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L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9月该院初治白血病患者39例,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LL)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11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总数以及骨髓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等临床指标。同时选取30例正常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39例AL患者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分别为(28.45±8.07)、(24.77±9.63)和(21.34±8.76)ng/L,与对照组相比,AL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2和IFN-γ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化疗后27例完全缓解(CR)患者血清IL-10较AL组明显下降(P0.01),且IL-12和IFN-γ水平与之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12例未缓解(NR)患者与化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除患者年龄外,不同性别及病理类型间的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IL-10与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负相关(P0.01),IL-12和IFN-γ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IL-1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与化疗疗效存在一定关联,提示其可能对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血清IL-12、IFN-Y及LDH的变化,来探讨三者在AML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43例AML患者不同阶段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Y干扰素(IFN-Y)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初诊时IL-12、IFN-Y低于对照组(P<0.01,<0.05),LDH高于对照组(P<0.01);IL-12与IFN-Y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1)。完全缓解时IL-12和IFN-Y升高,LDH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时IL-12、IFN-Y再次减低,LDH再次升高,与CR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4.03~17.47,P<0.05),而与初诊组比较三者均无显著性差异;对化疗不敏感者,其血清IL-12、IFN-Y下降幅度及LDH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化疗敏感者。各亚型之间IL-12、IFN-Y、LDH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F=0.11440.530,P>0.05)。结论①病人血清IL-12、IFN-Y、LDH与AM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②血清IL-12、IFN-Y和LDH的监测对AML的早期复发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③AML各亚型之间血清IL-12、IFN-Y和LDH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患者IFN-γ IL-10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逃逸的机制及测定IFN-γ、IL-10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血浆中IFN-γ、IL-10的水平。结果 ①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血液中IFN-γ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完全缓解(CR)组、部分缓解(PR)组、耐药死亡组治疗前血浆中IFN-γ浓度依次降低,IL-10浓度依次升高,其中CR组、PR组IFN-γ浓度明显高于耐药死亡组,3组间IL-10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以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状态,造成肿瘤局部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肿瘤局部Thl型细胞因子严重缺乏,而Th2型细胞因子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因此临床上可通过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测定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IFN-γ、IL-4的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的水平,用放免方法检测IL-4的水平。结果:总体上,CR期IFN-γ、IL-4水平接近正常。初治组、短期CR组、中期CR组、长期CR组血清IFN-γ水平依次升高,而IL-4水平依次降低。完全缓解期中IFN-γ与IL-4呈负相关。结论:CR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免疫状态逐渐恢复。检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IFN-γ、IL-4的水平,对于评估患者免疫状态,判断病情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尽快纠正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可能是减少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均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此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水平及其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LL组和AML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3,P=0.8061)。治疗前,ALL组和AML组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IL-6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血清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AML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显效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无效患者(t=8.6250,P=0.0000),TGF-β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4.5539,P=0.0000),IL-6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12.9912,P=0.0000),IL-17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10.0341,P=0.0000)。AML组显效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无效患者(t=27.4937,P=0.0000),TGF-β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4.6727,P=0.0000),IL-6水平低于无效患者(t=5.5393,P=0.0000),IL-17水平均低于无效患者(t=11.7118,P=0.0000)。结论急性白血病与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水平密切相关,可把患者血清水平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未缓解组(35例)和缓解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γ和IL-10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LDH的活性。结果 未缓解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中LDH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2、IFN-γ、IL-10水平及LDH活性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强烈联合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但仍有20%-40%的患者产生原发耐药,且这类化疗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率低、缓解期短,预后甚差。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应用FLAG方案即氟达拉宾(FLud)联合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率30%-80%。  相似文献   

8.
尹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075-3076
目的:探讨中剂量阿糖胞苷(ID 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效果。方法: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 Ara-c)对30例AML患者进行化疗,其中19例为完全缓解(CR)后强化治疗的,11例为难治性复发性AML诱导缓解治疗。结果:强化组中位完全缓解(CR)C期19个月,难治组有6例完全缓解(CR)。结论:中剂量阿糖胞苷(ID Ara-c)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缓解后强化治疗,可减少复发率,延长缓解期,对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治疗与预后。方法总结38例老年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例。淋巴肉瘤白血病4例,浆细胞白血病2例,按个体差异采用化疗和姑息治疗33例。结果18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7例,CR率38.9%,15例慢性及特殊类型白血病CR6例,CR率40%。化疗组的CR率和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始息治疗组。小剂量化疗的生存时间高于标准剂量组。80岁以上、CD34阳性、5q^-和7^-无1例CR。4例继发AML CR 1例。23例高LDHCR 5例,CR率低于正常LDH组。2例浆细胞白血病和4例淋巴肉瘤白血病治疗无效。结论老年白血病的治疗应个体化治疗,根据老年病人的年龄、体质和重要脏器功能情况,骨髓增生情况,血清LDH值,生物学依据,进行综合治疗,总体来说对化疗耐受差,生存期短,缓解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12和γ干扰素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初发而且未经治疗的AL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取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IL-12和IFN-γ水平,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未治组AL、ALL和ANLL患者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治组ALL和ANLL患者血清IL-12和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L治疗后CR患者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L治疗后NR患者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与治疗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L-CR、AL-NR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2和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L-CR患者治疗后血清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AL-NR患者(P0.05)。未治ALL组中各免疫分型之间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未治AL组患者临床危险度分组之间血清IL-12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未治AL组患者临床危险度分组之间血清IFN-γ水平差异显著(P0.05)。AL未治组患者血清IL-12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之间有相关性(r=0.735,P0.05)。AL-CR组IL-12与IFN-γ二者的血清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92,P0.05)。结论:AL患者IL-12和IFN-γ水平均较低,临床可通过其水平变化辅助AL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方法对27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有效组(n=18)和无效组(n=9)外周血血清中的IL-4、IFN-γ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IPF患者血清中的IL-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治疗后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IFN-γ水平治疗后无效组比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IPF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增高或者IFN-γ的水平降低有关,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变化特点有助于了解其与IPF的关系,可能进一步作为IPF辅助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余沂滨 《山西临床医药》2009,(20):1847-184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观测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数据。结果:化疗前LDH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LD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复发时再次出现上述改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LDH水平无差异。结论: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LDH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表明,在60例AML中,获得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处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本病复发后则显著升高(P<0.05).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提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K1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和肿瘤负荷减低,TK1浓度升高则提示预后欠佳和有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使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无病生存(DFS)期得到延长。正是由于完全缓解(CR)期和DFS期的延长.AML髓外复发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们对我院CR后出现CNS复发的34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AMLCNS复发的高危因素、治疗策略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催乳素和IL-11联合检测化疗前后白血病患者临床研究。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催乳素(PRL)和IL-11浓度。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组PRL浓度高于对照组,而完全缓解后PRL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低于初治组,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和完全缓解后IL-11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IL-11浓度在化疗后有回升。结论催乳素和IL-11联合检测对于急性白血病监测病情、疗效判断和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5例(AML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1例(ALL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8例(CML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18例(CLL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6例(MDS组);同时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SF水平。结果 AML组、ALL组、CML组、CLL组、MDS组治疗前及治疗完全缓解后SF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持续1年后S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ALL组、CML组、CLL组、MDS组治疗完全缓解及持续缓解1年后S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铁代谢紊乱,血清铁蛋白检测可作为白血病和MDS患者初治期、缓解期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程进展、疗效及预后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用Roche 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6例初发、30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未缓解、10例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α-HBDH与LDH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血清LDH及α-HBDH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达完全缓解患者与治疗前血清LDH及α-HB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时血清LDH和α-HBD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LDH及α-HBDH的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程进展、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脂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5例急性白血病(AL)作为研究组,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9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AL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持续检测AL患者血脂及血清LDH水平,并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不同LDH表达水平的AL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AML组、ALL组LDL-C、HDL-C、TC显著低于对照组,TG、LDH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LDL-C、HDL-C、TC显著低于AML组,TG、LDH显著高于AML组(P0.05)。AML患者:疗效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LDL-C、HDL-C、TC高于无缓解(NR)患者,TG、LDH低于NR患者,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者:疗效为CR+PR的患者LDL-C、HDL-C、TC高于NR的患者,TG、LDH显著低于NR的患者,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268 U/L的AML患者5年生存率为22.6%,LDH≤268U/L的AML患者5年生存率为41.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268U/L的ALL患者5年生存率为19.8%,LDH≤268 U/L的ALL患者5年生存率为38.6%,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LDH与AL疾病进展和预后有关,检测DLH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6和IFN-γ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G raves病(GD)患者分为GD初发组和缓解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例,测定三组的血清IL-6和IFN-γ含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GD初发组IL-6含量较缓解组显著增高(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gt;0.05)。GD初发组与缓解组IFN-γ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GD初发组与缓解组无明显差异。结论:GD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病情变化相平行。IFN-γ可诱导甲状腺细胞Ⅱ型抗原的表达,其含量与GD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IFN-γ的变化有可能作为GD治疗免疫反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血病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应用FITC单克隆CD34荧光抗体对3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的表达;RT-PCR(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半定量法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并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30例初诊的白血病患者,24例MDR-1表达阳性中,化疗后达到缓解(CR)者13例(54.2%),而未缓解及部分缓解者11例;6例MDR-1未表达者,化疗后只有1例(16.7%)未达到CR。30例病人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R组18例中有15例CD34+细胞率〈2.1%,未CR组12例中有9例CD34+细胞率〉5.7%。结论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影响AML的预后效果,CD34+细胞也可作为AML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