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宣发膜原方对CIA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影响.方法: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给予宣发膜原方治疗,用ELISA及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宣发膜原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IFN-γ、TNF-α和IL-6(P<0.01),升高IL-10(P<0.01).结论:宣发膜原方能够调节CIA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肾虚质小鼠血清TNF-α、TGF-β1及骨代谢的变化情况,探讨肾虚体质骨代谢紊乱的内在机理及补肾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惊恐加房劳的方法,建立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研究肾虚质小鼠血清TNF-α、TGF-β1及骨代谢的变化及补肾中药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肾虚质模型组小鼠表现出精神萎靡,头部下垂,四肢无力,眼神黯淡,目光呆滞,喜卧恶动,摄食减少,体质量明显下降,皮毛松弛无泽等一系列肾虚之象,并且伴有血清ALP、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BGP、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用补肾中药桂附地黄丸干预后其血清ALP、TNF-α水平有所降低(P<0.01或P<0.05),血清BGP、TGF-β1水平有所升高(P<0.05或P<O.01).结论 建立惊恐加房劳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具有中医理论特色和操作的可行性.肾虚质小鼠存在骨代谢失衡的状态,其内在机理可能与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异常有关,而补肾中药可以改善肾虚质小鼠骨代谢稳态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结肠中IL-6、TNF-α及IFN-γ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黄水煎液灌胃+肌注氢化可的松+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复建动物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高、中、低治疗组及柳氮磺吡啶组,药物干预后,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用RT-q PCR法检测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IFN-γ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IFN-γ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作用最为显著的是久泻灵颗粒高剂量组(P0.05)。结论: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IL-6、TNF-α及IFN-γ的正常分泌具有调节作用,可抑制炎症发生,从而保护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FN-γ、IL-4、TNF-α的含量、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进一步探讨黄芪多糖干预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博莱霉素(BLM)组、地塞米松组、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采用气管内注入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药物组开始干预治疗,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FN-γ、IL-4、TNF-α的含量,14 d、28 d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BLM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降低,IL-4、TNF-α的含量升高(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升高(均P<0.05);与BLM组比较,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地塞米松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升高,IL-4、TNF-α含量降低(均P<0.05);肺组织的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降低(P<0.05).结论 应用黄芪多糖可以明显减轻大鼠肺纤维化进程,不仅降低Ⅱ型细胞因子(IL-4)含量,而且升高Ⅰ型细胞因子(IFN-γ)及TNF-α含量,从而调整Ⅰ型/Ⅱ型细胞因子平衡及及TNF-α表达达到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富硒黄芪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及富硒黄芪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普通黄芪提取物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大鼠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干预治疗。给药第7天后,各组大鼠禁食8小时,股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IL-4、IFN-γ及TNF-α的含量。取出胸腺、脾脏记录其重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细胞因子(IL-2、IL-4、IFN-γ)含量显著降低,TNF-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IL-2、IL-4、IFN-γ含量有所升高,TNF-α含量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硒黄芪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且这种作用较普通黄芪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5只,造模组皮下隔天注射苯(1 mL/kg)7周,取材前2周连续隔天腹腔注射CTX(25 mg/kg)3次,建立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模型。三周后灌胃前,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力龙组、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和滋肾生血组。第七周处死大鼠,股动脉取血,静置离心后,取上层血清,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IL-2、IL-4、IL-5、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明显升高(P0.05),IL-2显著升高(P0.01),TNF-α有升高趋势,经过治疗后,IFN-γ、IL-2、TNF-α均有降低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IL-5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显著降低(P0.01),经过治疗后,IL-4、IL-5、IL-10均有升高趋势。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降低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负调控,增加细胞因子IL-4、IL-5、IL-10正调控,对AA大鼠免疫和造血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滋肾生血方疗效优于益髓生血颗粒、温肾生血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屑病不同证候(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TNF-α、IFN-γ、CRP、IL-17 A、IL-6、IL-8、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银屑病不同证候的关系。方法:入选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90例,其中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各30例,另取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不同证候银屑病患者血清中主要细胞因子TNF-α、IFN-γ、CRP、IL-17 A、IL-6、IL-8、VEGF水平,并对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血热证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IL-6、IL-8、CR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血瘀证组TNF-α、IFN-γ、IL-6血清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血虚证组TNF-α血清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热证组血清TNF-α、IFN-γ含量与其PASI值正相关。结论:银屑病不同证候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某种或某几种细胞因子可被用于判断银屑病的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变化及中药补肾活血解郁方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建立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观察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中药补肾活血解郁方对其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郁组和类风关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类风关组、抑郁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中药补肾活血解郁方能降低其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安胎冲剂对肾虚流产大鼠免疫-内分泌网络的整体调控作用.方法:将正常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黄体酮组)和正常妊娠组,复制肾虚流产模型,末次给药24h后,分离血清,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流产率、血清IFN-γ、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1,P<0.05)、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流产率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IL-4、P显著升高(P<0.01),IFN-γ显著降低(P<0.05);IL-4与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768,P=0.023),IFN-γ与P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971,P<0.01).结论:补肾安胎冲剂纠正肾虚流产大鼠Th1/Th2平衡反向偏移可能是通过升高P水平,诱导及增强Th2细胞因子的活性,起到防治流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艾灸对疲劳大鼠不同脑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对疲劳大鼠不同脑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艾灸缓解疲劳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负重力竭游泳法建立疲劳大鼠模型。艾灸组在造模同时灸双侧"足三里"穴各3壮,隔日1次,共11次。观察大鼠力竭游泳时间,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在造模第14天和第21天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IL-1β、IL-6、TNF-α和IFN-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海马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β、TNF-α、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大鼠下丘脑IL-1β、IL-6、TNF-α和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下调大鼠海马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对下丘脑促炎细胞因子无明显作用。艾灸降低中枢炎性细胞因子与其发挥缓解疲劳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久泻灵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久泻灵颗粒7、14、21 d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久泻灵颗粒21 d组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久泻灵颗粒通过调节脾肾阳虚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IL-1、IL-6、TNF-α及IFN-γ的分泌达到抑制炎症发生,从而保护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Th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肿瘤二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Ⅲ~Ⅳ期胃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2组外周血清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Th1相关细胞因子中I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分析表明,IL-4与IFN-γ(r=0.66,P=0.00)、TNF-α(r=0.51,P=0.00)具有正相关性。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0)。结论胃癌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失衡,IL-4与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外周血清中IFN-γ表达增高可能是胃癌患者应激性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久泻灵冲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异种异体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和乙酸局部灌肠相结合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久泻灵冲剂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后24h,大鼠股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4、TNF-α含量及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含量。结果:UC模型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久泻灵高、中、低剂量组血清IFN-γ含量低于模型大鼠(P<0.01 orP<0.05);UC模型大鼠血清IL-4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久泻灵高、中剂量组血清IL-4含量高于模型大鼠(P<0.01 orP<0.05);UC模型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久泻灵高、中剂量组血清TNF-α含量低于模型大鼠(P<0.01 orP<0.05)。UC模型大鼠结肠粘膜匀浆IL-4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久泻灵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粘膜匀浆IL-4含量高于模型大鼠(P<0.01 orP<0.05);UC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清肺解毒饮对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大鼠模型肺组织TNF-α、IFN-γ、IL-6及IL-10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插管法复制两种肺炎大鼠模型;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ELISA分析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经治疗7 d后,高剂量组肺组织内的TNF-α、IFN-γ、IL-6、IL-10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大鼠经治疗7 d后,高剂量组肺组织内的TNF-α、IFN-γ、IL-6、IL-10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肺炎大鼠的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解毒饮在有效剂量下对肺炎链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两种肺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理军  薛昶  郝蕊  张红  马晓军 《陕西中医》2007,28(12):1697-1698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细胞因子IL-2、IL-6外周血含量变化情况。方法:以猫吓孕鼠方法造成肾虚动物模型研究子代"先天不足"造成的肾虚质大鼠与空白组、药物组免疫水平的差异。结果:肾虚质大鼠在外周血的IL-2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的外周血IL-2水平降低和IL-6水平升高是形成肾虚体质的免疫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TP-MBGs)外用对CIA大鼠T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究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CIA模型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基质组、TP灌胃组、TP微乳高剂量组、TPMBGs高、中、低剂量组,给药28 d后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肤(CD1α、Ig A)、血清(IFN-γ、IL-6、TNF-α、ColⅡ、IL-10)及滑膜细胞上清液(IL-1、PGE_2、TNF-α)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肤中CD1α、血清中IFN-γ、IL-6、TNF-α和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PGE2、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TP-MBGs中剂量组血清中的TNF-α及IL-6、滑膜细胞上清液中的IL-1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TP-MBGs高剂量组皮肤中CD1α、血清中的TNF-α及IFN-γ、滑膜细胞上清液中的IL-1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功能及抑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起到局部及全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血清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PF级雌性Lewis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补脾强力复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免疫诱导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方法制备大鼠EAMG模型。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TGF-β、TNF-α、IL-2、IL-4、IL-17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脾强力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明显降低,而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血清TNF-α、IL-2、IL-4、IL-17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脾强力复方能有效降低EAMG大鼠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升高TGF-β水平,从而纠正EAMG大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失衡,这可能是其治疗EAMG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均服药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血清IFN-γ、IL-4、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组治疗前相比,Th1、Th1/Th2显著降低(P<0.01),Th2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Th2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Th1降低更为明显(P<0.01),Th1/Th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IFN-γ、TNF-α、IL-1β显著降低(P<0.01),IL-4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IL-4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IFN-γ、TNF-α降低更为明显(P<0.01),IL-1β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明显改善肾虚寒凝型RA患者Th1/Th2的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冲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大鼠性激素水平和免疫因子TNF-α、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补肾调冲方对DOR的预防、改善和调节作用。方法:将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调冲方预防组、补肾调冲方治疗组各10只。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比值、抗苗勒激素(AMH)水平。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补肾调冲方可升高DOR大鼠的E2、AMH水平,降低FSH/LH比值和TNF-α、IFN-γ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卵巢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可以预防DOR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补肾调冲方中某些中药能够调节卵巢性激素水平,抑制TNF-α、IFN-γ分泌,降低卵泡闭锁的速度,抑制卵泡过度凋亡,进而改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