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阙中有 《医学综述》2011,17(15):2259-2262
血脑屏障是维持大脑生理稳态的重要结构,可以有效地转运脑内的代谢产物,并且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然而,血脑屏障也成为阻碍中枢神经系统治疗药物进入脑的主要障碍。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聚合物纳米颗粒、配体介导的纳米药物、用于基因治疗的纳米药物等多种新型纳米药物载体,由于具有靶向性、可控释放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能够比传统方法更有效地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提高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 I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良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新剂型。TDS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渗透速度难以满足治疗需要,因此在TDS研究中,克服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不同药物,促进其透皮渗透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药剂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其它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何忠开 《医学综述》2011,17(24):3785-3788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给药方式主要为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治疗药物的多样性、长期性,服药的频繁性和不便性造成患者依从性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失败。经皮给药系统能克服上述缺点,因此,进一步研究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与经皮给药系统相结合显得十分重要、迫切。现对经皮给药系统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简单概述了壳聚糖以及其结构组成,主要介绍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药理作用以及在药用辅料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及进展,为今后壳聚糖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TDS系统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了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等。TDS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其性质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挥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NLC,并对其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HPLC法测定雷公藤红素的量。结果 雷公藤红素NLC平均粒径为(132.3±25)nm,Zeta电位为(?26.5±3.4)mV,包封率为(88.64±0.37)%,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雷公藤红素NLC中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096 2 t1/2-0.040 6,r=0.995 1),其12 h药物累积透皮量虽低于雷公藤红素溶液,但皮肤滞留量是雷公藤红素溶液的11.59倍。结论 所制备的雷公藤红素NLC可以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开发为雷公藤红素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后,药物迅速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剂.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且皮肤间层还有储存作用,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缓,避免了"峰谷现象”,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毒性和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 经皮给药系统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发展迅速.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纳米乳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乳(nanoemulsion,NE)是粒径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其乳滴多为球形,呈透明或半透明。纳米乳曾称微乳(microemulsion,ME),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的体系。按结构可分为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和双连续型纳米乳。因纳米乳具有良好的局部给药和透皮特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纳米乳作为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对纳米乳经皮给药系统的特性、影响纳米乳制剂透皮的主要因素、促进纳米乳经皮渗透的方法、纳米乳透皮给药系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毒副作用小等优良特性。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运动医学领域运动性肌肉损伤修复、运动性疲劳恢复以及运动性骨损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论述,为其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胶束,一种自组装纳米化胶体粒子,具有疏水性内核与亲水性外壳,作为一种药物载体,目前正成功地被应用于水不溶性药物的投送中,并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能够形成胶束的材料中,两性聚合物,比如由疏水性和亲水性部分组成的聚合物胶束,正不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聚合物胶束在体内外展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并能广泛对多种类型的水难溶性药物进行增溶,目前有很多这类载药胶束正处于不同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将对聚合物胶束这种药物载体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能在特定的导向机制下,将药物高效的运输到靶器官,使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大大地降低了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该文综述了磁性纳米微粒的现状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传递中作为药物载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线性多糖,通过细胞表面分化簇44(CD44)受体靶向肿瘤。其作为抗肿瘤药物传递载体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CD44是透明质酸高亲和性的受体,因其在肿瘤细胞过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或靶向受体。许多肿瘤都表现出CD44受体的过度表达,如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CD44配体通过与纳米药物载体结合,可以提高纳米载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HA结构中因含有CD44配体具备有效的肿瘤靶向效应而闻名,通过HA-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途径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摄取。本文对HA纳米胶束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以及其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综述,并表明HA的纳米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体内外研究表明,基于HA的纳米胶束是药物和基因特异性靶向肿瘤的传递方式,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肿瘤组织由于肿瘤微环境、生物屏障等特点,化疗、免疫、中药等药物难以靶向渗透破坏肿瘤遗传物质。多肽聚合纳米药物具有易组装、可降解、靶向性等特点,由多肽聚合纳米药物介导的递送系统已成为肿瘤靶向性释药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概述了近年来多肽纳米药物利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多靶点结合、响应,对肿瘤靶向性释放,提高化疗、免疫、中药等抗肿瘤药物精准渗透疗效,降低口服吸收难溶性及毒副反应的研究进展,该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纳米材料的多年研究当中,人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在诊断学和疾病的治疗方面,纳米材料用作药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纳米材料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其具有小的直径,容易穿过细胞膜,更容易逃脱细胞的吞噬效应等特性;同时也具有表面效应,更有利于吸收和携带其他组分的药物,如探针和蛋白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15.
16.
加强药学领域中药物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药物代谢作为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迅速发展.药物代谢对药动学、药效学、毒理学以及其它生物医学学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药物代谢研究资料已成为世界范围新药申请注册的必备条件.药物代谢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涉及临床药学个体化治疗用药、多药的合理联合应用、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创制新药发现、指导药物设计与结构修饰、体内药物生物转化途径与代谢物研究;药学基础研究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组学、药物代谢的调节、药物吸收转运与代谢作用机理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