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源性猝死病例51例,按1:2比例纳入我院同期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2例,分析其基线资料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待检危险因素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并根据结果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纳入猝死病例51例,平均年龄62.89±9.72岁,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术后,持续低射血分数,持续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识别合并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加强护理监护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病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地点等项内容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67∶1.其中57.14%为冠心病患者,33.33%患者有情绪不稳,71.4%患者猝死院外.结论:及早和长期干预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发生,避免诱发因素,有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力锋 《中原医刊》2009,(17):54-55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源性猝死(SCD)的高危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213例中老年SCD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SCD与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相关。结论对SCD高危患者要避免诱发因素,尽可能祛除病因,必要时进行药物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酒精性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心源性猝死,40~5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10:1;45.45%为冠心病患者。结论过量饮酒为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之一,戒酒可减少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导致猝死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导致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危险因素有饮酒、吸烟、情绪激动用力等。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较复杂,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规避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机制,以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收集10例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患者病例,对其心功能状况、猝死前主要疾病及病程、诱发因素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心功能不全,7例Ⅳ级,3例Ⅲ级,心功能越差越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结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院对30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其诱发因素,为了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预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结果冠心病占心源性猝死的88%,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应高度重视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诱因,及时预测、积极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31例老年患者,将其视作研究对象,在研究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针对性防治策略。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肺源性的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肥厚性的心肌病等。而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吸烟、情绪激动、饮酒以及用力排便等。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通常涉及到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操作环节,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规避各类危险因素,控制心源性猝死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31例老年患者,将其视作研究对象,在研究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针对性防治策略。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肺源性的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肥厚性的心肌病等。而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吸烟、情绪激动、饮酒以及用力排便等。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通常涉及到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操作环节,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规避各类危险因素,控制心源性猝死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孟  陈伟杰  何报宁 《广西医学》2003,25(11):2220-2221
所谓“猝死”是指突然、快速的、意想不到的自然死亡 ,而心源性猝死 (SCD)是突然死亡的最常见病因 ,猝死中有 6 0 %~ 70 %为心脏血管疾病〔1〕。因此 ,猝死近年来已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为探讨SCD的易患疾病 ,先兆症状 ,诱发因素 ,病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提高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们对本院自 1986年 11月~ 2 0 0 2年 10月心源性猝死患者 5 6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均符合SCD标准〔2〕(健康人或病情显著改善过程中的患者 ,因心脏原因而意外地突然发生死亡 ,发作到死亡时间 2 4小时 )。其中属冠…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猝死1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预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88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结果:冠心病占心源性猝死的80%,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应高度重视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诱因,及时预测积极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崔文章 《中外医疗》2013,(18):45-45,47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于该院收治的8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猝死前主要疾病以及诱发因素和地点等各项内容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的年龄在50~60岁之间为高发年龄阶段;男性和女性之比为3.72:1。其中有56.5%的属于冠心病疾病患者,有34.1%的患者存在情绪不稳,有71.8%的患者猝死在医院以外。结论及早预防和长期对于冠心病多种危险发病因素实施干预,尽量避免各类诱发因素,能够减少患者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英鹏  牟丹蕾  游国雄  兰杰  王英莲 《医学争鸣》2001,22(15):1427-142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中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率及其有关因素 .方法 观察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494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 ,并通过与非猝死者比较 ,分析了其病初心电的改变以及与病变部位和病情的关系 .结果 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 2 .4% ,病初心电图异常率为 91.7% ,明显高于非猝死者 (P <0 .0 5 ) .心源性猝死主要见于病情较轻的脑梗死 (CI)患者 ,年龄相对集中在 5 6(5 6± 9)岁 ,与性别关系不大 ,与病变部位无关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源性猝死好发于轻型脑梗死患者 ,在发病后1mo内猝死的风险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5.
所谓猝死是指突然,快速的,意想不到的自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原先的定义是症状发生后在24小时内死亡者。亦有学者认为症状发生后2小时内死亡者。而心源性猝死(SCD)是突然死亡的最常见病因,猝死中有60%-70%为心血管疾病,美国报道的所有SCD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所致者高达80%以上。我院近期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Holter记录心电变化的全过程,结合这些改变分析SCD病人易患疾病,诱发因素,病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是2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分析。  相似文献   

16.
53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5例有尸检资料。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猝死大多数发生在院外,情绪不稳和过度劳累是常见的诱因.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对冠心病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并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病人心源性猝死的要素以提出护理对策,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心源性猝死病人,并以同期30例未发生心源性猝死病人做比较,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因素。结果低射血分(eF)值、脑利钠肽(BNP)、心肺复苏术(CPR)术后、肾功能不全、持续性心律失常、持续性低血压、过度劳累和情绪刺激对病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有影响。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病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因素很多,临床应以密切观症状、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危险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心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对他们生前各项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进行各项身体检查,详细检查血管心脏等与猝死关系密切部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了解有无吸烟,喝酒,用力排便,情绪波动较大等状况出现,探讨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诱发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包括肺源性心脏病(14.00%)、心肌肥厚病(24.00%)、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54.00%)、急性心肌梗死(8.00%),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最为常见,所有患者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主要有吸烟(10.00%)、饮酒(22.00%)、用力排便(14.00%)、剧烈运动(40.00%)、情绪波动(10.00%)、无明显诱因(2.00%),其中剧烈运动为主要诱因。结论:临床预防老年人心源性猝死可以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调节,通过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本院内120名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SCD患者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主要通过对本院内120名SCD患者的临床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对120个病例分析研究之后得出SCD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不良情绪、饮酒、劳累、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临床病因主要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心肌梗塞,其次是心律失常、心肌病,主动脉瘤、心律失常,较少见的是肺心病。结论院内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临床诱因则与病例的各种心脏类基础性疾病存在直接关系,必须提高警惕并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血管原因引起的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又称心脏性猝死。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3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提高其预防和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钢总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为40~50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