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 手术切除睑板前、眶隔前及上、下眼睑的眶部轮匝肌、皱眉肌及降眉间肌治疗严重的特发性眼睑痉挛.结果 本组病例共7例,均不同程度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睑皮松弛、上睑下垂、眉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等现象均消失.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切除眼轮匝肌、皱眉肌及降眉间肌是治疗眼睑特发性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Anderson手术治疗重症特发性睑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改良Anderson手术治疗12例重症睑痉挛,除采取切除皱眉肌、降眉肌及眼轮匝肌半切除,眉成型术、额肌固定及上睑提肌加强术外,保留眼眶面神经。全部患者随访6~24个月。结果手术后患者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7例,部分缓解2例,随访半年以上无加重或复发。结论改良Anderson手术治疗特发性睑痉挛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治疗重症睑痉挛。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脸痉挛及其继发性改变的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眼睑肌切除术(Anderson法)对特发性睑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特发性睑痉挛患者,行下睑成形术、眉提高术、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切除术3,例行上睑下垂矫正术,6例行外毗韧带修复术,12例行上睑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 ̄3年。结果 16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单侧下睑外翻,经旋转皮瓣修复后痊愈。2例复发,但程度较术前减轻。余14例视功能恢复,容貌改善。结论 肌切除术复发率低,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下睑皮肤及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 对27例(46眼)先天性下睑内翻行改良下睑皮肤及眼轮匝肌切除术,根据睑内翻程度决定切除量,皮肤及眼轮匝肌的最大切除量在内眦部.术中切除的眼轮匝肌包括睑板前及部分眶隔前轮匝肌,16眼复发性下睑内翻加局部灰线切开.所有患眼均采用7-0美容线内翻处皮肤潜行挂睑板约1.5mm间断缝合,外侧皮肤间断缝合.结果 随访6个月~2年.44眼治愈,2眼好转.所有患者术后1周肿胀消退,下睑皮肤切口处平整.结论 改良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中,行否睑轮匝肌桥瓣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3~200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中做睑轮匝肌桥瓣)与B组(术中未做睑轮匝肌桥瓣),比较两组术后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比较,A组矫正满意42只眼,矫正良好7只眼,矫正不良2只眼;B组矫正满意51只眼,矫正良好6只眼,矫正不良0只眼,经Ridi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中,睑轮匝肌桥瓣对手术效果并无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因其术后较多的产生局部粘连,可能使额肌筋膜瓣的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不主张在该手术中采用睑轮匝肌桥瓣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改良Blaskovics-Fox氏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共收集8例,男5例,女3例,其中2例为双眼,4例以眼睑组织松驰为主,4例以眼轮匝肌痉挛为主,年龄在觎岁于75岁之间,所有病例均为下睑。手术方法:(1)局麻下距下睑缘2mm平行睑缘切开眼睑皮肤,内起内毗角,切口超过外毗向外上延长约10mm,弧形向下切开约10mm;(2)沿切口下方分离皮瓣与肌层,此时应避免损伤面神经;(3)在睑板中央区根据眼睑松驰的程度“”形切除眼轮匝肌、脸板及睑结膜,切除约5mm长的睑板之下的眼轮匝肌;(4)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9岁的儿童26例(50只眼),其中3例(6只眼)为缝线法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大部分配合的儿童在局麻下手术,个别不配合的儿童全麻手术。4例(8只眼)行缝线法矫正,22例(42只眼)采用下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法矫正。结果手术后下睑内翻矫正,配合局部药物治疗角膜上皮损伤24~72 h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缝线法4只眼好转,4只眼复发需再次手术;42只眼皮肤轮匝肌切除法,38只眼治愈,4只眼好转,未见复发。结论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矫正下睑内翻,缝线法可用于轻度睑内翻者,下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适用绝大多数下睑内翻,且术后无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眼轮匝肌瓣固定于额肌来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20例(31眼)其中3例是弗盖氏术失败后2年以上的病例,经过临床观察最短为9个月,最长为3年,效果满意,特此介绍。手术方法:1.常规消毒眉部及眼睑手术区。2.放睑板垫,眼睑皮肤做一弧形切口,中心处切口距睑缘约5mm,两侧为4mm(注意只切开皮肤,皮下不要伤及肌层)然后剥离皮肤,上至睑板上缘,下至睫毛根部。3.在眼轮匝肌的眼睑游离缘  相似文献   

9.
痉挛性睑内翻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10例痉挛性睑内翻患者临床和眼轮匝肌的病理学研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用眼轮匝肌缩短术矫正睑内翻,术中切除的眼轮匝肌进行肌活检常规、酶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结果:染色显示部分肌纤维萎缩和代偿性肥大,有肌细胞核内移、肌纤维透明变性、肌纤维断裂等现象,肌纤维间及肌束周均见多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小血管数量增多。酶组织化学:ATPase、NADH—TR、SDH染色部分肌纤维酶活性增高,SDH/CCO双重染色见蓝纤维。电镜下肌纤维排列较正常,肌膜、基底膜无异常,灶性肌原纤维断裂、丢失,脱失处见髓小体及无定形物质,部分Z线漂移、消失,肌原纤维间可见较多无膜包绕的大小不等的脂滴。结论:证实了痉挛性睑内翻是由于患者的眼轮匝肌存在着肌源性肌病的病理改变,肌肉加强术治疗可以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下睑内翻是老年人较常见眼病.睑内翻的手术方式巳不下百余种之多[1].为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现将我院对老年性下睑内翻分别行皮肤轮匝肌切除术及眼轮匝肌折叠术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对有角膜刺激症状的老年性下睑内翻62例(102眼)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6例(42眼),女36例(60眼).年龄58~80岁.行皮肤轮匝肌切除术30例(52眼),行眼轮匝肌折叠术32例(50眼),2006年以前以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为主,2006年以后以眼轮匝肌折叠术为主. 1.2手术方法 1.2.1皮肤轮匝肌切除术:坐位用结晶紫标记需切除下睑的皮肤量,常规消毒术野,铺巾.2%利多卡因行下穹隆部结膜下及下睑皮下浸润麻醉.距下睑缘2~3mm自下泪点略外侧开始平行于睑缘全长切开皮肤,沿标记线切除多余皮肤及1条睑板前轮匝肌,间断缝合皮肤,缝线穿过近睑板下缘睑板前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06/2021-06我院收治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97例175眼,依据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47例82眼接受眼轮匝肌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组50例93眼接受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围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症状与体征评分、手术前后睑裂宽度、睫毛朝向、泪阜显露率、并发症、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 vs 80%,P=0.004); 联合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联合组术后流泪、异物感、畏光以及刺激感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 联合组患者手术后睑裂宽度、睫毛朝向、泪阜显露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 vs 18%,P=0.032); 联合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倒睫矫正、瘢痕外观、双眼对称以及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应用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满足患者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眼轮匝肌套环固定或Riolan肌切除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疗效,并探讨其优点,对30例48眼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进行6月~3年临床观察.患者均恢复下睑生理功能,无1例复发或过矫,疗效满意,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秦毅陈涛  李冬梅 《眼科》2013,22(3):205-208
 目的 探讨联合外眦成形、下睑外翻缝线以及睑板前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9例(23眼)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方法 手术包括外眦成形矫正水平眼睑松弛,睑板前轮匝肌切除解除眼轮匝肌骑跨,下穹窿皮肤缝线折短下睑缩肌。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眼睑形态、位置,有无溢泪等。随访8~12个月。主要指标 眼睑形态、位置,有无溢泪。结果 到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下睑对称无畸形;1例患者(1眼)在睁眼时下眼睑与眼表贴附不紧密,但无明显内外翻及溢泪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或过矫现象发生。结论 针对多种致病因素的联合外眦成形、睑板前轮匝肌切除以及下穹窿皮肤缝线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4.
祛皮肌手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睑内翻又称羟挛性睑内翻 ,多发生于下睑 ,约占就诊睑内翻病人总数 70 %。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期间 ,采用祛皮肌手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 6 4例 (116只眼 )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患者 6 4例 (116只眼 ) ,最小年龄 6 0岁 ,最大年龄 81岁。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术眼 ,局部浸润麻醉。 1距下睑缘 2 mm与睑缘平行切开皮肤 ,至外眦部转向下方 4m m,并切断外眦部份眼轮匝肌 ;2向下方行皮肤肌肉分离 ,暴露眼轮匝肌 ;3根据睑内翻程度 ,水平切除部分眼轮匝肌 ;4用血管钳夹住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退行性睑内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睑睑板前面的眼轮匝肌束切除,眼轮匝肌切除后解除睑缘向上卷缩,使眼睑轮匝肌肌力减弱,再分离切除部分多余的皮肤,行睫毛根部皮下组织与睑板的缝合.结果 43只患眼中40眼下睑内翻得到较好的矫正,达到治愈标准,用力闭眼时均未出现内翻,有3眼达到好转标准,用力闭眼时内侧出现轻度内翻,无未愈者,随访观察2个月~2年,未出现复发.结论 我科采用此方法,即治疗皮肤松弛引起的内翻,又有一定美容作用.与其它退行性睑内翻方法比较,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瘢痕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伴有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上、下睑内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伴有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上、下睑内翻和倒睫行手术23例(46眼)。手术方法:内眦部设计Y-V切口, 沿着睑缘向颞侧延伸至上、下睑, 内缝线法将上、下睑近睑缘切口下方眼轮匝肌固定于睑板缘处的上睑提肌和下睑缩肌上, 切除多余的皮肤及肥厚的眼轮匝肌, 间断对位缝合皮肤。随访6~12个月, 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皮肤瘢痕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治愈34眼, 占73.91%(34/46);好转8眼, 占17.39%(8/46);未愈(或复发)4眼, 占8.69%(4/46)。有效率为91.30%(42/46)。皮肤瘢痕评分分值≤3分, 不影响美观。结论改良Y-V形内眦皮肤重置术联合延长切口矫正睑内翻术疗效好, 复发率低, 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我院选用眼轮匝肌束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效果较其他手术方式更为满意。本组30例(34眼)中男15眼,女19眼;单眼26例,双眼4例。采用拇指对患者眉弓部重压法检测提上睑肌功能,完全性上睑下垂8眼(上睑有1~2mm提移范围);轻度上睑下垂4眼(上睑缘遮盖瞳上缘,中度上睑下垂18眼(上睑缘遮盖瞳孔一半)。重度上睑下垂4眼(上睑缘遮盖瞳孔一半以上)。手术方法:局麻,结膜囊置一角板,距睑缘4~5mm平行睑缘切开皮肤深达眼轮匝肌前。分离皮下组织暴露眼轮匝肌,在内、外背部切断眼轮匝肌的肌束(根据需要取其长度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睑内翻发病原因并据此改良手术方法。方法 先天性睑内翻59例(114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及下睑缩肌离断术,其中伴有倒向型内眦赘皮较重联合行L型皮肤切除术者19例(38眼)。术前检查59例向下注视时下睑鼻侧1/3~1/2部分下移、内收,内翻、倒睫加重,说明下睑缩肌张力强。结果 59例(114眼)睑内翻矫正良好,眼球正位及下转位睫毛均不接触角膜,下睑不下移,治愈率100.00%。结论 本术式去除先天性睑内翻根源,更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退行性下睑内翻眼轮匝肌缩短矫正术欠矫原因,评估再次手术修补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7年我院退行性眼睑内翻行眼轮匝肌缩短矫正手术欠矫病例27例(27眼)。分析欠矫原因,并根据其原因选择相应手术方式,观察再次矫正的手术效果。结果 退行性眼睑内翻原因和修补方式为:下睑缩肌断裂未修补15例,给予下睑缩肌修复;水平松弛未矫正7例,给予外眦韧带缩短手术;5例同时存在下睑缩肌断裂和水平松弛,行下睑缩肌修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手术。再次手术随访时间内[(18.74±12.11)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眼睑位置正常。结论 退行性眼睑内翻眼轮匝肌缩短手术欠矫的原因为手术方式选择不完全正确,眼睑退行性改变因素未得到充分矫正。发生欠矫时,应仔细分析其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仍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应用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诊断为下睑赘皮并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13~30岁,均为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采用这种改良术式,其中8例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手术疗效:下睑赘皮及倒睫是否完全矫正,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并发症出现及是否复发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其中8例(57%)术中发现眶隔附着点较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中发现解剖特点为:所有患者均有下睑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向睑缘部堆积,10例睑缘部眼轮匝肌肥厚,8例眶隔附着点较高.术后27眼(96%)完全矫正,1眼(4%)残留轻度下睑赘皮.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下睑赘皮的有效方法,对于眶隔附着点较高者,需同时行眶隔整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