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变化及其与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3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15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再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32例)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4例),另10例择期手术者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多发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外周静脉血3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检测iFAB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伤组和重伤组血浆iFABP水平于伤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0.01),且重伤组显著高于轻伤组(P<0.01),随后iFABP水平逐渐下降,轻伤组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重伤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障碍组伤后第1天血浆i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P<0.01),其差异一直持续到创伤后第5天。多发伤后第1、3、5天血浆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有相关性。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血浆iFABP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和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这种变化可能对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及与创伤后DIC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16分,45例),再把重伤患者分为并发DIC组(12例)和未并发D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其余组分别于伤后1、3、7 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F1 2和TM水平,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方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 轻伤组和重伤组血浆F1 2、D-D、TM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 2、D-D水平逐渐降低,而TM水平迅速降低;DIC组F1 2、D-D水平持续升高,TM水平先升高后降低,DIC组F1 2、D-D、TM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血浆F1 2、D-D和TM水平相互之间在各个时相点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F1 2、D-D和TM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F1 2、D-D和TM水平变化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将76例创伤患者分成轻伤组(ISS评分小于16分,27例)和重伤组(ISS评分大于或等于16分,49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IC组(19例)与未并发DIC组(30例),另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76例创伤患者分别于伤后24h、3d、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浓度、用放免法测定GMP-140。结果 24h内轻伤组与重伤组F1+2、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GMP-140水平逐渐降低,DIC组伤后F1+2水平持续升高,24h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组。结论创伤后急性期F1+2、GMP-140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期外持续测定F1+2水平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博  赵宏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192-194,198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41例)和重度创伤组(34例);另选取同期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PAI-1、TF及ATⅢ水平差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在伤后1、4、7d血清PAI-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在伤后1dPAI-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后4、7dPAI-1水平与轻度创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血清TF水平在伤后1、4、7d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4、7d血清T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血清ATⅢ水平伤后1、4、7d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4、7d血清ATⅢ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PAI-1、TF及ATⅢ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对四肢创伤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儿童DIC前状态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 (AT Ⅲ ) ,用ELISA法测定血浆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结果】在DIC组 (n =17) ,患儿TAT、TF含量显著升高 ,AT Ⅲ含量显著降低 ,FTPI含量稍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 (n =18)比较 ,TF、AT Ⅲ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TAT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TFPI差异无显著性。在DIC前状态组 (n =2 8) ,患儿TAT、TF含量显著升高 ,AT Ⅲ含量显著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TFPI差异无显著意义。在DIC组 ,AT Ⅲ、TAT、T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8.2 %、94 .1%、94 .1% ,敏感性高于其他常规实验指标。TFPI检测阳性率为 5 8.8%。在DIC前状态组AT Ⅲ、TAT、T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2 .1%、92 .9%、78.6 % ,敏感性高于其他常规实验指标。TFPI检测阳性率仅 10 .7%。【结论】分子标志物AT Ⅲ、TAT及TF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激活 ,在DIC特别是DIC前状态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CD36和CD63水平变化及其与内皮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06~2011-11收入我院急诊科的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50例,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32.3±11.5)岁.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29例)和轻伤组(ISS<16分,21例);按ARDS诊断标准,分为ARDS组(27例)和非ARDS组(23例);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6例)和死亡组(14例).同时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3.5±10.6)岁.各组性别和年龄构成均具有可比性.患者到达急诊科后6 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同时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 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血浆vWF水平重伤组明显高于轻伤组(P<0.05),ARDS组明显高于非ARDS组,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创伤后血小板CD36和CD63的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vWF)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在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早期明显增高,和创伤严重程度相关,同时反映了患者肺损伤的程度,这对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特别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实验室指标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6例在分娩前后出现DIC的产妇,于确诊DIC时,对症治疗后2 h、24 h、7 d常规凝血试验及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Ⅷ∶C)、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组织因子(TF)含量,同时检测31名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结果发生DIC的产妇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凝血试验均发生明显变化,治疗后各参数逐渐恢复正常,至第7天大部分参数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治疗前血浆DD、Ⅷ∶C、VWF、TF、TA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A、PLG∶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7天时,除DD、VWF、TF、PLG∶A有轻度异常外,其余参数基本正常。结论常规凝血指标及凝血分子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诊断产妇DIC,也是产妇DIC治疗过程中很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4 7例MODS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 ,其中 15例符合DIC诊断标准。测定血浆抗凝血酶 -Ⅲ (AT -Ⅲ )、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D -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 (Plt) ,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 2 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MODS组血浆AT -Ⅲ和D -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DIC组与非DI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MODS组血浆PT、APTT和F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lt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DIC组与非DIC组比较 ,PT、APTT、Fg和Plt有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MODS患者血浆AT -Ⅲ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 - 0 .782 ,P <0 .0 1。结论 AT -Ⅲ在MOD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浆AT -Ⅲ水平是反映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血浆AT -Ⅲ和D -二聚体水平不能作为MODS患者是否合并DIC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疾病患者抗凝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水平检测在排除常见获得性血栓危险因素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与5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浆PC、PS、AT活性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8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中位年龄42(17~69)岁.其中≤45岁者60例(70.6%).动脉血栓组和静脉血栓组患者PC、PS、AT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复发组PC、PS、AT平均活性低于初发组(P<0.01);年龄≤45岁患者组PC、PS、AT平均活性低于45岁以上组(P<0.01).共有26例(30.6%)患者存在抗凝蛋白活性降低;PS活性降低的发生率最高(10.6%),其次为PC活性降低(8.2%),AT活性降低和联合活性降低(各占5.9%).结论 无明确常见获得性血栓危险因素的血栓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且普遍存在抗凝蛋白水平低下;抗凝蛋白活性降低不仅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血栓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Ⅰ、Ⅲ型前胶原(PCⅠ、PCⅢ)和Ⅰ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与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合并TOD患者、46例单纯高血压及32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PCⅠ、PCⅢ和TIMP-1,观察胶原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OD者的变化关系。结果:(1)EH合并TOD组PCⅠ、PCⅢ和TIMP-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E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EH组PCⅢ及TIM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EH合并TOD组PCⅠ和TIMP-1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相关,与心舒张早/晚最大流速(VE/VA)负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者存在胶原合成及降解抑制增强,测定血清PCⅠ、PCⅢ和TIMP-1水平有助于了解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监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对152例CAHD患者(CAHD组)及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HD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TⅢ、PC水平明显降低(P<0.05),PAI-1、TAFI:A水平明显升高(P<0.05);CAHD组患者治疗后,仅血浆P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TⅢ、PC、PAI-1、TAFI:A水平检测应用于CAH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及不同治疗方法对血浆TF、TFPI的影响,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80例AMI患者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40例)和药物(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0例),在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6 h、24 h、1周采集外周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TF、TFPI水平,分析其动态变化,并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血浆TF和TFPI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介入治疗组术后6 h血浆TF水平略有升高,之后出现下降,至术后1周仍高于治疗前(P<0.05);药物治疗组用药后TF 水平呈明显逐渐下降趋势;AMI患者血浆TFPI水平于治疗后均出现升高(P<0.05,P<0.01),且以药物治疗组更显著.结论 AMI发生时TF途径被启动,TFPI随之激活,抑制TF诱发的凝血过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较单纯急诊介入治疗促进TFPI发挥抗外源性凝血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三种抗凝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不同病因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T)、蛋白C(PC)、蛋白S(PS)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由不同疾病引起DIC的72例患者血浆中D-D含量(免疫比浊法)及AT(发色底物法)、PC(凝固法)、PS(凝固法)活性。结果不同病因引起的DIC患者血浆D-D均明显升高,多数病例组为正常对照组的10~30倍,恶性肿瘤组为正常对照组的近百倍;除白血病组血浆AT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外,其余所有DIC病例组的血浆AT、PC、PS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D-D升高是诊断DIC的敏感指标。在多数病因造成的DIC中,抗凝系统功能降低是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的促凝活性、凝血及抗凝物、纤溶功能、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Plt)计数,探讨广西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对71例地中海贫血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TF+MP促凝活性,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可溶性E选择素(sE-sel)、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重型β地中国贫组(TM组)AT-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TM组AT-Ⅲ与Plt计数成独立正相关(rPLT=0.37,P 0.05);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组(TA组)TF及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组(TI组)血浆TF+MP促凝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5)并与AT-Ⅲ呈独立正相关(rAT-Ⅲ=0.77,P 0.05)。地中海贫血患者肝功能正常组TF及sICAM-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TF0.01,PsICAM-10.05),肝功正常组与非正常组间TF+M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余各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及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有肝功能损害及抗凝物质的减少;中间型β自中海贫血患者血浆TF+MP的促凝活性异常增高;以上因素可能增加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但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浆sICAM-1及TF水平降低可能是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及肝功正常患者抗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ICU危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ICU危重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者DIC前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有效剂量、用药方法,探讨乌司他丁改善凝血功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2001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DIC诊断标准的30例ICU患者分为常规组、乌司他丁60万U组、乌司他丁40万U组,不符合该标准的1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组给予血浆、血小板、抗凝及病因治疗,乌司他丁组另外给予乌司他丁60万U和40万U,对照组未予处置.分别于治疗后1、3、5、7 d采集静脉血,观察各组血浆组织因子(TF)、凝血酶原片段F1+2(F1+2)、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抑制剂(TFPI)、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IC评分变化.结果:常规组血浆vWF、T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乌司他丁60万U组,常规组与乌司他丁40万U组比较.血浆vWF、T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1天,常规组、乌司他丁60万U组和乌司他丁40万U组血浆F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至治疗第5天,乌司他丁60万U组F1+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和乌司他丁40万U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1天,常规组、乌司他丁组血浆TF、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FP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至治疗第5天,乌司他丁60万U组和乌司他丁40万U组TF、AT-Ⅲ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两乌司他丁组TF、ATⅢ、TFPI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乌司他丁组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乌司他丁组的PT、APTT短于常规组,乌司他丁60万U组的PT、APTT短于乌司他丁40万U组.与常规组比较,乌司他丁组DIC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乌司他丁具有保护凝血、抗凝、纤溶因子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阻断DIC的发展.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系统保护作用的优势在于它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浆蛋白C、抗凝血酶Ⅲ以及常规凝血指标在口服华法令导致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9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取静脉血浆,PC采用凝固法,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两组人群中血浆PC、ATⅢ以及PT、APTT、TT、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口服华法令后,89例有出血表现的患者中,59例符合DIC诊断标准,并伴随PC、ATⅢ明显降低和D-二聚体升高;其他30例出血患者中有明显PT、APTT延长,但PC、ATⅢ仍在参考值,PLT、PC、ATⅢ检测结果与诊断DI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PC、ATⅢ水平与纤溶及DIC病情程度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结合PC、ATⅢ以及常规凝血指标检查,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活血分析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活细胞形态、凝聚状态、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方法用美国产布氏多功能生物显微镜(5型)对41例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活血分析并测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率、白细胞活化率、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循环内团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还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结论高血压时出现高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创伤程度患者体内p38MAPK活化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不同创伤程度患者在创伤后6 h内和第1、3和7天分别采集外周血,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白细胞中p38MAPK的活化(磷酸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液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 创伤6 h内患者血液中p38MAPK的活化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显著增加且达到高峰(P<0.01),并持续活化至第7天(P<0.05);创伤患者体内的TNFα和IL-6水平也显著增强(P<0.05),且都在创伤后第1天达到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在创伤后第7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p38MAPK的活化程度及TNFα、IL-6水平都随创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p38MAPK的活化水平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TNFα水平与IL-6水平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创伤患者体内的p38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p38MAPK活化引起炎症因子表达升高,表明p38MAPK信号通路在创伤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对严重烧、创伤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GIn组66例,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GIn组口服或鼻饲GIn 0.5 g/(kg·d),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甘氨酸,两组患者于伤后14、21 d检测血浆GIn和白蛋白水平,记录伤后28 d创面愈合率和总住院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GIn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治疗后GIn组血浆GIn浓度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8 d GIn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住院日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GIn能显著提高严重烧创伤患者血浆GIn水平,促进机体蛋白的合成,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总住院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ELISA及RIA法测定7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TGF-β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慢乙肝组患者血清TGF-β1、PCⅢ、HA及L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P<0.001,P<0.01),且随肝病严重程度增加,升高更明显;血清TGF-β1水平与PCⅢ、HA及LN均呈正相关性(P<0.01,P<0.05,P<0.005)。结论检测慢乙肝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情况,与HA等其他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进程,可为临床对肝纤维化的早期发现提供非创伤性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