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与环磷酰胺联合建立小鼠再障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和环磷酰胺联合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方法。方法按2.0mL/kg于昆明种雄性小鼠皮下注射苯油混合液,每天1次,隔日给药;并以环磷酰胺溶液(5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7次。于给药前及后观察小鼠大体状况,外周血和骨髓液中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并进行小鼠肝、脾、胫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该方法诱导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显著减少,分别下降42.4%(P〈0.O1),18.4%(P〈0.05),15.4%(P〈0.05),23.5%(P〈0.05),24.4%(P〈0.05),骨髓象及骨髓病理观察显示骨髓正常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加,综合以上结果提示本实验利用苯和环磷酰胺联合建立小鼠再障模型成功。结论利用苯与环磷酰胺联合诱导小鼠造血功能障碍结果稳定,发生率高,方法简单易行,各项指标与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初步建立了苯与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血液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再障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玉米油4ml/kg;再障模型组注射苯油混合液(给苯剂量1ml/kg体重),造模14d后取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障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及血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骨髓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结论:苯试剂可造成再障小鼠骨髓组织损伤及血液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潜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进行再障造模,Babl/c小鼠经60Co射线亚致死剂量照射后,自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建立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15天后进行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检测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量变化,观察模型小鼠骨髓病理改变;茜素红和油红O分别检测模型小鼠MSC钙结节数和脂肪细胞形成率。[结果]再障模型小鼠CFU-F数明显减少;骨髓病理切片显示,造血组织减少,并脂肪化;再障小鼠MSC钙结节数量减少,脂肪细胞分化率显著增加。[结论]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MSC成骨潜能减弱,成脂潜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仅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可避免西药损伤肝肾等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1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生长1.1增加骨髓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缺陷是再障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补肾阳中药能明显促进骨髓造血细胞数量的恢复和体外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犤1,2犦。展昭民等观察了补肾中药对64例慢性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作用,发现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01)犤3犦。赵新广等通过实验从细胞水平证实了补髓生血胶囊能提高再障患者红…  相似文献   

5.
给小鼠腹腔注射马利兰5周诱发骨髓损伤、造血功能障碍后,予补髓生血颗粒灌胃3个月进行干预,通过外周血测定、骨髓涂片及活检观察,结果显示:马利兰诱发的小鼠骨髓损伤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病理变化,补髓生血颗粒能显著地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结构修复,提高外周血红系造血细胞、粒系造血细胞、巨核系造血细胞水平.说明补髓生血颗粒有较好的治疗AA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环磷酰胺和甲苯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 ,并进行病理学观察。方法 昆明种小鼠 ,于皮下注射环磷酰胺 (5 0mg kg ,隔天 1次 ,共 4次 )及甲苯吸入染毒 (浓度 30mg L ,每次 2h ,共 8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不染毒。 10d ,观察血象、骨髓、脾脏及外周微循环等病理变化。结果 血象 :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显示三系细胞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1) ;病检 :骨髓增生显著低下 ,造血细胞含量减少 ,脂肪细胞明显增多 ;脾脏萎缩 ,脾小体变小或消失 ,部分小鼠有髓外造血灶 ;外周血微循环障碍等。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形态学表现。经 35d观察 ,病变持续存在 ,病变及表现与人的再障相似。对照组无上述改变。结论 环磷酰胺与甲苯合用复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 ,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有利于药物筛选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及鉴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 g,清洁级,共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50 mg/kg后的第5天,采用白消安(马利兰片)蒸馏水悬液15 mg/kg灌胃,每周1次,连续3周。分别采用生化仪检测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取死亡动物和定期处死动物的股骨制作骨髓涂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建立大鼠造血干细胞衰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结果再障动物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骨髓涂片示脂肪化明显,骨髓增生程度降低,血常规结果提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各项血常规指标下降明显,符合再障的实验室诊断特点。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SD大鼠再障模型,为干细胞治疗再障的实验研究及药物筛选、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动物病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8.
苯诱发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建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给苯剂量、苯作用时间的小鼠反应,筛选建立苯诱发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方法.方法:予雄性CD1小鼠每周三次皮下注射"苯 玉米油"混合液,按给苯剂量不同分为四组:B1组(0.5 ml/kg)、B2组(1.0 ml/kg)、B3组(1.5 ml/kg)、B4组(2.0 ml/kg),以单纯注射玉米油组(A组)为对照,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象、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进行肝、脾和胫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4组在给苯25次后体重和脾脏指数分别下降18.51%和63.86%(P<0.01),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下降74.97%(P<0.01)、41.66%(P<0.01)、30.96%(P<0.01)、24.77%(P<0.05)、41.47%(P<0.05)和61.61%(P<0.01),骨髓涂片检查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均显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加;综合以上结果提示本实验中苯诱发再障模型建立成功.结论:予CD1小鼠每周三次皮下注射2ml/kg体重的苯,累计给苯25次,共50ml/kg,初步建立了苯诱发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因素、放射线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原代贴壁法培养人脐带MSCs,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SCs输注组进行实验。经静脉输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再障模型小鼠,分别于3、7、14、21、28 d观察其外周血象指标变化和骨髓组织形态;ELISA检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的水平,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结果:原代培养中脐带组织块直接贴壁后8~10 d,边缘爬出长梭形MSCs,随传代培养呈平行、漩涡状生长;再障小鼠经MSCs输注治疗后外周血象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来源的MSCs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可发挥造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患者诊断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 全身照射 (TBI)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连续 5 .5 d对供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分 2天采集单个核细胞 ,并于采集当日由静脉输给患者 ,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措施。 结果 :患者迅速恢复造血功能 ,于 0 d血小板≥ 2 0× 10 9/ L, 14d白细胞 >1.0× 10 9/ L。 14d骨髓增生活跃 ,性染色体核型转变为供者型 (46 ,XY) ,随访至今不变。结论 :allo- PBSCT是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多种原因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引起的造血功能衰竭。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EC)技术对于临床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比较观察了32例成人再障患者的SCE及CK值的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正交设计筛选苯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建立新西兰兔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适宜剂量.方法 新西兰兔,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应用L9(34)正交表对苯的剂量(A)、环磷酰胺的剂量(B)、苯的注射次数(C)、环磷酰胺的注射次数(D)四个因素及它们各自不同的3个水平在建立新西兰兔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并最终从9个实验组中优选出建模的较优方案.给药方法为先背部皮下注射苯,隔日1次,再耳缘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每天注射,均按照规定次数注射.每6d检测1次血常规,于建模前、建模后36d取小段股骨进行骨髓组织学检查,观察变化.结果 将9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4~9组新西兰兔再障模型建立成功,第7、8、9组与其他组日均下降速率之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7组骨髓切片显示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组织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脂肪细胞增多.随访发现,第7组骨髓抑制一直存在,与该病临床特点相符合.结论 第7组采用苯1.5 mL/kg,8次/d,环磷酰胺10 mg/kg,4次/d,这一组合剂量建立的新西兰兔AA模型建模周期短、且模型稳定,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诱导髓外造血以拯救骨髓造血衰竭的作用。方法:采用60Co-γ+氯霉素(CH)+环磷酰胺(CY)的方法诱导小鼠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组于诱导再障前6d肌肉内植入重组人-BMP-4(rh-BMP-4),对照组小鼠肌肉内植入琼脂。观察血象、病理形态等变化以及两组再障小鼠的死亡率。同时,给正常小鼠大腿肌肉内植入rh-BMP-4,动态观察植入后局部的形态变化、形成骨及骨髓的形态特点,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以及基质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在BMP肌肉内植入1周内,在BMP周围有大量间质细胞增殖,2周后才出现软骨化骨和骨小结形成,其骨髓基质细胞的SCF表达明显高于自体骨髓;BMP植入组的再障小鼠,不仅血象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46.7%存活超过3个月,其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骨髓和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恢复正常。对照小鼠除1只存活超过3个月外(占6.7%),其余均死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肌肉内植入BMP-4可诱导髓外造血,其机制可能与BMP-4诱导成年自体肌肉内存在的干细胞向造血分化有关,这一结果将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和出血~([1])。在中国再障的发病率为0.74/105~([2])。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为成分输血、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促进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雄激素作为促进造血的药物常用来治疗再障,有效率达60%~90%~([3-5]),但通常引起女性雄性化副作用,包括毛发增多、发音变粗、喉结突出、月经减少等临床表现,使女性患者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愈障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保护、修复作用。方法 将8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采用全身照射加腹腔注射药物法建立大鼠再降模型。分组处理后于实验第10,16天测定外周血及骨髓有核细胞数;透射电镜观察骨髓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 电镜下,对照组造血细胞发育障碍,出现线粒体嵴模糊、嵴间腔消失、髓样变、空泡化等现象,血窦内皮细胞断裂。治疗组外周血象及骨髓细胞病理变化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愈障汤具有升高再障大鼠外周血各项指标,保护、修复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并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在含泻肝方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IL-3、IFN-γ的浓度,探讨泻肝方药治疗再障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泻肝方灌喂DBA/2大鼠,抽取、制备含中药血清;Balb/C小鼠经^60Co5 Gy γ射线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悬液形成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在含泻肝方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检测培养体系中IL-3、IFN-γ的浓度。结果:泻肝方药对再障小鼠IL-3、IFN-γ的总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泻肝方药可能通过使局部IFN-γ浓度降低进而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 Anemia , 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细胞数量减少所引发的,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再障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以往认为再障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及免疫介导有关,三种机制在不同的患者个体中单独或联合作用,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近年来再障在治疗方面,对于不适于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适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近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无关供者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诊断及开始接受治疗间的间隔期短者,治疗效果可提高,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亦较好,因此,再障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综合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及骨髓巨噬细胞对正常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的影响. 方法 ①免疫介导(γ射线照射和淋巴细胞输入)的方法 建立再障小鼠模型.②RT-PCR方法 检测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T-bet mRNA的表达.③正常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经再障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骨髓型正常巨噬细胞株Ana-1培养上清刺激后,用RT-PCR方法 检测T-bet mRNA的表达. 结果 ①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 mRNA的表达(1.49±0.18)较正常对照组(1.03±0.06)增高(P<0.05);②正常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经再障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和Ana-1细胞株培养上清刺激后,T-bet mRNA的表达分别为1.29±0.03和1.54±0.03,均较正常对照组(1.03±0.06)增高(均P<0.05). 结论 结果 提示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增加T-bet的表达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