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年~2012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龙县2004年~2012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起,发生病例2198例,死亡4例;传染病爆发疫情30起,占81.08%,食物中毒7起,占18.92%,发生在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27起,占72.98%;农村36起,占97.3%,城镇1起,占2.7%;4月(16.22)和10月份(16.22%)为高发月份;2007年(18.92%)、2008.年(18.92%)和2009年(29.73%)为高发年份,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中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结论农村是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而中小学传染病事件的防控是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关键点,必须在辖区中小学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庆市2004—2007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结果全市4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8起,发病19884例,死亡56例;渝东南地区多发,时间分布基本呈双高峰:传染病事件占80.98%.学校事件占78.87%;事件平均报告时间3.44d,平均处理时间46.72d。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应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学校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相似文献   

3.
耿晓萃  苗长青 《医学信息》2018,(21):122-124,134
目的 分析目前丹东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我市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工作提供更具体更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市2006年~2016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16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7.27%,累计发病397人,无死亡。其中呼吸道传染病3起;食物中毒6起。事件主要发生在初、高中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在冬春季(12月份和次年2~3月份);食物中毒发病主要在夏秋季(7~10月份)。不同事件类型的报告时效性、监测敏感度和控制时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场所,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控是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常平镇2005—2007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常平镇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年均发病率外来暂住人口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10.354,P〈0.01);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3-8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87.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向低年龄组(〈8个月)和高年龄组(〉14岁)转移;2005年以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为90.2%,本地儿童高于外来流动儿童。结论外来暂住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员工是东莞市常平镇麻疹发病的主要对象,外来暂住人口数影响当地麻疹发病率。建议采取以加强外来流动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外来青工麻疹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番禺区2005~2010年学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番禺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其中传染病类46起;3~6月和9~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番禺区学校突发事件中传染病类占居首位,事件的人群分布与学校人口的密集度,学生的防病意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疫情动态,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措施。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共查螺7120.2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4893人,复治2747人,复治率为18.44%(2747/14893);外来人口调查:皮试检查2353人,阳性率为2.42%(57/2353),血清学检查7749人,阳性率为0.70%(54/7749);低年龄组人群调查:皮试检查9073人,阳性率为3.84%(348/9073),血清学检查11498人,阳性率为5.00%(575/11498),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解剖野鼠1753只,检查耕牛18266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通过被动监测,2004年,2005和2006年分别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8例和36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94.44%(82/90);年龄以15~55岁人群为主,占78.89%(71/90);职业以工人为主,占30.00%(27/90);其中急性感染病例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例和3例。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重点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6年茂名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茂名市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2.6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7月份发病较多(75例,占50.68%);发病年龄以0-6岁为主(126例,占85.14%);散居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38%;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5.16%。结论散居儿童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应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以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自身抗体与HLA-Ⅱ抗原的相关性。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微量淋巴毒试验对57例云南汉族SLE患者进行HLA-Ⅱ类DR、DQ抗原特异性血清学分型,用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抗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结果 抗ds-DNA抗体阳性者的DR9、DQ2抗原频率分别为45.71%(16/35)、40.00%(14/35),显著高于抗ds-DNA阴性者。抗SSA和抗SSB阳性者的DR14、DQ5抗原频率分别为28.57%(4/14)、35.76%(5/14),显著高于抗SSA和抗SSB阴性者。抗UI核糖核蛋白(U1 ribonuleoprotein,U1RNP)阳性者的DQ6抗原频率为12.50%(2/16),显著低于抗U1RNP阴性者;DQ7抗原频率为75.00%(12/16),显著高于抗U1RNP阴性者。结论 云南汉族SLE患者自身抗体与HLA-DR、DQ抗原的关联性有自己的地区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2003-2006年乙型脑炎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3-2006年乙型脑炎流行情况,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03-2006年的乙型脑炎疑似病例血清545份,用ELISA法检测乙型脑炎IgM抗体。结果共测出乙型脑炎抗体阳性28例,病例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其中增城7例占25%,天河6例占21.43%,番禺5例占17.86%,花都3例占10.71%,黄埔2例占7.14%,白云2例占7.14%,从化2例占7.14%,芳村1例占3.57%。病例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总数的92.86%。结论建立乙脑监测系统,对重点高发地区的≤15岁以下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市2005—2006年新发现的HIV/AIDS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全市新发现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年新发现1236例HIV/AIDS,有偿采供血感染的人占60.44%(747/1236),既往受血感染占14.97%(185/1236);异性性传播占21.36%(264/1236),其中HIV感染者配偶间性传播占48.48%(128/264),婚外性传播占51.52%(136/264)。确认的1236例HIV/AIDS中,通过自愿咨询检测(VCT)发现的人占61.65%(762/1236)。结论全市新确认的HIV/AIDS中经性传播的比例正在上升;HIV感染者主要通过VCT发现;应进一步加强VCT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结果东莞市2008-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7例,年均发病率为87.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6.26/10万,2009年发病率为128.16/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59%;我市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为大朗镇(364.64/10万),最低为长安镇(34.0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22起,罹患率为0.48%~14.58%,时间集中在4-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是东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东莞市外来青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4-2006年东莞市146例外来青工麻疹患者为病例组,同时从同工作单位或住所相邻选取与病例同性别、年龄差别(0±2)岁的健康外来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接种麻疹疫苗、与麻疹病人接触史、作业环境通风不良、集体住宿、常去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来东莞时间短是外来青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63、2.74、2.12、3.27、2.64、1.86。结论在外来青工麻疹的防治工作中,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的通风状况;避免与麻疹病人接触;疫情流行期间,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流行情况,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进行分析,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来自广州市2008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来自广东省免疫预防信息系统。结果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年均发病率2.96/10万,无暴发疫情。0~14岁低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同期甲肝总报告病例数的5.5%。农民发病所占比例最高为17.0%,其次为离退人员12.8%、家务待业12.7%、民工11.5%、工人10.9%。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为61.0%(95%CI54.9%~67.1%)。2005、2006年广州市无因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副反应(AEFI)报告,2007、2008年甲肝疫苗AEFI发生率分别为3.14/10万、4.88/10万。结论广州市甲肝发病低且平稳,甲肝疫苗安全,对甲肝的控制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流动人口聚居地的基础卫生设施、加强外来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有效地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生结核杆菌感染状况,为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项目要求,对厚街镇中小学2009年入学新生开展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检测。结果 3289名中小学生中,PPD试验总阳性率47.13%,其中阳性率46.49%,强阳性率0.64%。初中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随年龄增大呈增高趋势。女学生阳性率、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办小学学生PPD阳性率高于民办小学,本地户籍小学生PPD阳性率高于非本地户籍,有卡痕中小学生PPD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卡痕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中小学入学新生应进行PPD检测以及同时调查卡痕,了解学生中结核杆菌感染状况与卡介苗接种情况,并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HIV感染流行趋势及人群特征,为安全输血和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121例HIV抗体阳性情况,利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5/10万、21/10万、32/10万、45/10万和51/10万,平均感染率为34/10万,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P〈0.05)。男性感染率为44/10万,女性感染率为9/10万,男性高于女性(X2=27.31,P〈0.05)。36-岁组感染率为49/10万,为各年龄组最高(X2=12.94,P〈0.05)。初中以下学历感染率为43/10万,与高中/中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5)。再次献血者感染率低于首次献血者(X2=17.47,P〈0.05)。集体组织献血与个人献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P〉0.05)。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在严格进行抗-HIV筛查时,还应加强献血者特别是低学历青壮年男性的献血前健康征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开平市区内中学生健康体检胸透结果胸部常见疾病的情况。方法应用DHTO1型车载遥控X射线透视机对该市区内2005-2009年中学生健康体检进行胸透检查,将胸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市区内中学生健康体检胸部常见疾病为肺结核47例(28.91/10万),肺部炎症32例(19.69/10万),肿瘤4例(2.64/10万),先天性心脏病3例(1.85/10万)。以患肺结核为主,现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45.17/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7.51/10万;2005-2009年,胸透各类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52.90/10万,阳性检出率总体偏低。高中检出肺结核40例,是初中的5.7倍,占检出肺结核总数85.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4,P〈0.05)。男女生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该市区内中学生胸部最常见疾病是肺结核,尤以高中年级患病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1989-2009年霍乱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霍乱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1989-2009年期间发生的306例霍乱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1989-2009年霍乱年发病率呈双峰下降趋势,双峰为1990年的45例和1992年的173例;按月份统计发病流行期为6-11月,9月最多;306例中男性83人,女性223人,男女比为0.375∶1;病例多为15~40岁组,占总病例数的96.32%,0~15岁次之,占总病例数的2.25%;工厂病人患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84.21%,学生、渔民、饮食业人员分别占4.54%、1.42%、1.25%,其它为8.58%;小川血清型304例,占99.35%;O139群2例。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霍乱疫情近20年来发生2次流行,防控重点时间是夏季,重点对象是青年工人,重点地点是沿海镇(街道)。近10年来霍乱疫情虽较为平稳,但散发疫情仍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中学296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该学校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5%;②女生与男生总分无显著差异(t=0.378,P>0.05);③高中生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④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值为0.184~0.716,P均<0.01);⑤影响该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有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及生活习惯恶化、被盗或丢失东西、评选落空、当众丢面子等事件。结论心理健康水平与负性事件密切相关,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一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由受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分批测量2005、2006年两届高一新生1727名,比较两届学生SCL-90、EPQ测量结果;SCL-90测量结果与刘恒等2004年建立的我国中学生SCL-90常模(对照组)比较。结果两届学生总数分别为851和876名,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分别为77和124名,分别占总测试人数的9.05%和1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68,P〈0.005);06届高一新生SCL-90测量结果所有因子分与05届高一新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84~7.320,P=0.000~0.017);两届高一新生SCL-90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06届的偏执因子(U=0.871,P〉0.05)外,其它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2.176~9.861,P〈0.05~0.001)。结论重点高中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中学生常模,学习压力可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