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与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及白/球蛋白比值(A/G)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慢性乙型肝炎438例患者的PA、PTA、TC及A/G的水平。结果PA、PTA和A/G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加重其水平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TC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无下降,中度组略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则下降明显,与轻、中度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且各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PA、PTA、TC及A/G能较准确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αβ和TCRγδ的表达,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初步探究随病情发展TCRαβ和TCRγδ表达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中TCRαβ、TCRγδ的表达率。结果TCRα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TCRαβ的表达率比较:重度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而TCRγδ在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表达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其表达能力逐渐降低。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比色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109例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6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PA和白蛋白(Alb)。结果 恶性肿瘤组PA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良性肿瘤组P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PA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降低(P〈0.001);肝癌组Alb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肝癌PA和Alb与其他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肿瘤组总计PA阳性率为42.20%,A1b阳性率为23.85%。其中肝癌PA阳性率为79.17%;Alb阳性率为45.8%,肝癌PA与Al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各恶性肿瘤组之间PA、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可作为肝癌区别于其他恶性肿瘤的血清学标志物,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PT、APTT、FIB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r,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阿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对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的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有显著性差异(0.05〉P〉0.02),对重度和重型性肝炎的APTT、FIB,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PT、APTT、FIB凝血指标变化的检测,能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DV联合LMV治疗LM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YMDD变异株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4例)和治疗组(B组、34例),对照组继续予拉米夫定100ms/a口服治疗、治疗组联合ADVIOmg/dVI服治疗,疗程6月。检测肝、肾功能、HBVDNA,HB—sAg,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组在第6月时,ALT、HBVDNA水平下降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ALT复常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使用ADV联合LMV治疗过程中,监测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ADV联合LMV治疗LM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脂、血糖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分层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AOPP患者按轻、中、重度分别归类测定其血脂及血糖值。结果重度组25例,中度组23例,轻度组32例。血糖值重度组[(11.48±5.26)mmol/L]显著高于中度组[(8.04±2.31)mmol/L](P〈0.01),中度组较轻度组[(6.24±1.86)mmol/L]高(P〈0.05);TG、ApoA1、ApoB重度组低于中度组[(0.23±0.34)mmol/L vs(0.53±0.42)mmol/L、(0.95±0.16)g/L vs (1.12±0.22)g/L、(0.19±0.12)g/L vs (0.31±0.18)g/L](P均〈0.05),中度组低于轻度组[(0.86±0.45)mmol/L、(1.28±0.25)g/L、(0.76±0.14)g/L](P〈0.05);TC重度组[(2.64±0.42)mmol/L]低于中度组[(3.93±0.41)mmol/L](P〈0.05),但轻、中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PP患者中毒程度与血糖升高及血脂降低有关,监测血糖与血脂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选取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计算二者血流量及血流量比值,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平均流速(Vp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的Vpv较对照组、轻度组减慢(P〈0.05)。重度组和肝硬化组的Vpv较轻、中度组及对照组减慢(P〈0.05)。重度组Dpv、Dsv较对照组增大(P〈0.05)。肝硬化组的Dpv、Dsv较其他组增大(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Qsv)和脾、门静脉流量比值(Qsv/Qpv)较其他组增高(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Vpv、Dpv、Dsv能反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Qsv、Qsv/Qpv是反映门静脉压力的较好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乙肝抗病毒治疗监控新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7例慢性乙肝患者使用罗氏Light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其血清病毒拷贝数,并以乙肝病毒载量为标准,分为高、中、低组进行研究;用速率法和免疫比浊法借助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前清蛋白(prealbumin,PA)、a—L-岩藻糖苷酶(alpha fucosidase,AFU)、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结果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拷贝数,据此可将患者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分为A、B、C组,A组:10^3~10^4copies/mL;B组:10^5~10^6 eopies/mL;C组:〉10^7copies/mL;分别检测ADA、PA、TBA、AFU指标,结果显示:每组ADA、PA、TBA、AFU指标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发现B组与A组、C组间比较PA水平显著下降(P〈0.01),TBA指标显著升高(P〈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PA、TBA、AFU指标检测可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指标,尤其B组患者通过ADA、PA、TBA、AFU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启动子A163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和272例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Ⅱ组)护骨素基因启动子A163G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启动子h163G发现AA、AG、GG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应用激素组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低骨密度组,各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各基因型之间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为;腰椎从(1.04±0.12)g/cm^2、AG(0.98±0.09)g/cm^2、GG(0.83±0.08)g/cm^2,股骨颈从(0.84±0.09)g/cm^2、AG(0.75±0.07)g/cm^2、GG(0.69±0.09)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Ⅰ组的各项指标和Ⅱ组的其他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OPG基因A163G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它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A163G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和低骨密度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它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OPG基因A163G多态性与应用激素患者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A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2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子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13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D组),仅用一般保肝药物如复方益肝灵等。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祝。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A、B、C组分别为31.4%(16/51)、27.5%(14/51)、37.3%(19/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A、B、C组分别为84.3%(43/51)、62.0%(31/50)、90.2%(46/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1例,D组效果最差,死亡4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病毒变异,可在病情好转后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1.
唐珩  唐天云  李勇军  刘睿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54-1155,116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程度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无痛胃镜患者4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即对照组(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4mg/kg),B组(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0.50μg/kg),C组(并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1.00μg/kg),D组(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1.50μg/k)各100例。观察术中HR、MAP、SpO2及镇静程度、呼吸抑制、清醒时间等。结果4组基础HR、MAP、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组与A组比较经咽MA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各组间查胃MAP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组经咽HR值及查胃HR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B和C3组经咽SpO2值及查胃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经咽SpO2值及查胃SpO2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C和D3组呛咳病人显著少于A组(P〈0.01),C、D组躁动病人显著少于A组(P〈0.05,P〈0.01),D组呼吸抑制病人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复合芬太尼0.50-1.00μg/kg用于胃镜检查安全且效果最佳,为无痛胃镜术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周理  李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61-1062
目的:探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COPD患者166例,分为4个组。A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2次/d;B组使用G5美国振动排痰机在餐前1-2h或者餐后2h进行,每侧肺做10min,3次/d;C组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排痰机治疗;D组给予α-糜蛋白酶400U/mL治疗。结果:(1)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和80%,A、B两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从达到临床控制的时间比较,A、B、D组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长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采用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进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和肝脏CT平扫,同时检测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与7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41例NAFLD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血清ALT、AST和GGT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和NAFLD患者明显增高(P〈0.05,P〈0.01);血清TC、TG、FBS、INS和IRI水平较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与NAF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变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NAFL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炎症计分和纤维化计分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CT比值较慢性乙型肝炎降低(P〈0.05),而较NAFLD患者高(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不同于单纯的慢性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慢性乙型肝炎进展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族特应性聚集与儿童哮喘表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家族特应性聚集与儿童哮喘表型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本院呼吸专科就诊的216例哮喘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并根据有无家族特应性疾病史分为家族特应性(A组)和无家族特应性(B组)两组,比较两组哮喘患儿特应性疾病的患病率、哮喘严重程度及血清总IgE(TIgE)、户尘螨特异性IgE(DlIgE)水平。结果A组哮喘患儿特应性患病率为81.15%,与B组45.7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哮喘患儿,TIgE为(768.40±524.26)IU/mL,与B组患儿TIgE(597.16±565.38)IU/m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哮喘患儿DlIgE为(62.35±51.14)kua/L,与B组患儿D1IgE(59.43±60.77)kua/L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哮喘患儿重度哮喘患病率为10.66%,与B组的重度哮喘患病率3.1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哮喘患儿中度哮喘患病率为30.33%,与B组的中度哮喘患病率12.7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间歇发作、轻度哮喘患病率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重度哮喘患儿TIgE(1326.04±635.48)IU/mL,与非重度哮喘患儿TIgE(650.05±539.10)IU/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特应性聚集与患儿哮喘表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有家族特应性聚集的哮喘息儿易患特应性疾病,病情较严重,TIgE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5.
田玉峰  李慧  于维林  曲彦  冯艺 《检验医学》2005,20(6):586-588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Ⅰ1型受体(AGTR1)A1166C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酶切技术,检测2组人群PAI-1基因的4G/5G型多态性和AGTR1基因的多态基因型。结果(1)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检测到PAI-1基因的4G/4G、5G/5G及4G/5G3种基因型,肺心病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15、0.28和0.57,正常对照组为0.13、0.15和0.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2.91,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G型与非4G型构成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2)肺心病患者中,女性和男性组PAI-1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G/4G型与非4G/4G型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AGTR1 A1166C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和AGTR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肺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症(NS)患者血清铁(SI)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组中的SI、TP和Alb分别用比色法、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紫法进行检测,Glb=TP—Alb,A/G=Alb/Glb。[结果]NS组中血清铁与TP(r=0.439,P〈0.001)、Alb(r=0.448,P〈0.001)以及A/G(r=0.372,P〈0.001)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与Glb则无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中,血清铁与血清TP、Alb、Glb、A/G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差异均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NS患者中血清铁的水平与TP和Alb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定量。结果 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存在AA、AC和CC3种基因型,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CC基因型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89倍,C等位基因在两组出现的频率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AC+CC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水平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5),其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AA型(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C+CC基因型与HBVDNA、E-选择素水平相关。结论 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该位点多态性可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稳斑方对食饵兔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及其血脂的影响。方法:56只日本大耳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稳斑方组(c组)、辛伐他汀组(D组),A组予标准饵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7.5%蛋黄粉、83.5%标准饵料)喂养。实验12周后,A组及B组每日灌胃相应体积的白开水,C组每日灌胃浓缩的稳斑方汤2.5ml/kg,D组每日灌胃辛伐他汀2.5ml/kg。灌胃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C反应蛋白。结果:(1)CRP水平: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D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脂: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B组血清TC、TG、LDL—C水平高于C组、D组及A组(P〈0.01),而HDL—C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ApoAl、ApoB:C组与D组均可降低ApoB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B组比较,C组与D组ApoA1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斑方对兔AS与辛伐他汀有相似的干预作用,干预作用与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童的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上选择青春期女童(乳房发育进入B2期)40例,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检测其0、30、60、90、120rain的血清FSH、LH、E2和GH水平。结果:40例女童中,激发试验阳性(A组)16例,阴性(B组)24例。A组的FSH、LH、E2、GH基值分别为(2.90±0.44)IU/L、(1.40±0.88)IU/L、(24.19±7.10)ng/L、(0.14±0.04)μg/L,峰值分别为(12.25±7.33)IU/L、(21.93±5.80)IU/L、(24.56±7.51)ng/L、(4.72±1.66)μg/L;B组的FSH、LH、E2、GH基值分别为(3.03±-0.50)IU/L、(1.44±0.73)IU/L、(13.96±4.26)ng/L、(0.16±0.05)μg/L,峰值分别为(19.73±8.04)IU/L、(11.36±5.98)IU/L、(14.92±4.23)ng/L、(2.97±1.26)μg/L;A组的E2峰值与基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E2基值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FSH、LH、GH基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组的LH、E2和GH峰值均高于B组,FSH峰值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A组的GH峰值与E2峰值呈显著正相关(r=0.636,P〈0.01),与FSH峰值、LH峰值间无显著性相关(均P〉0.05):B组的GH峰值与FSH、LH及E2峰值间均无显著性相关(P均〉0.05)。结论:中枢性青春期发动的女童其GH与性腺轴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尤其是与E2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4项生化指标下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糖、胆碱酯酶、胆固醇、前清蛋白4项生化指标的下降与重症肝炎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8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移酶(AST)、线粒体型AST(m-AST)、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活性与含量。分析各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CHE、PA、Glu、TC活性与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又低于存活组。结论CHE、Glu、TC、PA活性与水平的下降是重症肝炎的一个危险因素,其病程与这4项生化指标的下降呈负相关。可把CHE、Glu、TC、PA联合监测作为重症肝炎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