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92Ir组织间插植加体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1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体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机,范围包括患侧乳腺、内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剂量分割为50Gy/25次,7例腋窝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该区补照至60~70Gy。组织间插植于乳腺外照射开始2周后进行,靶区为乳腺肿块,剂量为21Gy/3次,每周1次,每次7Gy。微波热疗采用MH-1型微波治疗仪,频率915MHz,治疗功率50~250W,温度42~43℃,每次治疗时间40~45min,每周2次,共8~10次。结果治疗后1个月局部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NC)1例。治疗后短期内局部均有轻度色素沉着和插针孔轻度急性放射性皮炎,Ⅰ级8例,Ⅱ级3例,无Ⅲ、Ⅳ级皮肤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2个月。5例死于远处转移,6例生存。5例死亡病人均于治疗后3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8个月。结论运用192Ir组织间插植加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局部控制率高,正常组织损伤小,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ۺ�����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原则及近期疗效。方法 82例各期乳腺癌病例施保乳手术(局部乳腺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或术后瘤床插植近距放疗 化疗。手术后2-4周再接受全乳腺外照射剂量为50Gy。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均接受三苯氧胺治疗,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2个月。结果 82例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1例出现骨转移。双乳对称。外形美观,其中1例为双侧乳癌,两侧病理类型不同,均做保乳手术。结论 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术中瘤内置管后装放疗治疗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移性肝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的效果、毒副反应,探讨其应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1992年11月至1997年5月对18例结、直肠癌术后确诊肝转移病人行剖腹探查术中瘤内置管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放射源为高剂量率^192Ir,每次照射8-10Gy,总量30-40Gy,1-2周内完成。结果 18例无明显毒副反应,中位生存期25.6个月,1,3,5年生存率(按寿命表法)分别为71.6%,28.7%,7.2%。CEA滴度变化可做为肿瘤控制与否及有无肝内外隐匿病灶的重要指标。结论 术中、肝穿刺置管法安全、可靠;作为局部根治性治疗手段,对原发于结、直肠的肝转移癌的治疗是有效的。但其能否与手术切除效果相当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保乳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如何形成的? 答: William Halsted于1894年创建的乳腺癌根治术使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迈入了新纪元。根治术的发展是以乳腺癌的局部播散,特别是淋巴道播散为理论依据的。因此,乳腺癌根治术要求将患侧乳腺及其表面皮肤、胸肌及整个腋窝组织作整块切除。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这一术式在大多数乳腺癌病人包括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中,达到了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然而,纽约纪念医院1940~1943年治疗的1640例乳腺癌病人中,89%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30年无肿瘤复发的生存率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灌注护理及灌注术后护理。结果经灌注化疗后,乳腺癌局部肿块缩小变软,腋窝淋巴结缩小甚至消失,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缜密的护理措施为实施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使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法测定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②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者的Y14和Upf1表达均明显高于Ⅰ和Ⅱ级者(P<0.05).③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表达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结论 Y14和Up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在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表达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以骨、肺、肝、脑等部位转移比较常见,舌转移相对罕见。舌转移后患者会出现疼痛、言语不清等表现,影响正常交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笔者收治了1例乳腺癌舌转移患者,经局部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获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02年7月因“右侧乳腺占位”在当地医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诊断: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右腋窝淋巴结转移(9/9),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氟尿嘧啶+蒽环类+环磷酰胺方案治疗5周期,右胸壁+锁骨区调强放疗50 Gy/25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并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全乳腺腺体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为1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内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时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全乳腺腺体切除术。结果:16例均成功完成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全乳腺腺体切除术;内镜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每例患者取出淋巴结8~26枚,平均15.6枚,6例发现1~5枚转移淋巴结。术后患者常规综合治疗,随访1.2~4.1年,死亡1例,失访2例,出现乳腺癌远处转移3例,其他病例无局部复发、患肢水肿及严重感觉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借助内镜器械,通过腋窝处微小隐蔽切口即可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可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腺腺体皮下切除术,以此术式代替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良好的功能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分期评估为临床ⅢA(T3N1M0除外)、ⅢB或ⅢC期。对于表现为不可手术的、非炎性乳腺癌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标准的治疗是以蒽环类为基础±紫杉类的化疗方案作为术前初始治疗。术前化疗获得临床效果后的局部治疗包括:(1)全乳切除+Ⅰ/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联合或不联合延迟乳房重建;(2)肿块切除+Ⅰ/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95例乳腺癌保乳治疗近期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Li JF  Ou YT  Wang TF  Lin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82-284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95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施行局部扩大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患侧乳房接受放射治疗。结果手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本人对保留乳房的满意率100%,十分满意者为92%。经随访2~51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仅1例同侧乳腺局部复发,2年局部复发率1.4%。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Ⅰ-Ⅱ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辅助电子线照射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2例患者(120个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的临床资料,照射中位总剂量15.0Gy(10.0~30.0Gy),分2~10次照射.RTOG评分标准记录照射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结果 照射结束时,10例患者出现1级急性皮肤反应.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伤口裂开,致伤口延期数天愈合.所有患者中位随访56个月(24~95个月),全组5年局部控制率78.6%,耳垂局部控制率95.7%.均无晚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可有效预防复发,尤其是耳垂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观察5例OB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手术方式不详.1例根治术前实施了化疗,4例根治术后实施了化疗.结果 5例OBC的平均年龄55.8(34~78),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周至1年.病变在左腋窝4例,右腋窝1例.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erbB-2,C,CDFP-15,CK7,CK19和E-cadherin100%阳性,ER60%阳性,PR40%阳性,CK5/6和CK20均为阴性.除1例在乳腺内发现2.0 cm×1.0 cm×0.5 cm结节2枚外,其余4例在乳腺内未发现原发灶.2例在腋窝处查到6~12枚淋巴结,均未见癌组织浸润,1例查到6枚淋巴结均见癌组织浸润,1例未查到肿大的淋巴结.5例均有完整的随访结果,随访3例5~10个月存活,1例全身化疗后12个月死亡,1例经短期化疗后,随访30个月后死亡.结论 OBC的发病特点与常规乳腺癌类似;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O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仍无法查见原发灶.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148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治疗方法的选择,探讨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接受保乳治疗的148例乳腺癌临床资料.0期5例,Ⅰ期85例,Ⅱ期55例,Ⅲ期3例.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结果手术标本石蜡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浸润.经过54个月中位随访期(范围2~84个月),局部复发率为2.7%(4/148),其中乳腺3例,腋窝1例;远处转移率3.4%(5/148),手术至远处转移间期6~43个月,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脑膜和骨,其中3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108例患者进行乳房外形的评估,优32.4%(35/108),良49.1%(53/108),差18.5%(20/108). 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及部分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占本院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2%.9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7例,单纯乳腺切除术1例,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1例.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66.0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7.1%,ER,PR,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60.0%,100%,33.3%.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4.1个月.5年总生存率60.0%(3/5).2例死亡,其中1例高龄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另1例死于肝转移,余6例术后已生存10~149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因患病率低,易延误诊治.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本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乳腺癌病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72例乳腺导管浸润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5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CR5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ER,PR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CCR5蛋白表达阳性率达84.72%(61/72),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低(14%,7/50),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CCR5;(2)乳腺癌CCR5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4.982,P=0.026,r=0.305);(3)50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同时表达CCR5阳性者39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4)乳腺癌CCR5表达与癌基因C-erbB-2之间呈低度正相关(P<0.05,r=0.291);(5)乳腺癌CCR5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与否、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无关(均P>0.05);(6)乳腺癌CCR5表达与p53,Ki-67,ER,PR无关表达(均P>0.05).结论 CCR5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起一定作用;CCR5可间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4年5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5例均行化疗及放疗. 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0 min;乳房单纯切除术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出血量150~250 ml,平均200 ml.术后病理组织诊断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B细胞来源.且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12年,平均4.5年.2例II期,均死于肿瘤多器官转移;3例I期,肿瘤无复发. 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钼靶X线照相,对诊断有帮助. 治疗可选择手术、放疗、化疗或单纯给予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决定乳腺切除范围的意义.方法278例乳腺癌患者,利用γ-探测仪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切下的SLN和腋窝淋巴结(ALN)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观察前哨淋巴结病理结果,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278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1.73%(255/278).248例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HE染色8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87例前哨淋巴结转移;IHC染色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91例,前哨淋巴结转移88例.60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后,随访3~5年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腋窝淋巴结转移,保乳保腋窝组和保乳未保腋窝组远期疗效无区别.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用于指导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一种相对可靠的客观指标,活检阴性可作为保留腋窝的安全指标,但术后仍需监测腋窝淋巴结的增多或增大现象,必要时进行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颜性分析.结果:17例超声检查中5例发现可疑病灶.7例接受乳腺强化MRI检查者4例发现可疑病灶.同时接受的PET-CT检查者仅1例发现可疑病灶.术后13例患者中10例找到乳腺癌原发灶(3 ~9 mm),随访1~7年,1例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于术后9个月超声检查时发现乳腺原发病灶,病灶直径11 mm,由于患者接受过全乳放疗,因此行乳腺单纯切除,术后未再行化疗,于二次手术后13个月出现肝转移,7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4年死于脑转移.结论:隐匿性乳腺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类型的乳腺癌在诊断上有其特殊性.寻找原发灶仍是诊断上的难点.相比较乳腺强化MRI有一定的优势.PET-CT与MRI相比并未显示明确的优越性.对于未发现原发灶的患者,手术方式仍以改良根治术为佳.虽然隐匿性乳腺癌预后较好,还应当依据NCCN指南对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103Pd粒子植入。3例硬膜外麻醉,17例局部麻醉。中位肿瘤周边剂量为122.84Gy(97.31~182.78Gy)。^103Pd粒子活度为1.4~1.8mCi。原发肿瘤边缘植入靶区外放1cm,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为准。根据治疗计划实施粒子针插植,利用Mick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6例术后3~4周加用外放疗,剂量45~50Gy,每次2Gy。术后行cT扫描,进行质量评估。术后24~48h拍x线片.观察是否粒子发生移位。结果20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前列腺癌术后PSA明显下降;局部控制率90%(18/20)。20例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2例术后0.5、1年失访,12例死亡,6例生存。结论^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全腋窝淋巴结清扫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将2001年至2007年75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获得降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Kodama改良根治术(KMRM组)和改良根治术Ⅰ式(MRMI组),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清扫腋窝淋巴结总数差异有显著性。其中,KMRM组单独送检锁骨下淋巴结125枚,阳性11枚(8.8%),术后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中,化疗前分期仍应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