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 利水渗湿药一、茯苓、茯苓皮、赤茯苓茯苓甘平,入心脾经。利水渗湿,治水肿病。脾虚湿困,泄泻适应。宁心安神,惊悸可定。茯苓皮治,功同茯苓;但专利水,无补益性。皮肤水肿,用皮为胜。赤茯苓治,尿短赤症。二、猪苓猪苓其药,甘淡性平。入肾膀胱,治湿热症。利水渗湿,功胜茯苓;但无补益,医淋浊病。三、车前子、车前草车前甘寒,入肝肾肺,及小肠经,治尿  相似文献   

2.
<正> 清热药清热泻火一、生石膏(附煅石膏) 生石膏寒,泻火消斑。清气分热,大汗身燔。治肺热喘,止渴除烦。煅石膏涩,敛疮升丹~1。二、知母知母苦寒,质柔润多。上清肺热,下泻肾火。虚热骨蒸,盗汗亦可。燥热伤阴,用之皆妥。三、栀子栀子苦寒,湿热可清;心肝肺胃,及三焦经。肝炎黄疸,急性适应。泻火除烦,治吐衄症。四、淡竹叶竹叶甘淡,微寒入心。清热除烦,利尿通淋。口舌生疮,热邪所侵。清上导下,能治热淫。五、天花粉  相似文献   

3.
<正> 理气药一、橘皮(陈皮) 附:橘红、橘核、橘络、橘叶橘皮性温,辛苦气香,入脾肺经,行滞消胀,健脾进食,痰湿用良,止嗽降逆,胸闷舒畅。橘红作用,功同橘皮,性较燥烈,寒咳用宜。橘核苦温,入肝行气,散结止痛,疝气用之。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医药人员增强业务素质、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所在。于世良、李俊杰等同志编写的《新编常用中药药性赋》是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第五版《中药学》的分类原则,把近四百味药物的主要功能编成通俗易懂、便于记诵、实用性强的歌诀,对学习中药的各级医药人员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止咳平喘而利尿:桂枝温经散寒,通阳化气解肌表。苏叶发汗,梗能理气,籽可降痰;荆芥解热,透发斑疹,止血用炭。防风祛风,风中润剂:藁本止痛,痛在巅顶。白芷止头痛;辛荑通鼻窍。羌活发表主升,通利关节而止痛;细辛辛散止痛,祛风散寒化水饮。生姜发汗止呕;葱白解表通阳。香薷、佩兰阴暑常需  相似文献   

6.
五、泻利药大黄泻血分实热,下胃肠积滞,有推陈致新之功;芒硝疗热邪积盛,通大便秘结,具软坚润燥之能。茯苓渗湿健脾利小便;猪苓淡渗利湿治肾炎。泽泻泻相火藏精,逐膀胱三焦停水;牵牛为通泻专长,治诸水二便通行。灯草、石竹清热利湿,治泌尿感染;田螺、蝼蛄利水通便,适尿闭腹满。薏仁利湿,健脾、排脓;石苇通淋,利尿、除癃。茵陈除  相似文献   

7.
龚廷贤与《药性歌括四百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桂银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349-1350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龚廷贤所著,载于其所著《寿世保元》一书,概述了393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等。重点介绍了龚廷贤的生平,中医歌括的沿革,以及在校勘整理此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刍议药性     
刍议药性孙启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板桥街21号(226241)张景岳论抱龙丸之危害《景岳全书·小儿则·论药饵之误》说:“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矣,...  相似文献   

9.
药性是指药物性质和作用基本属性。中药药性物质组是中药药性在四维空间(长、宽、高、时间)对特定生物体的作用、是中药中发挥特定药性作用的分子集合。从中药药性物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药性     
紫杉醇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类疾病。根据紫杉醇植物特性、临床用药范围及毒副作用等特点,将紫杉醇定性为凉而非寒的药物,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全国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一至六版)及现在许多中药书籍都记载枸杞子药性为平性,笔者认为,枸杞子药性为微寒更为妥当,理由如下。1 本草文献溯源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为枸杞,其根、叶、果实尚未区分,做为枸杞子出现,始载于《名医别录》。曰:“枸杞,根大寒,子微寒”。甄权《药性论》则云:“枸杞臣,子,叶同说,味甘平”。《证类本草》云:“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本草衍义》的观点与《名医别录》、《证类本草》相同。论曰:“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  相似文献   

13.
石膏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历代医家对石膏药性属寒凉无疑,但对其为大寒之性或是微寒之性多有争议。文章通过综述古代经典文献对石膏药性的记载及近代医家学者对石膏药性的探讨辨析,结合生活、临床思考,认为中药四气只是对中药药性寒热程度不同的分类,将石膏药性细分为微寒、大寒,与各医家本身对事物的认知差异、体验差异相关,并无绝对,所以石膏药性以寒为宜。  相似文献   

14.
药性新赋     
前言初学中药,为便于记忆,常将药性编成各种歌诀以资背诵,如《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等,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前诸歌赋对许多药物的药性,功效的叙述,颇有商榷之处,特别在分类方面,尤不便于今人学习之用。根据广大工农兵学员的要求,特按现时中药学之分类,依据近代认定的中药性能、功用,集常用中药326种,编此《药性新赋》。以供初学中药者诵习之用。限于学识,不当之处诚望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丁长春 《陕西中医》1989,10(5):225-227
<正> “药性裁成”顾名思义,就是以法制药。它既含力富巧思的炮制技术,又是立意新颖的药物配伍运用,也是匠心独具的剂型改良,实寓意于“物各有性,制而为用,变而可通”之中,在中医传统用药上比较多见。现将“药性裁成”配伍法则浅述如下: 一、气血同制以调气血古人云:“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与血有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6.
土家药性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门土家山寨,土家人祖祖辈辈流传着神奇非凡的土家特效草药。笔者曾有幸与一些土家名医、名药师学认草药、采挖草药和炮饲草药,并利用土家草药为广大患者治病上千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便于学习和应用土家族药,将土家草药整理成简记易背的歌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四、药性理论的范围及其核心内容药性理论的范围很广,以《本经》为例,在序例中所论述的药性即包括药物的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制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剂量、服法、用法、组方原则、配伍、禁忌等。之后历代医家又不断补充,凡涉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理论问题,均可列入药性理论的范畴之中。但以其主要内容而言,宋以前本草著作多以气味及有毒无毒为主要药性,宋以后本草著作又加上归经、升降浮沉等。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正如成无己所说:“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矣,主对治疗,由是而出。”下面仅就气味理论进行讨论。 1.四气  相似文献   

18.
药性刚柔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经》载药起始,气味阴阳、补泻、有毒无毒已成药性定论,为洞明药理,诸家论述升降浮沉、气味厚薄,创归经理论,然而对药性刚柔始终未成体系。用药贵于精专,认识药性只求至精至微,故将中药刚柔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中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关键,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和毒性等。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过于重视研究手段,忽视自身文化内涵分析。未来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医理论本质,在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的基础上,融合哲学、逻辑学等自然科学元素,深度剖析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单从性味并不能深入地解释药物作用,或准确刻画药物功能,所以常常不能令人信服。古代和当今的医药学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那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有什么高明之论?张老师说:清代徐大椿在《用药十论》中曾发慨叹:‘药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如性热能治寒,性燥能治湿,芳香则通气,滋润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