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疑有颅内动脉瘤的71例患者进行DSA造影和64层螺旋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的成像效果;并以DSA为标准,分析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 成像效果:在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方面,两种方法 均获得清晰图像,CTA除1例漏诊外,检查结果 均与DSA相符;但对于病变血管壁内血栓、钙化状态及病变位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CTA显示效果优于DSA.诊断学评价: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100%、100%、90%,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上可取得与DSA相近的结果,且在钙化、血栓,及病变区域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方面较DSA影响更清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42例患者,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66个颅内动脉瘤,再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随后用多技术进行处理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66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单个动脉瘤者57例,两个动脉者3例,3个动脉瘤者1例。动脉瘤的形状、位置、大小及与颅底骨质的关系与DSA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MSCTA及DSA检查,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血管显示。结果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MSCTA发现34个,DSA发现35个,准确率分别是89%和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CTA漏诊动脉瘤均小于3mm。CTA诊断直径〈3mm、3~10mm和〉10mm的动脉瘤敏感度分别为84%、95%和100%;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62%和8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和94%。结论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血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增高,以先天性居多,也可能由动脉硬化、感染、外伤及肿瘤等因素所致,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较高,后遗症较重,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必须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颅内动脉瘤并确定其发病部位,尽早进行相应治疗[2]。近年来,随着64排螺旋CT的发展,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7,(2)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和运城市中心医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展开研究分析,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是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均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对患者颅内动脉瘤图像资料、自身状况和合并颅内病理状态进行有效分析,并对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是手术的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 80例确诊88个颅内动脉瘤数,手术治疗28例,其中,26例为单个颅内动脉瘤,2例为两个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介入栓塞治疗52例,其中,48例为单个颅内动脉瘤,2例为两个颅内动脉瘤,2例为三个颅内动脉瘤。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2个肿瘤误判,其同手术诊断符合率为100.0%、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2%。结论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较高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未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A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变部位及病变部位以远血管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状动脉CTA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9%、93.85%、92.98%、88.41%,对前降支的诊断能力最强.CTA对梗死相关病变以远血管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r=0.8123,P<0.01),且与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再通无关(x2=0.0086,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能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动脉再通,初步评价梗死相关病变以远相关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2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64-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64-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DSA共检出动脉瘤65个,64-SCTA检出动脉瘤62个,符合率为95.38%,两者脑动脉瘤检出率相近(P >0.05);64-SCTA与DSA测定动脉瘤瘤体长轴、瘤体短轴及瘤颈宽度一致(P>0.05);DSA、64-SCTA瘤体定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4-SCTA对瘤体形态、三维关系显示质量评分优于DSA(P <0.05).结论 64-S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准确率相近,且安全、无创,配合后处理技术,可显示瘤体形态、大小、空间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丹东市第一医院经介入或开颅手术结果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和三维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评价CTA和3D-DSA对于微小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容积再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200例颅脑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全部病例均运用了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三维容积重建等技术显示其颅脑血管,并对其颅脑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将结果与患者的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结果均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9例,动脉瘤患者为77例,血管畸形患者为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39例,脑肿瘤患者为19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它清晰的显示了患者的瘤体、瘤颈以及载瘤动脉等,其显示的脑血管狭窄以及中断部位等均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各种血管病变以及显示患者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双源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双源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对微小动脉瘤及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检出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动脉瘤瘤颈/瘤体比例、动脉瘤显像情况、瘤体大小检出情况.结果 90例患者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层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共检出40个动脉瘤,CTA-MIP发现35个动脉瘤,CTA-VR发现37个动脉瘤。以DSA和手术为金标准,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的方法,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5例C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C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病致病因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以往病死率较高,误诊率较高。结论随着临床CT、MRI,MRV的广泛应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明显升高。治疗方法在降颅压的同时给予抗凝和溶栓治疗。该病一经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膜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拓宽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范围,探索颅内脑膜瘤新的影像检查方式。方法:应用改进后CTA检查56例颅内脑膜瘤,将CTA注药方式由原来的单向单流程1次延迟,改为单向双流程2次延迟,然后,应用表面遮蔽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组(MPR),3种软件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工作站后处理。结果:所有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建显示脑膜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建可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结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CTA在肿瘤的定性,定位、大外观血供等方面均能为临床提供有实用价值的诊断依据。并可为神经外科提供全面术前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经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单项检查或联合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苞及非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的影像,对其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1例此类病人的诊治经验。结果 全组病人,治愈7例,死亡4例。结论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桂形成是普外科很凶险的急腹症,但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肝癌诊断中320排CT三维血管成像(CT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6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均接受320排CT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前行全肝320排CT三期扫描及CTS重建,并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对CTA诊断动静脉瘘、肝内瘤灶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进行观察。结果 320排CT及DSA诊断均发现72例单发灶、134例多发灶,其中结节型100例、巨块型50例、弥漫型56例;经CT及DSA诊断发现率分别为23.3%、20.4%;血管造影为参照物,CT诊断动静脉瘘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3.1%、66.7%及92.2%;CT与DSA联合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均为100%,准确性为97.1%。结论 CTA与DSA联合在肝癌诊断中使用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使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