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胡庆余堂系列介绍之四──从“真不二价”谈杭州胡庆余堂的经营之道走过庭院式,挂满中药牌匾的走廊,进入富丽堂皇、宛如故宫偏殿的杭州胡庆余堂营业大厅,居中高悬的“真不二价”匾特别引人注目。“真不二价”作为成语,来源韩康卖药的故事。相传我国古代有个叫韩康...  相似文献   

2.
杭州胡庆余堂香港分号9月23日在港岛繁华商业街—弥敦大道开张营业,这是走上重振雄风之路后“江南药王”今年开设的第六家分号。 胡庆余堂传人—中国青春宝集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去杭州,逛过杭州的山水胜境后,那杭州四大专业博物馆之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值得一看。杭州胡庆余堂作为企业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在外人看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连大名鼎鼎的灵隐寺大殿也仅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但胡庆余堂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古朴典雅,富有江南亭园特点,像仙鹤停留在吴山脚下,代表了晚清商业古建筑的特色,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我国七五期间建成的重点旅游项目,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投资创建的。它设在胡庆余堂古建筑群内,并以胡庆余堂命名。…  相似文献   

4.
浙江杭州百年老店胡庆余堂新近推出一种可替代“钡餐”的B超检查用药——“胃窗”。 传统的胃肠检查之前,病人总要喝含金属钡的饮品,以便在X光的照射下有胃的造型出现,这就是所谓的“钡餐”。但是以往为胃肠造型所用的“钡餐”是一种化学药品,不仅让人感觉恶心、难受,而且对胃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胡庆余堂最近研制出的以粮食为原料的新型造型剂——“胃窗”,不仅富含营养,能被胃吸收,而且还解决了胃镜检查中的许多难题。 胡庆余堂推出胃肠检查新药“胃窗”@王广文  相似文献   

5.
“窄巷青墙,漆门轩宏。朱灯高挑,楹联四壁。大厅曲柜,回廊通幽。阁楼盘悬,深院缩天。花木错落,轻尘不起。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色彩,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的积淀。”这便是国内外颇负声誉的百年国药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 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风格 杭州胡庆余堂由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于清同治13年(1874年)。与普通药铺不同,胡庆余堂的设计古朴雅致,布局别具  相似文献   

6.
在杭城屋史文化街区的河坊街大井巷上,座落着一座气宇轩昂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府——胡庆余堂。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其鼎盛时期,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它秉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剂药方,精选道地药材,耕制丸散膏丹。因疗效显著,名震天下,被誉为“江南药王”。  相似文献   

7.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  相似文献   

8.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座落在杭州吴山脚下,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一九九一年五月十日试行对外开放,为闻名遐迩的西湖人间天堂增添又一重要的人文景观和学术研究机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系国家“七五”期间重点旅游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和杭州市共同投资创建的文化设施。它总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设在杭州著名的百年老药号“胡庆余堂”的晚清工商建筑内。该建筑外观古朴,内涵丰富,三雕艺术精美别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富有江南庭园特色,于美观中更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江南一带,名医众多,药铺云集。本文依据《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古本,仅从胡雪岩与胡庆余堂、胡庆余堂丸散膏丹与清代中药制剂等方面做一粗略探析,藉以说明清代中药制剂和剂型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走过庭院式、挂满中药牌匾的走廊,进入富丽堂皇的杭州胡庆余堂营业大厅,居中高悬的“真不二价”匾特别引人注目。“真不二价”作为成语,源于韩康卖药的故事。相传我国古代有个叫韩康的人,深请医道,以采药卖药为业。当时卖药者常常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顾客因此也讨价还价,争执不休,而韩康所卖的药材货真价实,从不与顾客讨价还价。但是,病人吃了韩康的药,往往药到病除。于是随着韩康名气的远扬,“真不二价”成语也就传开了。胡庆余堂营业大厅高是此匾,也有一个故事,那是在胡庆余堂开业之初那年的冬天,正应是药店销售的旺季,可…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1月4日《健康报》第1版刊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庆祝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110周年之际,为中医中药工作的题词,指出“中医中药是门科学,门门科学都无止境。”为这家制药厂题词的,还有姚依林、张劲夫、张爱萍、胡厥文、周谷城、胡子昂、康克清、蔡啸、崔月犁、钱信忠等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胡庆余堂制药厂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素有与北京同仁堂之并称,曰“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的美誉。党中央领导同志,在日理万机之时为这家药厂提词,这不仅是对胡庆余堂制药厂的关心,更是对全国广大中医中药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遵照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四化建设中,为开创中医  相似文献   

12.
杭州胡庆余堂系列介绍之五──从“戒欺匮”看杭州胡庆命堂职业道德慕名参观杭州四大人文景观之一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穿过那挂满中药牌匮的鹤颈长廊,走进富丽堂皇的营业大厅,挂满中药文化对联映入你的眼帘,使你在购物、浏览中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奇妙享受。但稍加注...  相似文献   

13.
驴皮胶上海胡庆余堂发迹于浙江杭州。杭州胡庆余堂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年),故很早即在新凉亭设厂熬制驴皮胶。其胶养血止血,滋阴填精,久负盛名,深受病家、医家欢迎。胡庆余堂驴皮胶其质量之优异,与其选料之讲究、制作之精良,相得而益彰。驴皮,乃店家凭本号特殊声望优先从行家成批驴皮中筛选:择青春强壮(皮厚毛浓无脱斑)者,取其精强气旺之义:拣毛色纯黑者,揆“黑”与“肾”在五运同属,取其肾主藏精之意;去其头脚尾,取其品正而质纯也。加工时且将腐肉、附毛及毛根皆双面铲净。故其成胶既优于老赢病退者,又异于单面铲者。若将胡庆余堂双面铲之成品,与单面铲或虽双面铲但留头唧尾者锱铢相较,则泾渭自明:就成胶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机遇,使我接触到一本 26×15. 2×2立方厘米大小的珍本。木版本的《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本无稀罕之处,因为它虽然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却仅仅是胡庆余堂中成药的商业广告性介绍而已。珍贵的是在每一中成药介绍上面,如眉批样抄录有这种中成药的秘方。  胡庆余堂精选药材、精心加工,其中成药配方也独特。民国初年,有某地某药店店主深明此情,胸怀异志,以为获得胡氏秘方,即为事业成功之半。工于心计的他,在胡庆余堂内活动近 3年之久,终于以32根金条通过一机要人员,几乎抄全胡氏丸散膏丹秘方,其中部分秘方加工要领于《胡庆余堂丸…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动态     
《新中医》1985,(1)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庆祝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建厂110周年之际,为中医中药工作题词,题词是:“中医中药是门科学,门门科学都无止境。”  相似文献   

16.
浙新 《光明中医》2008,23(10):1458-1458
7月26日是杭州胡庆余堂名医馆新馆启用的第一天,24位名中医免费义诊,受到了患者“热捧”。  相似文献   

17.
杭州胡庆余堂与创始人胡雪岩近来,随着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通俗小说《胡雪岩全传》在内地一版再版,引起了人们对胡雪岩的普遍关注。早几年在全国放映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八月桂花香》也重新成了人们的话题。胡庆余堂及其创始人胡雪岩还频频出现在电视《杨乃武和小白菜》、...  相似文献   

18.
<正> 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的前身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以下简称胡庆余堂),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座落在杭州著名风景区吴山北麓、大井巷西首,是我国创设较早、规模较大,药号、药行与门市三者兼营的国药号,素以选药讲究、制作精细、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名光墉(公元1823—1885年),原籍安徽绩溪。他原来是杭州一家钱庄的学徒,为人精明干练,善于应酬,不久升为“跑街”。后来发迹,自开阜康银号,并与官场人往来。当时正值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胡雪岩因替清军筹办钱粮和军饷有功,博得浙江巡抚左宗棠的  相似文献   

19.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胡庆余堂创业时禀承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精选道地药材,精制丸散膏丹,因药效显著,名震天下,曾被誉为江南药王,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如今的胡庆余堂仍盛誉不衰,是中国著名的制药企业之一,也是个占地七亩多的古建筑群,座落于杭州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河坊街大井巷。  相似文献   

20.
<正>6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疗法、中药制法、针灸,浙江省推荐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