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卫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5~1985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4 4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0.07/10万,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55%,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1986~2004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80例,其发病率波动在0.41/10万~7.26/10万;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暴发为主,暴发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4.44%;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病例总数的75.56%;≤7岁的麻疹病例由1990年以前的91.01%下降到1991年后的36.42%;对1986~2004年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29.45%未接种麻疹疫苗(MV),22.78%免疫史不详。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控制麻疹疫情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及时处理疫点,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2000-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6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 34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52/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9.80%.以8月龄~14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4.24%,病例中有免疫史占27.5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72.64%.结论 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免疫覆盖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德保县麻疹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指导加速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6年德保县共报告麻疹6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4/10万.1990-1999年共报告5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75/10万;2000-2006年共报告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0/10万,较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9.52%.发病季节高峰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71.52%(467/653),有明显的季节高峰.1994、1999、2000年分别发生麻疹暴发1起,共发病44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7.99%.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34%(603例).报告病例中有32.47%的病例(212例)未接种麻疹疫苗,33.38%的病例(218例)免疫史不详.结论 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发病由高发状态且以暴发为主转变为低发状态且以散发为主.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的儿童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1~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6 0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6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47/10万、1.81/10万、4.64/10万、8.66/10万、14.21/10万;期间共报告123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0%;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广州、深圳、东莞等6市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全省发病数的67.93%;3~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8.72%;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8.58%;病例中外地户籍占62.64%;8月龄至15岁儿童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广东省近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流动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麻疹发病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专病管理系统资料,对2010年台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台州市确诊麻疹病例99例,主要发生在4~6月,年龄小于1周岁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33.33%,20~40岁年龄组存在发病小高峰.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6.76%.流动人口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3.23%,麻疹病例院感史例数占26.26%.结论 年龄小于1周岁婴儿为麻疹控制中的重点人群.应尽可能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加大查漏补种工作的力度,提高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并加强疫情监测,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掌握荣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 [方法]利用全国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7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折. [结果]2007年全县共发生麻疹病例114例,其中有暴发疫情4起,34例,占全县麻疹病例数29.8%,暴发点集中在4所小学校.所有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30例,占26.32%;无免疫史的49例,占42.98%;免疫史不详的35例,占30.7%. [结论]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暴发的主要措施,同时有待调整对<8个月婴儿与成牟组无免疫力人群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5-2009年广元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元市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元市2005-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共报告1 979例病例,年均发病率12.33/10万。3~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5.06%。男女性别比1.14∶1。〈15岁病例占79.81%。无明确免疫史的占23.10%,有1剂次免疫史的占10.52%,2次及以上免疫史的占11.55%,免疫史不详的占54.35%。采集合格血清标本83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占37.85%。暴发疫情病例占10.86%。结论 2005-2009年广元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仍较高,且有暴发疫情发生,免疫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攸县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发病的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攸县1998-2007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攸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39例,年均发病率为4.4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共发病247例,占总病例数的72.86%,发病高峰期为3-6月份,共发病262例,占总病例数的77.2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为241例和60例,各占总病例数的71.09%和17.70%. 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攸县麻疹接种工作还存在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9.
2005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合肥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841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合肥市麻疹发病率为18.46/10万(841/4 556 978),较2004年上升了720.44%,全年共发生学校暴发5起,其他以高度散发形式存在,呈流行态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两月;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25.6%和45.3%;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0%左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及流动人口比例增多是造成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并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 5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47/10万;全市13个县(区)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发病年龄以0~7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9.03%;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共1 757例,占总病例数的68.10%;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4.53%。结论0~7岁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的基础;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元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和消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麻疹监测系统中收集2009-2018年广元市麻疹监测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8年广元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35例,年均发病率0.51/10万,3-9月为发病高发月份,发病人群中<1岁儿童和15岁以上成人占65.92%,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81.48%,医院内感染接触史占19.26%,实验室确诊率91.11%,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现率大于2/10万。结论广元市麻疹处于低水平发病状态。应针对性加强宣传,提高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积极开展育龄期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降低8月龄以下幼儿发病率;加强医院内院感控制,对职业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保护;继续加强监测,保持麻疹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转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市2005—2009年麻疹发病的年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保定市2005—2009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比和年龄发病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7、2008—2009年麻疹病例构成比,<8月龄人群构成比分别为12.67%、15.60%;≤2岁人群分别为40.3%、58.01%,呈上升趋势;3~7岁人群构成比分别为14.3%、12.3%,呈减少趋势;≥15岁人群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36.71%、26.40%。2005—2009年0~8岁各年龄发病率均在11.37/10万以上,其中≤1岁发病率最高。结论麻疹发病年龄主要特征是以小年龄为主,主要集中在≤2岁儿童。<8月龄婴儿构成比逐年上升,≥15岁人群麻疹病例占有较高的比例。建议提高2剂麻疹的接种率和8月龄婴儿麻疹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加强成人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龙泉驿区历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及易感人群,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在龙泉驿的流行,调整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泉驿区1999-2009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泉驿区1999-2009年累计确诊麻疹病例169例,年平均发病率2.92/10万,无死亡病例,3~7月龄是麻疹高发季节;麻疹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60.36%,以散居儿童及学生为主;近年来麻疹发病年龄趋势向0~1岁和15岁以上人群组发展,2个年龄组发病数占总发病人数的44.98%;病例中流动人口占44.37%、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清楚占68.64%。结论龙泉驿区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已逐步呈现"双向移位"现象。强化免疫是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控制麻疹疫情暴发的重要策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是控制乃至消灭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随州市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和制订消除麻疹有关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州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随州市2006-2008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且在5、6月份高发,中小学生约占50.77%,托幼和散居儿童共占30.77%,在4岁以下儿童和12~16岁人群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呈发病高峰年龄段。结论根据随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要控制、消除麻疹,必须提高第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麻疹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第2剂次麻疹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制度,加强麻疹监测等综合措施,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以加速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充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充市高坪区1999—2008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18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6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6.78%,10岁组发病数最高,发病专率为39.06‰,10年间,2007年发病数最高(331例),年发病率为56.43/10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08年发病数最低(9例),年发病率为1.5/10万。季节高峰分别在4~6月和12、1月,各占病例总数的58.35%。14.84%。结论南充市高坪区存在麻疹疫苗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高,发病率仍然居高的现象。为降低发病率,减少麻疹暴发或流行,进一步提高基础免疫质量,完善加强免疫措施,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是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报告乙脑、钩体、出血热及疟疾4种虫媒传染病;2001-2005年新增报告狂犬病、血吸虫和黑热病,报告7种虫媒传染病;2006-2010年新增报告布鲁菌病,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病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较1996-2000年下降73.70%;1996-2000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81.97%;2001-2005年与1996-2000年一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77.37%;2006-2010年病种以乙脑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64.04%。乙脑病例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占乙脑报告病例的59.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占乙脑病例的95.13%;钩体分布在5~11月,其中10月为发病高峰,占钩体报告例数的74.41%;发病年龄主要在20~59岁组,占钩体病例的87.60%;出血热以6~7月、11月~翌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出血热病例的64.1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70%。结论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种有增加趋势,虫媒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人群,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麻疹可疑病例IgM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EA),对1998年麻疹可疑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IgM测定.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构成比在1-6岁和7-14岁的比率高(31.6%、53.9%),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免疫史的仅占28.9%.说明目前我省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重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才能有效、全面地控制麻疹病例的发生,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市丰台区2005~2007年共发生麻疹病例16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5/10万,全区呈高度散发;0~7岁学龄前儿童和20~40岁的青壮年占总发病人数的37.82%和41.06%;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6月份;在1600例麻疹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率低占45.68%。结论针对目前高发病人群进一步探讨麻疹的最佳初免年龄;提高麻疹的两剂次接种率和及时率;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麻疹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2009-2016年儿童麻疹疫情特点。 结果 2009-2016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儿童麻疹病例1 104例,儿童年平均发病率为19.96/105。男女性别比为1.35∶1,以天山区麻疹病例数居首位。麻疹疫情周期性和季节性流行明显,4~6月为发病高峰期。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儿童,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儿童占73.33%。 结论 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提高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可降低小年龄组儿童感染风险,考虑为育龄妇女开展麻疹疫苗复种以有效提高新生儿母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