例,第3组(①HB-sAg③HBsAg⑤抗-HBc)310例,第4组(①HBsAg⑤抗-HBc)94例,第5组(①HBsAg④抗-HBe)48例,第6组(①HBsAg④抗-HBe⑤抗-HBc)261例。实验方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每批均设试剂及阳性、阴性对照。RPHA作倍比稀释至第7孔,第8孔为空白对照,滴度大于1:128时,继续稀释至第12孔,同时作阳性、阴性及诊断血球对照。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