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恶性胸膜间皮瘤高风险人群及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至关重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治共识指南,将促进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早期诊断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诊治共识(2022,杭州)》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同时结合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辅助检查、手术、放疗、内科治疗、电场治疗、姑息支持治疗等关键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恶性胸膜间皮瘤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进一步提升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起源于胸膜、腹膜、心包腔、睾丸鞘膜的被覆间皮细胞,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约占70%,其次为腹膜恶性间皮瘤,约占30%。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恶性间皮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但其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此文综述了恶性间皮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及近几年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难度较大,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化在胸膜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中波形蛋白、间皮细胞(MC)、钙结合蛋白(CR)、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癌胚抗原(CEA)、表面活性蛋白-B(Sp-B)、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56例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中恶性间皮瘤24例,转移性肺腺癌22例.波形蛋白、MC、CR、TTF-1、CEA、Sp-B在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肺腺癌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或P<0.002).结论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胸膜恶性间皮瘤与转移性肺腺癌,波形蛋白、MC、CR、TTF-1、CEA、Sp-B是较为理想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发源于胸膜组织的1种少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但近年有增多趋势。我们共收集我院自1998年4月~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例7例,现将临床治疗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2-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对余姚市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自1999—2009年诊断的3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和30例肺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D2-40 、Calretinin 、CEA 、TTF-1在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D2-40、Calretin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0.6%、83.9%,特异性分别为93.3%、86.7%,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3.5%,其中上皮型间皮瘤为100.0%.CEA、TTF-1在肺腺癌中的灵敏度分别为90.0%、83.3%,特异性分别为87.1%和100.0%.[结论]D2-40联合Calretinin可以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D2-40、Calretinin 、CEA、TTF-1联合检测是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组有价值的抗体.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进展性胸部恶性肿瘤。病因可能与石棉、SV4 0病毒和遗传倾向有关。诊断方法包括X线摄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大多数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不能进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细胞毒药物化疗剂成为唯一可选择的方法 ,有效率 <2 0 %。近来一种多靶点抗叶酸剂 pemetrexed ,已进行了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了可喜的结果。加用小剂量的叶酸和B12 补充治疗能减轻pemetrexced的毒副反应。pemetrexed/顺铂以被推荐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15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包括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11例术后病理为局限性良性纤维型间皮瘤,其中1例术后3年复发,第二次手术病理报告为恶性.2例术后病理为局部区域上皮细胞丰富,局部细胞有恶性变;1例术后病理为低度恶性;1例术后病理为恶性.结论:胸片或CT示弧立、类圆形阴影、边界光整、密度均匀、与胸膜紧邻,应考虑到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可能,少数病例可表现为双侧多发类圆形阴影,位于肺实质内,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8.
恶性胸膜间皮瘤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本文旨在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53.33%)、胸闷气促(48.89%)和咳嗽(37.78%);CT表现主要为胸膜增厚(71.11%)、胸腔积液(60%)和肺部阴影(40%);胸水以渗出液为主,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多,以单核细胞的增多为主,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大部分患者临床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确诊的方式主要是胸腔镜,病理类型以上皮型多见,且常易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晚期患者以化疗为主,病理类型为上皮型的疾病控制率高于肉瘤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率较高,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CT可提供诊断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才能确诊,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手术、放疗和支持治疗,普遍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9.
恶性胸膜间皮瘤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生存率为51.7%(15/29),5年生存率为31.0%(9/2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1%(7/29),无手术死亡者。接受根治术、姑息手术、探查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局限型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弥漫型患者。患者生存率与TNM分期明显相关。结论:手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有效。国际间皮瘤研究组提出的新的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分期标准客观且可行。Ⅰ、Ⅱ期患者适行手术治疗;Ⅳ期患者不适行手术治疗;对局限型、上皮型、估计手术能达到肉眼根治的Ⅲ期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健择(GEM)加顺铂(DDP)组成的GP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病理证实且有化疗指征的Ⅲ期或Ⅳ期恶性胸膜间皮瘤17例,采用GP方案全身化疗,GEM 1 0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d1,8;DDP 30 mg/m2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d1-3;21d重复疗程,均化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方案的有效率为41.18%,中位生存期为13月,初治者的有效率略高于复治者,但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 DDP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