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究其原因多是供应器官的血管发生破裂、狭窄或者堵塞,而血管病变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被忽视。血管健康管理的内容即是利用无创简便的方法对血管结构和功能进行早期检测,发现亚临床血管病变,预防心血管事件。目前对血管结构的检测包括:血管超声、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对血管功能的检测主要包括: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心踝血管指数、脉搏波分析。血管结构及功能早期检测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从2004年开始举办,最初名为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是国际上第一个针对血管早期病变和血管健康维护、血管危险因素识别及干预、血管生物学、血管疾病内外科及介入治疗、血管疾病康复等综合内容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与胰腺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的新的血管。生理状态下,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血管生成加速可见于伤口愈合、炎症反应、月经周期和胚胎发育期;在病理情况下,血管生成加速可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主要通过灌注作用、转移作用、相互旁分泌效应促进恶性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自从Folkman et al首先提出肿瘤的生长取决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疗法可用于治疗癌症以来,大量的实验证实,血管生成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1 血管生成与胰腺癌 1.1 血管生成与胰腺癌的生长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血管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膜属疏松结缔组织,其组织学构成主要包括外弹力层、滋养血管、神经末梢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是其主要的细胞成分。既往认为血管外膜仅发挥滋养血管、维持血管张力与结构稳态的功能。近年的研究发现血管外膜旁/自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多肽,这些生物活性多肽在血管稳态维持和损伤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血管钙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并加强对血管外膜旁/自分泌的生物活性多肽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血管稳态维持和损伤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对于血管稳态的维持和血管损伤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基因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血管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EC)激活、细胞外基质(ECM)降解、EC移行和增殖、管腔结构形成以及血管外膜形成.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共同作用,两者的平衡控制了血管的形成[1].如果这种平衡被改变,减少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或增加血管生成诱导因子的水平,都将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很多细胞因子、细胞及ECM参与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一方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血压本身又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现综述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关系、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6月19~25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举行,大会由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组委会、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主办,分设青岛论坛和株洲论坛,主会场设于中国湖南省郴州市。大会主要包括第四届中国血管医学院校教育论坛、亚洲血管论坛血管健康与血管衰老专题论坛、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对血管生理和病理性结构改变的研究越来越备受关注。其中,miR-221/222已被证实参与调节多个重要的血管生物学行为,如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伤口愈合及血管老化等[1]。血管重塑是血管新生和损伤修复,维持血管功能和结构完整,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机制。然而,血管重塑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则是斑块增长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研究发现,血管重塑与miR-221/222的  相似文献   

9.
0 引言胃肠道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有血管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和血管介入和非血管的双介入治疗三种方法。血管介入治疗主要为经血管的灌注术和灌注栓塞术。非血管介入治疗主要为永久性带膜支架扩张术。血管和非血管双介入治疗是血管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的联合应用,在胃肠道肿瘤的姑息治疗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观察Corona mortis的存在率、部位、直径,为骨盆、髋臼骨折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髂腹股沟入路解剖20具(40侧)尸体标本,观察跨越耻骨上支的吻合血管。从耻骨联合向外操作,横跨耻骨上支的超过1 mm的连接于髂外血管系统和闭孔血管之间的血管予以保留。辨别吻合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测量吻合血管的直径、血管到耻骨联合的距离。结果在40侧标本中,有31侧存在吻合血管,发生率为77.5%。吻合血管距离耻骨联合的平均距离为57 mm。血管的平均直径为3.1 mm,吻合血管都跨越耻骨上支的腹侧壁进入闭孔。吻合血管在跨越耻骨上支的部位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髂外血管系统和闭孔血管之间的吻合血管横跨耻骨上支,存在率77.5%。吻合血管都位于耻骨上支的腹(后)侧壁,且有一定的游离度。  相似文献   

11.
血管钙化是指羟磷灰石矿物质沉积于血管系统的病理过程,临床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糖尿病、衰老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血管及心脏瓣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多种机制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生,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标志分子、血管钙化抑制因子、基质囊泡、微核糖核苷酸、钙磷稳态失衡以及血管旁/自分泌活性因子的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以及自噬等均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关注和加强血管钙化的基础研究,促进血管钙化的临床转化研究对于揭示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和血管钙化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与颅外血管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1 753例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病人,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颈部血管彩超评估血管功能,计算不同年龄段病人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并绘制与年龄的相关曲线图。结果年龄70岁左右,颅内血管狭窄与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大致相等;小于70岁时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血管狭窄;大于70岁时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内血管狭窄。结论老年缺血性卒中病人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病人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3.
内皮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疾病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前已经知道覆盖于血管内表面的内皮不仅仅是分隔血液和血管平滑肌之间的一道简单的半透膜 ,血管内皮细胞还参于许多与血管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在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产生血管源性舒张因子 ( EDRF)、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 ( EDHF)、前列环素等扩血管物质以及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缩血管物质 ,调节血管的张力 ,影响血小板功能和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凝血和纤溶的平衡等。当内皮功能受损时 ,血管活性因子的产生异常或分解增加 ,如 EDRF的减少 ,可使局部血栓素、血小板活性因子及其它缩血管物质增加 ,导致血管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96.00%、94.44%、97.78%、88.89%,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其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和准确评价,其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自稳态平衡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中,血管外膜可能是血管病变的起始部位,是疾病发生和进展的"积极参与者"。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活性因子和气体信号分子等作用下,血管外膜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再狭窄、肺动脉高压等血管重构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血管新生的促进在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具有实际意义,血管新生的调节依赖于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Vasohibin是新近发现的调节血管生成的内皮源性负反馈调节因子,对抑制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血管长出新血管的过程,生理和病理状态均可有新生血管形成。前者如正常胚胎发育、生殖、伤口愈合;而后者则可见于肿瘤、增殖性视网膜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管新生的调节出现异常,则会导致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血管内影像技术,特别是血管内超声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对易损斑块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检测率的逐步提高;(2)更有效地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别是指导药物洗脱支架的置入和随访。多种新型血管内影像技术日趋成熟,包括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整合背向散射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近红外光谱仪、血管镜及血管内磁共振与传统的灰阶血管内超声一起,推动着血管内影像技术进入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1高分辨力各相同容积激发序列(e-THRIVE)动态增强并动脉期血管重建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价值。方法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41例肝癌患者,均行磁共振e-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检查并动脉期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肝动脉血管pTHRIVE横断位图像观察肿瘤部位、大小、类型。重建血管图像,观察肿瘤血管显示:血管的起源、走行、数量,有无变异、寄生血管供血,并与常规血管造影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解剖信息,其中巨块型21例、巨块结节型8例、多发结节型6例、弥漫型8例。32例患者显示肿瘤主要供血血管为规则供血,并显示血管起源、数量,并不同程度地显示了肿瘤区肝动脉血管受侵犯、血管断续、肿瘤染色征象,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相似。显示7例患者为变异供血,并显示血管变异类型,9例巨块型和巨块结节型肝癌显示有寄生血管参与供血。与DSA相对照,显示了变异型血供7/8例,寄生型血供9/21例。结论e-THRIVE动态增强并肝动脉重建能很好地显示肿瘤规则供血血管及血管变异情况,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在细小的寄生血管显示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血管钙化是一个受细胞和基因主动调节的过程,涉及血管钙化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失调。血管钙化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晚期,与糖尿病、慢性肾病及衰老等疾病密切相关。血管细胞的成骨样分化是血管钙化的关键环节,但参与血管钙化调节的细胞来源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调节血管钙化的细胞来源可能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及祖细胞等。本文现将相关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16排螺旋CT颈部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16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