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们在1979年3月疟疾休止期根治工作前,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456例不同人群进行了疟疾血清学调查,结果荧光抗体阳性者130例,阳性率为28.5%。男女性别的阳性率各为28.6%、28.5%,无显著差异。0~4岁组阳性率为13.5%,5~9岁组为17.4%,10~14岁组为22.7%,15岁以上为34.5%,各年龄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别(x~2=14.37,P<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正> 我们于1978年流脑流行前期和后期,在阳泉市(年发病率为5.66/10万),对280例健康人群进行了间接血凝抗体测定,并做了相应的带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晓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8):672-673
白喉、百日咳是由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遍布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尤盛。破伤风是创伤后被破伤风芽孢杆菌污染引起的人体严重疾病。开展计划免疫是消除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根本措施。为了解我区正常人群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评价百日咳的免疫效果和计划免疫工作报告,2001年我站采集正常人血清130份进行抗体监测,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评估风疹疫苗接种的效果和预测人群风疹流行趋势,对健康人群开展风疹血清学监测. 方法 2005年,对上海市宝山区和南汇区健康人群采集血清714份,用定量ELISA试剂盒测定风疹IgG抗体滴度. 结果 8月龄~2岁儿童的阳性率最低,仅为35.00%;15~19岁青少年的阳性率最高,为92.59%.各年龄组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39,P=0.000;F=11.35,P=0.000). 结论 为了预防孕妇感染风疹引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必须采用综合免疫策略,保证适龄儿童的接种率>85%,并尽快将大年龄组或育龄妇女的风疹疫苗接种纳入风疹免疫程序中. 相似文献
11.
12.
13.
白喉、破伤风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是 WHO扩大免疫规划 (EPI)针对疾病。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 ,自 1986年全面启动包括百白破 (DPT)在内的计划免疫冷链运转以来 ,吕梁地区白喉、破伤风已得到有效控制 ,近 2 0 a未发生病例 ,为了解我区健康人群白喉、破伤风的抗体水平 ,以便掌握人群免疫状况 ,评价 DPT的免疫效果 ,更好地搞好计划免疫工作。 2 0 0 2年在我区 4个县 (市 )随机抽取健康人群中的 4 5 6名 ,对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4个县 (市 )为监测点 ,在监测点内随机… 相似文献
14.
福泉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中部,辖16乡(镇)268197人,自1986年开展计免冷链以来,于1989年发生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l例。为了解健康儿童脊灰抗体水平状况,1992年底我们对该县10岁以下人群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互监测对象:在该县境内随机选择了3个乡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年龄组构成分为7组,各年龄组随机抽取30名健康儿童共计210名为监测对象。1.2标本及实验方法:每个监测对象采取耳垂血0.3~0.sml,分离血清后保存于一20C的冰箱内待检;在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按照全国统一脊灰中和抗体测定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铁岭市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状况,为实现麻疹控制目标,制定麻疹免疫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铁岭市五县二区分8月龄以下,8个月龄~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以上本地常住正常人群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正常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5.06%,保护率为88.20%,GMT为1∶2433。结论控制麻疹不但要加强麻疹疫苗初免和复种,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成功率,同时也要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提高人群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弥勒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工作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云南省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弥勒市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滴度定量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弥勒市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15%(409/421),麻疹免疫史率为59.86%(252/421)。结论弥勒市调查地区从总体上形成了麻疹的免疫屏障,但人群麻疹免疫史率低,应将此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2剂次率〉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南阳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评估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并及时找出免疫较弱人群,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9年9月随机抽查南阳市0~78岁在本地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人群特征及时间,将人群分为9个年龄组.选取唐河县、方城县为监测点,于每个县随机抽取两个...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应用P.Cynomalg i制备可溶性抗原,对经过血检证实的45例恶性疟和32例间日疟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ELISA试验,并用IFA试验作比较,结果ELIS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00%,IF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5.5%。用阳性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统计,ELISA为944.7,IFA为251,18,两种试验对正常人血清均各有1例(3.3%)出现假阳性反应。对比结果ELIS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FA。”七十年代后期以来,消灭疟疾的运动在不少的地区和国家出现了很大反复,很多以前已经宣布消灭或是控制的地区,又重新受到疟疾的侵袭,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总结这一教训时提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由于缺乏一种灵敏的监测系统。随后的研究证明免疫学诊断对于灭疟后期的地区进行监测和流行病学评价是有价值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已把血清学调查列为疟疾常规调查方法。目前我们用于疟疾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使用最广泛,我国在多年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促进了疟疾血清流行病学的发展,但是,国外报道这一方法结果判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各地标准不易统一。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来我国举办学习班,传授新的免疫诊断技术——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ELISA),这是由Engvoll等创建,以后由Voller和Bidwell等进一步发展应用微量平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一方法兼有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的优点,而克服了这两种方法的一些缺点。1979年美国学者Spesces H.C等应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制备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试验并与IFA作比较,结果证实ELIS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FA。目前国内上海寄研所用食蟹猴原虫制备可溶性抗原,用ELISA测定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6.1%。四川医学院用诺氏疟原虫制备可溶性抗原,测定恶性疟患者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3.6%。但尚未见两种方法的比较。为在我省建立这一试验系统,并进一步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我们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