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可以推广应用于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诊断风疹病毒感染的方法。方法来自山东、河南、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送检的咽拭子标本38份,同时分别用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判断]、免疫荧光(IFA)法和比色法免疫学实验进行风疹病毒检测,并将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三种方法分别检测38份咽拭子标本,阳性均为22份,阳性检出率均为57.9%,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与RT-PCR和IFA两种方法相比,比色法免疫学实验更快速简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通过肉眼即可判断结果,而且结果敏感可靠。因此作为检测风疹病毒感染的方法,更适合在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首次实验室确诊1例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患者,为CRS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患儿的血清、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分别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和风疹病毒(RV)分离。应用逆转录PCR(RT-PCR)扩增RV分离株E1基因的945个核苷酸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患儿的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从患儿的咽拭子和尿液中均分离出RV,通过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及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发现本例CRS的RV分离株属1E基因型,与1E基因型参考株(RVI MYS 01 1E)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和99.6%。结论辽宁省首次通过实验室诊断方法对CRS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确诊,并分离出1E基因型风疹病毒。  相似文献   

3.
唐荣  武星红  朱智龙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2):182-183,202
目的 了解抚州市风疹疫情流行状态,为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要求,采集疑似风疹病例血清和咽拭子标本,用ELISA检测血清风疹IgM抗体,RT-PCR检测咽拭子风疹病毒核酸.咽拭子风疹阳性标本通过基因测序鉴定基因型.结果 2015-2019年共采集标本778份,血清阳性率为1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楚雄州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415例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测定,用real-time RT-PCR对415例病例咽拭子及尿液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415例疑似病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及Ig M抗体检测阳性仅有1例,均为同一病例,阳性率为0.24%。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为7.95%,咽拭子标本、尿液标本风疹病毒核酸测阳性率分别为18.07%和9.64%,3种标本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96,P0.01)。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与real-time RT-PCR法核酸检测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6,P0.01)。结论本州麻疹疫情控制较好,但风疹疫情态势严峻,应加强对风疹疫情的控制;real-time RT-PCR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进行麻疹/风疹病原学检测时应重点采集咽拭子标本。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评价2013年江西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方法 对2013年江西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各项监测运转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于2013年新建立了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病原学核酸快速诊断网络,含1个省级和11个市级麻疹/风疹核酸检测实验室。2013年全省共检测2 124份血清标本,其中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53%和2.07%;对1 197份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荧光RT-PCR检测,其中麻疹核酸检测阳性55份,风疹核酸检测阳性11份,共分离到麻疹毒株16株,均为H1a基因型,风疹毒株4株,均为1E基因型。省级实验室通过WHO的血清盲样考核,血清标本再证实复核率为100%;市级实验室满分通过省级血清盲样考核,麻疹和风疹病毒IgM抗体血清标本再证实复核率分别为94.12%和60.98%。结论 江西省2013年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新建立麻疹/风疹病原学RT-PCR快速诊断实验室网络,在麻疹消除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北省2010-2013年麻疹疑似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河北省麻疹/风疹病毒基因型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风疹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病毒分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出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阳性毒株,并进一步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从636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44株麻疹阳性毒株,均为H1基因型;分离出24株风疹阳性毒株,除1株为2B基因型外,其余23株均为1E基因型。结果河北省2010-2013年麻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H1基因型,风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1E基因型,未发现病毒有较大变异,未发现输入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方法对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各项监测运转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江西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于2014年全省共检测1 712份血清标本,其中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0%、2.16%;对1 327份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荧光RT-PCR检测,其中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份,共分离到麻疹病毒毒株17株;风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3份,未分离到风疹病毒毒株,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1a。省级实验室通过WHO的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和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核酸盲样考核;市级实验室满分通过省级血清和核酸盲样考核,麻疹和风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复核率分别为100.00%和71.88%,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核酸复核率为100.00%。结论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在麻疹消除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及运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探讨实验室监测在加速控制麻疹中的作用。方法对山东省1999~2003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6 104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2 355份,阳性率35.58%;风疹IgM抗体阳性1 832份,阳性率30.01%。实验室检测指标中,血清标本及时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实验室结果及时反馈率等均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实验室结果及时反馈率>98%。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从送检的336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野病毒23株,风疹野病毒9株,经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表明H1基因型为山东省流行的优势毒株。结论山东省已建立了省、市级CDC麻疹/风疹快速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湖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探讨实验室监测在控制麻疹中的作用.[方法]对湖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血清学监测:2005~2007年检测血清标本10 790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标本6 086份,阳性率为56.40%,风疹IgM抗体阳性标本346份,阳性率为3.21%:血清标本及时采集率为63.16%、标本及时送检率为57.05%,采集标本合格率为86.94%,标本及时送检率为69.83%,并逐年有所提高(P<0.01).②病毒学监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从送检的84份咽拭子标本和3份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野病毒37株,风疹野病毒1株,送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近3年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表明H1基因型为近年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1株风疹毒株为1E基因型.③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省级麻疹实验室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2002~2007年度盲样标本职能考核、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复核和现场考核认证.2002~2007省级实验室发放地市级麻疹实验室考核标本280份,符合率为100%,在地市级麻疹实验室上送的再证实标本中,麻疹血清标本复核率为99.04%,风疹为96.36%.[结论]湖南省已建立了省、市级CDC麻疹/风疹快速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巴南区网络直报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的实验室分类情况,为消除麻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南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并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实验室诊断的麻疹和风疹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407份疑似风疹、麻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IgM阳性标本25份,阳性率6.14%,风疹IgM阳性标本150份,阳性率36.86%,麻疹IgM和风疹IgM双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0.24%。结论 2008-2009年巴南区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风疹阳性率低,应继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者不同类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分析,了解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工作中早期、快速做出病原学诊断选择更好的方法。方法对2018年5月~7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者同时采集肛拭子及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其它肠道病毒(EV),比较两种标本的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结果新入院123例患者中,咽拭子标本阳性者109例(88.62%),肛拭子标本阳性者115例(93.5%),两种标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0例患者中,咽拭子标本阳性者36例(30.0%),肛拭子标本阳性者81例(67.5%),肛拭子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咽拭子标本与肛拭子标本均可有效检测病毒,为提高手足口病病原学诊断率,建议同时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治愈后患者仍有传染性,建议出院后继续隔离1~2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标本、不同的标本采集时间对麻疹病毒分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B95a细胞培养法分离麻疹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出的麻疹病毒进行鉴定。结果对天津市2003~2004年采集的8份咽拭子和37份尿液标本进行了麻疹病毒检测。从8份咽拭子中分离到7株麻疹病毒,分离率为87.5%;从37份尿液中分离到8株麻疹病毒,分离率为21.6%。咽拭子麻疹病毒的分离率高出尿液3倍;出疹后4d之内可以从咽拭子中检出麻疹病毒;出疹后3d之内可以从尿液中检出麻疹病毒。结论为提高麻疹病毒的分离率应首先采集病人的咽拭子标本,标本采集以出疹4d内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犬肾细胞(MDCK)、人喉表皮癌细胞(HEp-2)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3种细胞(MHV)混合细胞瓶冻存复苏方法,经冻存复苏的混合细胞用于分离常见呼吸道和肠道病毒,建立病毒性病原检测的方法学平台。方法对数生长期的MDCK、HEp-2和Vero细胞等量保存在含8%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冷冻保存液中,液氮经冻存4个月后复苏并进行细胞计数;在复苏后0 h、24 h和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汇合;并用于分离培养常见呼吸道、肠道病毒,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采用直接与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结果在液氮中保存4个月的MHV混合细胞,细胞复苏存活率超过99.20%,镜下细胞折光度好,细胞形态良好,均见到相应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和免疫荧光检测阳性结果。结论 MDCK、HEp-2和Vero细胞等量保存在含8%DM-SO冷冻保存液中液氮保存4个月复苏存活率高。混合细胞直接冻存复苏方法建立,为常见的病毒性病原分离培养提供了宽泛的合适细胞宿主,保证了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实验室病毒性传染病监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的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分离的毒株再送国家流感中心(NIC)进行复核鉴定。结果全省12家哨点医院3499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258株,分离阳性率为7.37%,经NIC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A(H1N1)亚型202株,A(H3N2)亚型11株,B型43株,另有2株送NIC后转阴;流感及ILI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179份,分离到流感病毒75株,分离阳性率为41.90%,分型鉴定为A(H1N1)亚型12株,B型62株,1株送国家流感中心后转阴。结论2006年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A(H1N1)亚型、A(H3N2)亚型和B型均能被分离到,A(H1N1)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以B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刘水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62-2664
目的通过对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北京市怀柔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流感病原学特征,为今后怀柔区的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的标准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从流感样病人呼吸道采集咽拭子,接种于马-达氏犬肾(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分型鉴定。结果 2005年3月—2006年3月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57件,分离出流感病毒59株,阳性率为37.58%。其中甲3亚型4株,占6.78%;甲1亚型12株,占20.34%;乙型43株,占72.88%。2006年4月—2007年3月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96件,分离出流感病毒46株,阳性率为47.92%。其中甲3亚型37株,占80.43;甲1亚型8株,占17.39%;乙型1株,占2.18%。2007年4月—2009年10月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56件,分离出流感病毒75株,阳性率为29.30%。其中甲3亚型40株,占53.33%;乙型35株,占46.67%。2009年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305件,分离出流感病毒639株,阳性率为27.72%。其中甲1亚型24株,占3.76%;甲3亚型99株,占15.49%;乙型48株,占7.51%。新型H1N1型468株,占73.24%。2005—2009年怀柔区流感样病例以12月和1月检出率最高,2005年3月—2007年3月常规监测和暴发监测病例的病毒分离阳性率高于2007年4月—2009年10月的病毒分离阳性率5.1%和46.11%。结论北京市怀柔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冬季,2005—2006年乙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毒株,2006—2007和2007—2008年流行优势株为甲3亚型毒株,2009年流行优势株为新型H1N1型毒株。流感病毒的分离率与样本采集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2008年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2008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8年4—12月广东省各地送检的29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和脑脊液等标本426份和98名手足口病病例接触者的粪便、肛拭子和咽拭子等标本98份,应用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结果29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426份各类样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阳性267份,EV71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169份,CVA16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36份,EV71和CVA16病毒核酸同时阳性3份。292例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的检出率较CVA16高,分别为50.68%(148/292)和11.99%(35/292),20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均为EV71感染病例。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样本的肠道病毒、EV71和CVA16的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6.72%(178/232)、45.26%(105/232)和14.66%(34/232),且在发病9 d后仍能检测到EV71病毒。98名手足口病病例接触者的各类样本中,分别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病例中肠道病毒感染的比例及流行型别分布,积累病原学诊断经验。[方法]采集2004至2007年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细胞培养分离肠道病毒,RT-PCR诊断,组合血清中和试验与EV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246例标本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19.5%,病毒分离与RT-PCR检测总阳性率34.5%;流行/暴发病例分离阳性率(41.2%)高于一般住院病例(13.8%);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4.7%~2.5%)。分离到的均为埃坷病毒(echovirus,ECV),其中ECV30型占43.8%。RT-PCR诊断阳性率(49.0%)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率(28.9%)。[结论]病毒性脑炎中肠道病毒占比例高,ECV30为常见血清型;RT-PCR诊断敏感、快速,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