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肉芽肿期鼻硬结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硬结症的放射治疗(摘要)杨享贤,林萍,陈海林,杨文鼻硬结症是具有低度传染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放射治疗加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980年12月~1991年10月。我院共收治鼻硬结病25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鼻硬结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疾病,通过回顾性观察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鼻硬结病的发病、发展及转归。方法 以43例鼻硬结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用HE及组织化学Warthin-Starry(W-S)染色,其中13例组织分别用CD4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溶菌酶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 全部标本均检测到鼻硬结杆菌,W-S染色和电镜观察均在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鼻硬结杆菌。全部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13例辅助手术治疗,3例辅助放疗。随访1~26年,11例复发,31例一次治愈,1例未控。结论 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分析有助于鼻硬结病早期诊断。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潜在致病机制。以抗生素为主包括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清除鼻硬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鼻硬结病是鼻与呼吸道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疾病。Toppozoda等(1983)总结欧洲、亚洲、非洲及中美洲的25个国家,都有地方性的鼻硬结病发病区。从查到的国外文献资料来看,全世界的病例已达万例以上,实际发病数还要多。中国的鼻硬结病截止到1983年,全部病例已近2000例。目前,鼻硬结病的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学这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诊断方面是鼻硬结病的早期萎缩期与臭鼻症的鉴别诊断问题。临床医生在非流行病区发现早期萎缩期的鼻硬结病例,往往不容易识别。在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5.
鼻硬结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先发生在鼻部,可逐渐向后、向下蔓延至鼻咽、口咽、喉咽、喉、气管等处,又称为呼吸道硬结病。本病为克雷伯鼻硬结杆菌(Frisch杆菌)感染,其形态为形短、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轻度的传染性,其传染方式有待研究。可能  相似文献   

6.
鼻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病变 ,目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但治疗时间较长 ,患者症状解除缓慢 ,长期用药易产生毒副作用。为探索鼻硬结病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 ,我院 1 998年以来应用微波热凝加链霉素治疗鼻硬结病 8例 ,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8例中 ,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2 6~ 48岁 ,平均36岁。病程 5个月~ 7年 ,平均 3年 2个月。均有口服一般消炎药或外涂药膏等治疗史。主要症状为鼻塞 ,在鼻前庭、鼻中隔、下鼻甲前端 ,以及上唇等处出现结节状肿物 ,表面血管扩张 ,质硬。全部病例活组织标本均取…  相似文献   

7.
鼻硬结病为一种少见的慢性肉芽肿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先发于鼻腔,易侵及上颌窦和筛窦,可蔓延至上呼吸道各部。病变侵及眼眶者文献也曾有报道,但并不常见。我院于2004年3月诊治一例鼻硬结病引起双眼固定性内斜视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告对4例未经治疗的肉芽肿期鼻硬结病变扫描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结合电镜所见,扼要讨论了鼻硬结杆菌侵入的可能途径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9.
鼻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传染病,多发生在鼻腔及上呼吸道。最初是维也纳皮科医生Hebra在1870年首先描述了该病,氏当时名之为硬鼻病。随后,1876年Mikulicz发表了他的组织学研究,报告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巨大泡沫状细胞,定名为Mikulicz氏细胞(以下简称M细胞)。1882年Frisch发现了本病的病原菌,即鼻硬结杆菌,定名为Frisch杆菌。至今一百年来,对本病发现和研究的文献陆续报道,全世界五大洲都有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0.
嗅区鼻硬结病长期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病变。鼻腔硬结病变绝大多数原发于鼻腔前部。最近,我科收治1例发生于鼻中隔嗅区,且向鼻根部皮肤侵犯的鼻硬结病患者,由于其发病部位特殊,故长期误诊。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6岁。4年前始出现鼻腔顶部灼痛,交替性鼻塞,偶伴血涕。多次来我科门诊,诊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予常规药物治疗无改善。半年前鼻根部皮肤出现红斑样皮疹,初大如绿豆,后渐扩大。曾于皮肤科就诊,未能确诊,于1997年6月2日再次就诊入院。体检:外鼻无畸形,左鼻背延至鼻根处,可见椭圆形红斑,约1.5cm×1.8…  相似文献   

11.
硬结病是1870年vonHebra在鼻腔内发现并加以描述命名为鼻硬结病。后来又有许多学者相继发现其他部位的硬结病,例如喉、气管和支气管。下面对20名未治疗的鼻硬结病病人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分析,这些病人境检查前均经过门诊检查、胸部及颈部X线检查,所有病人均有确切的鼻硬结病病史,年龄大多数在20~40岁,男女分别为12例和8例,其中6例为萎缩期,7例为肉芽肿期,另外7例为纤维化或狭窄期。结果发现8例(40%)病人病变侵及声门下结构,病理改变有肉芽肿或肿物(3例)、愈合疤痕增厚或狭窄(2例)、萎缩(2例)、浅表溃疡(1例),与其他…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鼻硬结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却充满着曲折和坎坷.随着鼻硬结病的发病有着不断减少的趋势,多年来这种疾病已被淡忘.近年来,学者们注意到鼻硬结病并未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的改善而消失,该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富有挑战性,鼻硬结病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硬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呼吸道硬结病(respiratory sclerorna)是由鼻硬结杆菌(klebsiella rhinoscleromatis)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先发于鼻前庭与皮肤交界部位,可向下、向后侵至鼻咽、口咽、喉咽、喉及气管等处,导致相应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损害,因为约98%的患者鼻部受累,又称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笔者从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因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呼吸道硬结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鼻硬结病的组织理学和临床特点,探讨鼻硬结杆菌对宿主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 以24例鼻硬结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用HE及组织化学W-S(Wa rthin-Starry)染色,其中11例组织分别用CD43(T淋巴细胞)、CD20(B淋 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溶菌酶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肉芽肿期15例,纤维瘢痕期9例。W-S染色和电镜观察均在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鼻硬结杆菌,细胞外偶见。电镜下Mikulicz细胞内出现大量吞噬体,将细胞器挤到一侧,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很少。在病变组织内T淋巴细胞很少,Mikulicz细胞的溶菌酶抗体表达较弱。结论 鼻硬结病患者显示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特点, 的免疫反应是导致组织 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鼻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发生于鼻部,可逐渐向后、向下蔓延至鼻咽、口咽、喉咽、喉、气管等处,又称呼吸道硬结病。本病较少见,发病隐匿,病程长,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极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1982~2006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鼻硬结病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3年。主要症状:鼻塞14例,涕多5例,鼻出血2例,鼻干燥1例,鼻臭1例,头痛2例,视力下降1例。经前鼻镜、鼻内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中、下鼻道菜花状或息肉状新生物10例,下鼻甲表面结节状肿物6例,鼻道脓性分泌…  相似文献   

16.
鼻硬结症,是一种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从曼部开始,最后扩展到鼻咽、口咽、喉和气管、支气管。过去认为扩展到上颌窦很少见,文献中仅有散在病例报道。该作者对20例鼻硬结症病人进行上颌窦镜检查,发现确60物的硬结症累及同侧上颌窦。未经治疗的20例硬结症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20一40岁,在充分临床检查之后,进行曼窦摄片,所有病人均有累及上颌窦的体征。检查用4.smmStorz套针和针管,4mm70”HoPkins固体杆望远镜,在局麻下通过尖牙窝径路。4例活检3例阳性。12例镜检有上颌窦损害,在上颌窦内看到各种类型的硬给病病变:浅表…  相似文献   

17.
类肉瘤系一种原因未明的多系统疾病,以非于酪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为特征,病变进展缓慢,虽然侵犯范围广泛而症状可能轻微。有类肉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以培养和免疫学试验排除其他特源性肉芽肿,肉芽肿不产生干酪坏死,类肉瘤诊断就能成立。因鼻粘膜还能被数种别的肉芽肿侵犯,包括鼻硬结症、梅毒、结核、Wegener氏肉芽肿病、Churg-Strauss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硬结病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探讨鼻硬结杆菌对宿主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以24例鼻硬结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用HE及组织化学W-S(Warthin-Starry)染色,其中11例组织分别用CD4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溶菌酶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肉芽肿期15例,纤维瘢痕期9例。W-S染色和电镜观察均在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鼻硬结杆菌,细胞外偶见。电镜下Mikulicz细胞内出现大量吞噬体,将细胞器挤到一侧,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很少。在病变组织内T淋巴细胞很少,Mikulicz细胞的溶菌酶抗体表达较弱。结论鼻硬结病患者显示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特点,宿主的免疫反应是导致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问与答     
问:鼻硬结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山东省栖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姜洪波主治医师)答:鼻硬结病为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炎症,可累及鼻、咽、喉、软腭、鼻窦及气管等处,其中最常侵犯的部位是鼻部。常见症状为:①局部干燥。发生于鼻硬结病的各期,早期可出现鼻、咽、喉黏膜干燥,以后萎缩和结痂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硬结病(scleroma of respiratory tract)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炎症,进展缓慢,常侵及呼吸道,以鼻腔最为常见,亦称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