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 利水渗湿药一、茯苓、茯苓皮、赤茯苓茯苓甘平,入心脾经。利水渗湿,治水肿病。脾虚湿困,泄泻适应。宁心安神,惊悸可定。茯苓皮治,功同茯苓;但专利水,无补益性。皮肤水肿,用皮为胜。赤茯苓治,尿短赤症。二、猪苓猪苓其药,甘淡性平。入肾膀胱,治湿热症。利水渗湿,功胜茯苓;但无补益,医淋浊病。三、车前子、车前草车前甘寒,入肝肾肺,及小肠经,治尿 相似文献
2.
<正> 清热药清热泻火一、生石膏(附煅石膏) 生石膏寒,泻火消斑。清气分热,大汗身燔。治肺热喘,止渴除烦。煅石膏涩,敛疮升丹~1。二、知母知母苦寒,质柔润多。上清肺热,下泻肾火。虚热骨蒸,盗汗亦可。燥热伤阴,用之皆妥。三、栀子栀子苦寒,湿热可清;心肝肺胃,及三焦经。肝炎黄疸,急性适应。泻火除烦,治吐衄症。四、淡竹叶竹叶甘淡,微寒入心。清热除烦,利尿通淋。口舌生疮,热邪所侵。清上导下,能治热淫。五、天花粉 相似文献
3.
<正> 理气药一、橘皮(陈皮) 附:橘红、橘核、橘络、橘叶橘皮性温,辛苦气香,入脾肺经,行滞消胀,健脾进食,痰湿用良,止嗽降逆,胸闷舒畅。橘红作用,功同橘皮,性较燥烈,寒咳用宜。橘核苦温,入肝行气,散结止痛,疝气用之。 相似文献
4.
5.
6.
7.
龚廷贤与《药性歌括四百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龚廷贤所著,载于其所著《寿世保元》一书,概述了393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等。重点介绍了龚廷贤的生平,中医歌括的沿革,以及在校勘整理此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9.
杨允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5):134-134
药性是指药物性质和作用基本属性。中药药性物质组是中药药性在四维空间(长、宽、高、时间)对特定生物体的作用、是中药中发挥特定药性作用的分子集合。从中药药性物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3):55-56
紫杉醇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类疾病。根据紫杉醇植物特性、临床用药范围及毒副作用等特点,将紫杉醇定性为凉而非寒的药物,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全国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一至六版)及现在许多中药书籍都记载枸杞子药性为平性,笔者认为,枸杞子药性为微寒更为妥当,理由如下。1 本草文献溯源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为枸杞,其根、叶、果实尚未区分,做为枸杞子出现,始载于《名医别录》。曰:“枸杞,根大寒,子微寒”。甄权《药性论》则云:“枸杞臣,子,叶同说,味甘平”。《证类本草》云:“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本草衍义》的观点与《名医别录》、《证类本草》相同。论曰:“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23)
石膏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历代医家对石膏药性属寒凉无疑,但对其为大寒之性或是微寒之性多有争议。文章通过综述古代经典文献对石膏药性的记载及近代医家学者对石膏药性的探讨辨析,结合生活、临床思考,认为中药四气只是对中药药性寒热程度不同的分类,将石膏药性细分为微寒、大寒,与各医家本身对事物的认知差异、体验差异相关,并无绝对,所以石膏药性以寒为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吴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6):70+72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中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关键,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和毒性等。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过于重视研究手段,忽视自身文化内涵分析。未来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医理论本质,在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的基础上,融合哲学、逻辑学等自然科学元素,深度剖析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