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以其疫情发展和广泛分布受到关注。河北省于1980年冬首次发现血清学证实的病人,到1983年底呈少数市县的散发。1984年病例明显增多,共63例,波及19个市县,并有两个城市出现局部流行,兹报告调查结果并讨论疫情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情,掌握本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绘图、分析。结果 1999-2010年本省出血热发病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死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2004-2010年发病率位次位居全国前列。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3%。2000-2010年,男女性别比例为4∶1;年龄分布以16~60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30%。1998-2010年,季节分布以秋冬季为主,11月份达到最高峰。1955-2010年,地区分布以东部山区和中部半山区、丘陵地带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8.7%。2005-2010年,本省出血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平均百分比为14.27%。本省疫源地由单纯的姬鼠型疫区发展到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病例分布由东部山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呈现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向城市发展的态势。结论有关部门应根据本省出血热疫情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1984年2月16~25日,本地区安平县和深县首次发现2例出血热(EHF)病人,并经河北省卫生防疫站血清学(IFA法)证实;当年两县共发病5例,嗣后疫情迅速蔓延,仅86年1~8月全地区共发病629例,11个县均有发生;并从1O个县疫源地鼠肺中发现EHF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乡镇发生的一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分析传播途径和传染来源。方法于2010年5月29日至6月8日,对所有7例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发生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鼠种构成调查。结果共发病7例,死亡1例,此次暴发疫情属"乙类传染病未分级事件",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进行上报。结论本次暴发疫情传染源以大林姬鼠和平鼠为主。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掌握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规律,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统一设计的个案调查表收集暴发疫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结果此次暴发疫情首例病例发病日期2017年10月9日,末例病例2018年1月31日,发病高峰11月中下旬。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66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3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34例;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中位数52.35岁(20~75岁);45~64岁占全部病例总数的74.2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3.94%。共捕鼠76只,鼠密度为4.61%,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数的81.58%,未检测出汉坦病毒。结论出血热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中老年劳动力人群,流行季节来临前加强鼠密度监测,科学指导灭鼠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减少人群接触传染源机会,可有效降低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闫莉  唐岩 《职业与健康》2007,23(1):58-58
从1975年起,沈阳市新城子区每年都有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我们对新城子区2005年的出血热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首都机场地区监测发现,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其感染的鼠种为黑线姬鼠,阳性率3.19%。从而提示应在首都机场建立长期监测点,对所有鼠种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加强野外灭鼠工作,为防止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和扩散找出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流行性出血热(EHF)作为深圳市首次报告病种在福田区出现,而且随后时有发生,共报告散发病例8例,均为轻或中型病人,无死亡。发病地点有相对聚集性,病人多为外来建筑工人,发病前有直接或间接老鼠接触史。发病高峰为春夏之间的3~5月份,与当地鼠群消失季节一致,流行类型的家鼠型。  相似文献   

9.
琅琊山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调查杨友才1王以银2许学伟1任次早2黄德明1刘红2(1滁州市卫生防疫站2390002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部,属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峰小峰山海拔321米,距滁城西南5公里,为皖东历史旅游圣地。自1993...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夏本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明显高于往年,6~9月份EHF发病成倍上升,流行高峰提前,全区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流行态势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搜集全区疫情资料,分析疫情动态。二、监测方法:鼠密度调查,采用鼠夹法;鼠肺抗原和急性期患者血清抗体检测,采用IFAT  相似文献   

11.
12.
自 1 98 4年深圳市证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以来偶有病例报告 ,但近年来疫情明显上升 ,2 0 0 0年 6月又发生一起 ,现将这起疫情的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1 )病例来源 :据深圳市人民医院疫情报告 ,经深圳市卫生防疫站血清学核实。(2 )疫情调查 :开展病例个案调查 ;对病家附近 50 0m内人群开展有关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调查 ,志愿者每人采血 3ml分离血清检验汉坦病毒抗体。(3)疫源地调查 :在病家附近 50 0m范围内 ,组织群众布笼捕鼠 ,鉴定种属后 ,无菌操作采股静脉血及肺组织 ,检测汉坦病毒抗体和抗原。1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嘉鱼县某镇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调查处置情况,为今后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查阅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及鼠密度、带毒率监测。结果病例临床表现为乏力、头痛、腰痛,并伴呕吐、腹泻症状。病例住所卫生状况差、有鼠迹,食物经常敞开存放。鼠密度调查为5%,捕获褐家鼠1只、黑线姬鼠2只,未检出汉坦病毒。结论病例食用被鼠污染的食品或接触被鼠污染的物品所致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普及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建立监测点,加强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咸宁市某县发生的4例流行性出血热(HFRS)病例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4例病例的发现、诊断和调查处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咸宁市某县发生的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死亡1例,3例临床均出现发热,伴呕吐和腹泻症状。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以民工居住区鼠密度最高,达到27%,远远超出3%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密度的控制标准。结论咸宁市某县此次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在居民区,有必要建立常规的监测点,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天水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新发病区,1983年两当县发病1例,天水县1例,徽县1例。1984年天水县发病4例,徽县发病2例。1985年天水县发病2例。这几个县的疫区全在地域偏远,文化经济落后的山林区。为探讨出血热稳性感染情况,对今后出血热的防治提供线索,我们在陕西省防疫站出血热室的帮助下,于1985年3~4月对天水县、两当县的疫区和非疫区的正常人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作了血清中HFES抗体测定。  相似文献   

16.
某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地区自60年代初,首次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后,发病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施工。为探讨本地区EHF疫源地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87~1989年,每年11~12月,对该地区进行了选点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诸暨市199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浙江省诸暨市卫生防疫站311800翁康忠诸暨市自1972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来,发病逐年增多,1994年呈流行势态。为探索该病的流行趋势,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诸暨市1994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1984年12月,我们检测了来自新疆博尔培拉蒙古州的部分绵羊拍马血清,发现羊、马群中具窍不同程度的嗜肺军团菌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昆明地区于1983年首次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存在。为进一步摸清本病的地区分布及染疫动物种群组成,我们于1985~87年在西双版纳等7个地(州)、9个县(市),共收集1,040份兽、鸟标本,进行了EHF相关抗原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