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人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曾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北江流域。据l956年调查,流行区人群粪检平均阳性率29.04%,耕牛粪检平均阳性率12.18%,钉螺最高密度1123只/0.11m^2.钉螺平均感染率13.16%。全省共12个县(市)、三个农场有血吸虫病流行.累计有钉螺面积100622828m^2,病人84859人。病牛7783头。建国后,在党和敢府的重挠下,全民动员,采取“水(利)”、“垦(荒)”、“种(植)”、“灭(螺)”、“冶(疗)”、“管(水、粪)”的综合防治措施.全省1974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此后经过十一年反复查治传染源和改造钉螺孽生环境,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标准,转入监测巩固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分析清新县2006-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清新县2006-2010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13hm2,未查获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2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122人,血清抗体阳性者10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456人,抗体阳性者80人,查获血吸虫病慢性病人13例,其中虫卵阳性者2例。检查耕牛1900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牛只。结论目前清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监测及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996~2009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5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方法查螺,压碎镜检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并采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对当地人群和家畜进行血清学筛查后,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阳性人(畜)进行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9年全省累计查螺投工2.10×106工,查螺面积1.04×109m2,查出有螺乡1 221个,有螺村4 171个,螺点21 344个,有螺面积1.13×107m2 累计解剖钉螺985 205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灭螺投工8.79×105工,灭螺面积1.06×107m2,扩大灭螺面积1.79×108m2.1996~2009年全省累计血吸虫查病2 929 195人(次),其中血清学查病2 584 928人(次),查出阳性者60 549人(次),血清学阳性率为2.34%.粪检44 589人(次),未查出内源性血吸虫病人,但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74例.耕牛查病93 342头,均为阴性.结果标明,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重新传播的流行因素仍然存在,今后应采取"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清新县流动人口监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优化输入性血吸虫病人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清新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清新县对流动人口67045人进行调查.显示有66%的流动人口居住在该县的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来自疫区的人群约占流动人口的12%。2001—2008年.采用常规主动监测1052人、选择性主动监测1456人,血吸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27/1052)和4.81%(70/14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1);发现输入性临床诊断慢性病人分别为0例和13例(0.89%),病原确诊病人分别为0例和2例(0.14%)。显示选择性主动监测对查获输入性病例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主动监测。结论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患者,为做好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工作,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并通过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方法以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危险因素,做好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监测预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和2012年对固定监测点人群、2008—2012年对流动监测点人群,采取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测血吸虫感染情况。每年对固定监测点进行螺情调查,在水体钉螺监测点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结果检测当地居民2568人,IHA检测抗体阳性7人,阳性率为n27%t,粪检未发现阳性者;检测渔船民1275人,IHA检测抗体阳性19人,阳性率为1.49%,粪检18人,阳性1人。查螺面积859.73hm^2,发现有螺条块3个,有螺面积24.55hm^2,其中新发现有螺条块2个,有螺面积20.23hm^2;打捞漂浮物530kg,投放稻草帘80块.结果均未发现钉螺。结论发现了输人性传染源和新的螺区。加强对渔船民等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加强螺情监测和防止钉螺扩散是今后金湖县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防止钉螺的扩散与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和支流上游开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固定危险地带和流动可疑环境开展输入性钉螺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情况。结果 2个监测点共调查当地居民2006人,血清阳性率为1.50%(30/2006),开县血清阳性率高于万州(2.29%vs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调查流动人员1970人,血清阳性率为2.39%,返乡人员血清阳性率高于疫区来渝人员(2.92%vs0.26%)(χ2=9.54,P〈0.01),万州区的流动人员阳性率高于开县(3.61%vs1.32%)(χ2=11.03,P〈0.01)。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的牛和羊血清均为阴性。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分别调查133875、545530m2,未发现钉螺。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潜在流行区的传染源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潜在流行区。  相似文献   

8.
2008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提供制定防治策略的科学依据,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开展螺情、病情监测及晚期血吸虫病人救助。2008年,全省54个县的438个乡(镇)3751个村开展查螺,投工163145工,在21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96.05hm^2,解剖钉螺8182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查病199379人,未发现本地患者,但查到输入性病人13例。全省共救助晚期血吸虫病人1060例。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北部政和县病例所在地肺吸虫流行情况。方法对病例所在乡村进行人群感染情况以及传播宿主调查。结果政和县西表村人群皮试阳性率7.53%(28/372),其中5~岁与21~岁年龄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76%(12/123)和6.43%(16/249);男、女性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50%(17/179)和5.70%(11/193),年龄组及男女性别皮试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皮试阳性者的ELSAS阳性检出率为35.71%(10/28),其中5~岁与21.岁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8/12)和12.50%(2/16),两年龄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具显著性差异。小桥拟钉螺与建欧拟小豆螺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1.02%和0.08%。福建华溪蟹和福建博特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0.6%和33.3%。结论政和县存在高度感染的斯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青少年为本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近十年广西新发现的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及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查到残存钉螺年份长短将广西原血吸虫病钉螺孳生地分成三类,针对不同螺区分类,对原螺区及毗邻地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案。结合血清学方法及粪便检查方法,抽样检查当地居地、原血吸虫病人及流动人口的监测检查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考核。结果近十年来,广西发现5处残存螺点,分别位于玉林、靖西、宜州、横县等地,其中隶属南宁市辖区的横县发现残存钉螺2处。广西未发现本地血吸虫病人,流动人口监测过程中发现输入性病例23例,病人分别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除2例为女性外,其余均为男性。职业则以干部、商人、民工(农民)、学生及武警新兵为主。结论广西虽然保持阻断传播标准的成果,但由于不断新发现残存钉螺及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广西仍然面临血吸虫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本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设立国家级监测点,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调查万州区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血吸虫感染状况。采用环境抽样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和监测血吸虫病其他相关因素。结果 2005和2010年,2次调查当地人群血清阳性率均在0.61%左右;调查流动人口1530人,阳性率为1.63%,其中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95%与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点查螺总面积为604051m2,尚未发现钉螺;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868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零。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存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本市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30%,耕牛感染率为1.64%,活螺平均密度为0.49只每0.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7只每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结论 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量耕牛敞放,传染源控制难度较大,为防止疫情反弹,必须加强耕牛管理,落实洲滩禁牧、以机代牛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特征,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三峡库区调查流动人口的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416人,其中返乡人员792人,疫区来渝人员624人。返乡人员流动原因以外出务工为主,疫区来渝人员以经商为主;流动人口血清学阳性率为3.04%,其中返乡人员、疫区来渝人员分别为4.04%、1.76%;来自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分别为3.60%、1.33%,来自非流行省未发现阳性。流动人员主要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分别占33.40%、17.44%、10.52%;血清阳性率以江西、江苏、湖北最高,均超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来源、可疑感染地区与血清学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返乡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显著高于疫区来渝人员(x^2=9.00,P〈0.01),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地区(x^2=6.99,P〈0.01)。结论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存在血吸虫感染情况,主要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重点监测来自库区周边省份的流动人员。特别是返乡人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疫情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89%和0.40%,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55.06%;耕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41%和0.81%,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42.55%;2010年渔民感染率最高,2011年农民感染率最高;2011年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44%、78.95%和62.71%。结论与2010年相比,2011年湖北省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血吸虫病及其潜在流行因素,为制定库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在2005-2007年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区域内,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钉螺与家畜感染输入情况的监测。结果本地居民无血吸虫病例报告,居民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8%,外出疫区返乡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10%,疫区来万州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7%。在万州段港口码头、船坞、沟壑、洲滩以及水生动植物的饲养繁殖场所开展钉螺输入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库区存在钉螺输入因素,但暂未发现有钉螺输入。库区117份牛血清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重庆三峡库区万州段存在着潜在血吸虫病输入传染源和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三峡成库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为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提示应重点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西省余干县驾湖村2007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方法人群以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免疫学筛查,阳性者再以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家畜以顶管孵化法检测;4月上旬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法查螺,对查获的钉螺全部用压碎法检查是否阳性。结果共检查常住人口906人。阳性155人.阳性率17.11%;粪检阳性9人,阳性率5.92%,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01%。耕牛粪检60头,阳性2头,阳性率为3.33%。共查螺238只,无阳性钉螺。结论江西省余干县驾湖村皿吸虫病疫情监测点人、牛感染率和螺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