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孕期酒精暴露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C57BL/6J小鼠,用胃饲酒精法建立孕期酒精暴露模型.90只孕鼠随机分为3组: 对照组、低剂量酒精组和高剂量酒精组.低、高剂量酒精组分别按2.0 g/kg与4.0 g/kg的剂量给予体积分数为25%的乙醇,1次/d,直至子鼠出生,对照组自由饮食.3组取新生鼠、生后7 d与生后14 d的小鼠各10只,取海马组织进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结果:低剂量酒精组和高剂量酒精组各年龄子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酒精组海马神经元caspase-3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剂量酒精组(P<0.01).结论:孕期酒精暴露可激活发育期海马神经元caspase-3,诱发神经元凋亡,可能与出生子鼠智力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酒精暴露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从妊娠母鼠第5 d酒精灌胃直至小鼠出生;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P0、P7和P14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结果:酒精实验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酒精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妊娠期酒精暴露可导致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绿原酸对小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绿原酸(CA)对小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机理。方法:在小鼠海马定位注射海人酸(KA)建立动物病理模型,分为KA组、对照组、CA组(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CA 8g/kg/d,连续35 d),用Y型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内海马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KA组比对照组小鼠海马CA1-4区内的NOS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CA组较KA组小鼠海马CA1-4区内的NOS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CA组较KA组小鼠在Y型迷宫中的正确次数增多。结论:CA对KA所致海马CA1-4区内的NOS神经元损害有保护作用,并改善KA损伤海马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雄性C57BL6/G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VD)组、绞股蓝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2VO)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发现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绞股蓝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VD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中、高剂量绞股蓝治疗组VD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低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低剂量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股蓝可通过保护血管性痴呆所致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Ⅰ(CH-Ⅰ)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3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H-Ⅰ低剂量组(3mg/kg)和CH-Ⅰ高剂量组(6mg/kg),模型组及CH-Ⅰ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mg/kg,对照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3周后,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CH-Ⅰ,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5周后,进行老化度评分和旷场实验。比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老化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自主活动和探索行为减弱,海马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显著损伤。经CH-Ⅰ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衰老小鼠的老化度评分(P<0.05,P<0.01),提高小鼠的自主行为能力,提高海马组织中SOD、GSH-Px活性(P<0.05,P<0.01),减少MDA含量(P<0.05,P<0.01),改善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损伤。结论:CH-Ⅰ可以有效改善D-半乳糖模型小鼠的老化程度和自主行为,提高海马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后发育期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海马突触素(P38)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及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和实验组(PTZ),用戊四氮建立点燃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38及 PSD95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区P38及PSD95免疫反应产物表达量较NS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下NS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结构未见明显异常,PTZ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及突触结构均有改变.结论 戊四氮点燃所致癫(疒间)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突触结构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生长抑素(SS)和胆囊收缩素(CCK)表达的影响,探讨EGB对VD的改善作用。方法制备VD小鼠模型,利用Y-迷宫测试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高、低EGB对痴呆的改善作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动物海马中SS和CCK mRNA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高、低EGB对VD小鼠海马SS和CCK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小鼠均比正常对照组小鼠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次数明显增多(P<0.05),高、低EGB治疗组迷宫学会次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EGB治疗组较低EGB治疗组迷宫学习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模型组小鼠海马SS和CCK mRNA转录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高、低EGB治疗组与VD模型组相比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SS和CCK阳性神经元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高、低EGB治疗组与VD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增加海马中SS和CCK的表达可一定程度上改善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药干预不同时间对环磷酰胺诱发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5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先预防用药3 d,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补肾生血药,其余组灌胃蒸馏水。第4~6天造模,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同时进行干预,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其余组给药同预防用药,分别持续到造模后第10天、第12天、第14天。收集小鼠骨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10 d、12 d、14 d骨髓细胞周期,12 d、14 d骨髓细胞CD34+率;造血祖细胞培养法观察10 d、14 d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量。结果细胞周期分析,10 d时造模各组明显阻滞在G0/G1期、S期、G2/M期(P<0.01),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则明显阻滞在G0/G1期、G2/M期(P<0.05,P<0.01);12 d时细胞周期阻滞解除,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明显由G0/G1期进入到G2/M期(P<0.05)。CD34+率,12 d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集落计数,10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BFU-E数量明显增加(P<0.01);14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CFU-E、BFU-E数量明显增加(P<0.01),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CFU-E、BFU-E、CFU-GM数量明显增加(P<0.001,P<0.01)。结论对于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应用补肾生血药干预14 d时能发挥较明显的促骨髓细胞增殖作用,表现为促进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刺激红系、粒-巨系造血祖细胞增殖,提升造血干/祖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弥漫性脑损伤(DBI)后大鼠海马排斥性导向分子(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1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模型组(n=40),低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n=40,80mg/kg),高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n=40,160mg/kg)。参照Marmarou’s法建立脑损伤模型,选取伤后1、2、7、14d作为时间点,干预组均在致伤后采用腹腔注射丁基苯酞,1次/24h,连续注射14d。通过行为学评分量表测评神经功能;光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RGM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各时间点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死亡神经元数量升高(P<0.05);各时间点RGMa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中1、2d时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和14d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但在7d和14d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死亡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丁基苯肽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中RGMA阳性表达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4d时RGMa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在2、7、14d丁基苯肽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RGMamRNA表达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中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4d时减少(P<0.05)。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基苯酞可减少弥漫性脑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RGMa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慢性应激对不同性别子代小鼠抑郁程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妊娠期正常处理-子代正常处理(Control)组、妊娠期慢性应激-子代正常处理(CPS)组、妊娠期正常处理-子代慢性应激(COS)组、妊娠期慢性应激-子代慢性应激(COS+CPS)组.通过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子代小鼠的抑郁程度;HE染色观察子代小鼠海马CA 3区神经元病理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含量.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子代雄鼠COS组不动时间延长(P<0.05),海马CA 3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的数目明显增加,神经元排列疏松、紊乱,核固缩、浓染;海马组织中mTOR表达量减少(P<0.05);血清CRH浓度升高(P<0.05);子代雌鼠COS组不动时间延长(P<0.05),海马组织中mTOR表达量减少(P<0.05),其余指标未呈现类似结果.与COS组相比,子代雄鼠COS+CPS组不动时间延长(P<0.05),海马CA 3区神经元进一步损伤,海马组织中mTOR的表达量减少(P<0.05),血清中CRH浓度升高(P<0.05);子代雌鼠COS+CPS组的上述指标亦未进一步改变.结论 妊娠期慢性应激进一步加剧慢性应激所致的子代雄鼠抑郁,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小鼠血清CRH水平,抑制mTOR的表达,最终引起海马CA 3区神经元损伤有关.妊娠期慢性应激未能进一步加剧子代雌鼠应激所致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T低剂量组(12.5 mg/kg)、模型+MT高剂量组(25 mg/kg)、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Luzindole,1 mg/kg),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MK-801的方法建立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MT低剂量组、模型+MT高剂量组以及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均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10%无水乙醇溶液,持续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试剂盒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液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ROS、SOD、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标记蛋白Neu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ROS、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海马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模型+MT高剂量组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海马ROS、MDA含量均下降,SOD活性升高,NeuN阳性表达增加,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MT高剂量组比,模型+MT受体阻断剂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ROS含量上升,NeuN阳性表达下降,Nrf2、HO-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MT具有保护精神分裂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铅暴露后子代大鼠海马脑区铅含量变化,采用自噬/溶酶体途径关联蛋白标记物探讨慢性铅暴露对海马脑区自噬/溶酶体途径关联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慢性铅暴露子代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分组为对照组、低剂量铅暴露组(0.5 g/L)和高剂量铅暴露组(2.0 g/L)。断乳期仔鼠分笼饲养,仔鼠饮用低、高含量的醋酸铅饮用水直至60天成熟期。分别取血样与海马脑组织样本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铅含量测定,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慢性铅暴露后海马脑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LAMP2及cathepsin B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铅含量显著升高(P<0.01)。同时,低剂量与高剂量铅暴露模型组大鼠海马脑铅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1.26±0.31)μg/g(低剂量组)与(1.83±0.18)μg/g(高剂量组)vs对照组(0.52±0.13)μg/g。此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高剂量铅暴露组大鼠海马脑区的早期自噬标志物Beclin 1及LC3-Ⅱ/LC3-I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慢性铅暴露高剂量组较正常对照组的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B在海马锥体神经元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慢性铅暴露诱导大鼠海马脑区发生自噬/溶酶体途径关联信号蛋白表达变化,可能与海马脑区铅含量的增加存在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方法刺激妊娠期孕鼠,建立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应激模型组、氟西汀阳性药组、逍遥散低剂量组和逍遥散高剂量组,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ELISA试剂盒检测子代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代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蛋白表达水平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应激模型组子代小鼠糖水偏好度显著降低(P<0.01),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旷场试验小鼠探索能力显著降低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BDNF、Trk B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应激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逍遥散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子代小鼠糖水偏好度(P<0.05),减少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改善旷场试验小鼠探索能力(P<0.05),增加子代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P<0.05),上调BDNF、Trk B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逍遥散可改善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DNF/Trk B/CRE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Notch1信号通路观察缺血后处理(CI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中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机制。方法:128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CIP组(在彻底再灌注之前进行反复3次的再通/阻断血管)和DAPT组(实施CIP之前3 h按10mg·kg-1·d-1腹腔注射DAPT),每组32只。分别在缺血后6、24、48和72 h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表现并计算存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yclinD1、CDK4和Notch1表达的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区中Cyclin D1、CDK4和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各时间点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CIP组相应时间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与CIP组比较,DAPT组相应时间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区Notch1、Cyclin D1和CDK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I/R组比较,CIP组大鼠海马区Cyclin D1和CDK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Notch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与CIP组比较,DAPT组大鼠海马区Cyclin D1和CDK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Notch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区Notch1、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I/R组比较,CIP组大鼠海马区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IP组比较,DAPT组的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CIP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Notch1蛋白活性和抑制Cyclin D1和CDK4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戟天健脑方对老龄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70只老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戟天健脑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法)制备成VD大鼠模型。戟天健脑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戟天健脑方5.4 mg/(kg·d)、10.8 mg/(kg·d)、21.6 mg/(kg·d)灌胃,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50 mg/(kg·d)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2次/d。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4周,然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形态的变化和测定海马组织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戟天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大鼠穿台次数、目标象限活动路程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戟天健脑方高剂量组大鼠目标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戟天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海马锥体细胞较模型组细胞数量增多,排列较整齐,细胞间隙减小;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TNF-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戟天健脑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IL-1β含量(P<0.05),戟天健脑方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TNF-α含量(P<0.05)。结论戟天健脑方能够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海马CA1区的损伤,下调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至幼年期铅暴露对仔鼠发育期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其与Zn2+平衡的相关机制。方法:25只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母鼠(n=10)和铅暴露组母鼠(n=15)。从受孕当天开始至仔鼠生后7、14和21 d时间点分别将对照组和铅暴露组仔鼠随机各分为3组(P7、P14和P21组),每小组仔鼠8只,铅暴露组母鼠按上述时间段给予0.2%醋酸铅饮水,对照组母鼠正常饮水。在仔鼠生后上述时间点分别测定仔鼠血铅和脑铅含量,Timm’s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MF),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锌离子转运体-1(ZnT-1)的表达水平。结果:铅暴露组仔鼠血铅和脑铅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暴露组仔鼠海马CA2区、CA3区出现大量变性细胞,且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层数减少。Timm’s染色,正常组仔鼠生后21 d开始出现MF发芽,其吸光度(A)值为0.135 0±0.024 3;铅暴露组仔鼠生后21 d MF发芽的A值为0.096 7±0.024 2,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铅暴露组生后7 d仔鼠海马Zn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后14和21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至幼年期低水平铅暴露可能导致仔鼠海马神经元Zn2+失衡和海马神经元胞内Zn2+水平降低,后者可能参与铅暴露导致发育期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异氟烷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烷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给与任何处理,异氟烷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0.75%异氟烷 急性暴露6 h,而乌司他丁组在采用0.75%异氟烷急性暴露前,先给与50000 U/kg乌司他丁预处理。以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 亡,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3活性,H2DCF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5),而乌司他丁组显著下降(P<0.05);异氟烷组神经元 线粒体△ψm显著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显著提高(P<0.05);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ROS、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3活性均 显著增加(P<0.05),而乌司他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异氟烷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 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松郁安神方对失眠大鼠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T1AR)介导的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其作用靶点。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松郁安神方低剂量组、松郁安神方高剂量组和丁螺环酮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慢性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肝郁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松郁安神方低剂量组(8.5 g/kg)、松郁安神方高剂量组(17 g/kg)和丁螺环酮组(2.0 mg/kg)按相应剂量灌胃,1次/d,连续14 d。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频次、时间同前。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体质量、敞箱实验变化,检测各组5-HT1AR及cAMP、蛋白激酶A(PK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敞箱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次数、大便颗粒数上升(P<0.05),海马5-HT1AR、cAMP、PK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松郁安神方干预后,和模型组相比,松郁安神方高剂量组敞箱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次数、粪便颗粒数均减少,5-HT1AR、cAMP、PKA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松郁安神方低剂量组敞箱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次数、粪便颗粒数减少,5-HT1AR、PKA和cAMP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高剂量组各项指标与丁螺环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郁安神方改善肝郁失眠大鼠睡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海马5-HT1AR介导的cAM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