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绮石又称之为绮石先生,以善治虚劳见称.其遗著有<理虚元鉴>上下两卷,理法方药具备,为虚劳证治的专著. 笔者从病因、病机、证候、治法、预防及调护等方面,再现绮石先生对虚劳病证的论述,以期读者对虚劳病机、病证、治则及预防调护等方面有更全面的领会,以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对虚劳病症的防护提出了更独到的见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4.
明末医家绮石 ,以善治虚劳著称于世 ,宗《内经》而兼诸家之长 ,师古而不泥古 ,撰《理虚元鉴》共二卷 ,辨治虚劳赅备 ,世称论虚专著 ,现就绮石先生论治虚劳经验浅析如下。1 论虚劳病因有六绮氏认为 ,虚劳病因有六 ,即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医药之因。因于先天者 ,乃指受孕时父母或年衰者 ,或乘劳入房 ,或病后入房 ,或妊娠失调 ,或色欲过度 ;因于后天者 ,不外乎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伤 ;因于痘疹及病后者 ,为痘疹失治误治及病后劳累或房劳过度所致 ;因于外感者 ,乃酒色无度者或心血过劳者 ,或肝火易…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明末医家绮石对虚劳病的研究。认为虚劳成因有先天、后天、痘疹、病后、外感、境遇、医药等六因;提出治虚三本(肺、脾、肾)和二统(肺、脾),以及阳虚三夺(夺精、夺气、夺火)统于脾,阴虚之症统于肺;对虚劳的预防,总结为知节、知防、二护、三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绮石,明末人,生卒时间难考。著有《理虚元鉴》(以下简称《元鉴》)二卷,对虚劳病独有慧心。其认识是斟酌于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之间的。他尤其注意到上述人物的生长时代和所处的环境各有特点,如李氏是发于内伤,主重脾胃;朱氏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从滋阴入手... 相似文献
7.
虽然“亚健康”名称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历代医家对身体这种状态的描述是一直存在的,笔者认为明末理虚专家绮石先生在其著作《理虚元鉴》中讨论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现在亚健康的,而且对其病因、病机都做了系统的分析。尤其是绮石先生提出的虚劳六因,对认识、治疗和预防亚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孙贤专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0):1341-1342
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虚劳证治的特点,一是在脉象方面提出了“脉大为劳,极虚为劳”这是虚劳脉象的总纲,大脉和虚脉可以概括其他虚劳脉象。二是把瘀血作为虚劳的重要发病原因、瘀血停留阻碍气血运行和新血生长,日久可成为虚劳,治方便当用活血化瘀之法。三是重视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虚劳,如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均是。笔者还介绍了运用这些方剂的临床体会。四是用药方面的特点善于用黄芪、附子和当归等治疗虚劳,而且和《伤寒论》比较又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绮石治虚三本二统的学术思想,是在总结先贤治虚经验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把握住了治疗虚劳病的基本规律,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其学术贡献一是纠正时弊,二是丰富和发展了治虚理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虚劳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其基本病机。根据虚劳证的特点,仲景在治疗虚劳7方中,用药配伍立足中焦,脾肾同补;以甘为主,酸辛合用;寒温并用,阴阳同调;润燥结合,邪正兼顾,体现了虚劳用药调补结合的用药配伍法则,对后世虚劳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金匮虚劳证治特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约生活于东汉末年 ,其时社会动荡 ,战乱频仍 ,人民精神紧张、饥饱失常 ,故虚劳病的发生率也高 ,这给了他较多的实践机会 ,从而创立了特色鲜明的虚劳证治体系。仲景诊治虚劳的特色较为集中地体现在《金匮·血痹虚劳病》篇中 ,本文试举此篇为例 ,进行分析。本篇虽名为“血痹虚劳病”,实则只述及一个病 ,即“虚劳病”。因为血痹是其人素有虚劳 ,再罹外邪而起 (容于后述 ) ,可视作“虚劳外感”,是虚劳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 ,本篇约可分为三个部分 :1虚劳外感 ;2纯虚劳 ;3虚劳内结。1 虚劳外感 1条“问曰 :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 :夫尊荣人…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文献资料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清代治疗虚劳的方剂用药组成进行频数分析,筛选出高频次药物的数量,从而推论出治疗该病的主导用药趋势,并对高频次的药物进行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初步探讨清代虚劳的方药特点,以期为临床虚劳的辨证论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