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落后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肥胖及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对发展中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概况及预防策略作一研究,以期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主办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上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国际研讨会”将于2 0 0 1年 9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内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政策、规划和管理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模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疾病筛选和高危人群策略研究 ;健康促进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中的理论 ;社区、学校和企业初级卫生保健理论和实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慢性病和生殖卫生研究 ;其他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维护健康、减少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等十分重要。而健康管理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宋啟 《药物与人》2014,(1S):9-9
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方法:通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对疾病的控制能力的探究和研究,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较强的提高,但仍存在问题。结论:通过对政策,经费,人员培训等措施可以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落后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肥胖及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对发展中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概况及预防策略作一研究,以期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归纳和总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体会,为以后更好的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分析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意义。结果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可从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结论应在社区中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力度,尽量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花费。  相似文献   

7.
张丽  孙杰  黄葵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160-162
目的:了解成都市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采用EXCEL、SAS统计分析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数据。结果:该市3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脑卒中增长最快,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发病率最高。糖尿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成都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构成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成人早残和早死的主要原因。进入90年代以后,位居湖北省人口死因顺位前4位的一直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而湖北省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尚未真正起步,本文利用全省疾病监测系统的10年监测资料,对人群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今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17期学术论文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17期学术论文计量分析陈力,冯晖,崔红《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是国内第一家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技术性刊物,选登的文章可代表我国目前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该刊自创刊...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是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骨骼和骨骼关节疾病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等三项特征,并具有相同的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20世纪后半叶全球最显的健康转变乃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迅速上升,不仅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本就上海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控制对策进行探讨 ,为广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 :广州市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强 ,形势相当严峻。对策 :切实抓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基线调查 ;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 ;以健康教育与促进为主要手段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状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全球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展趋势、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作一综合性描述。  相似文献   

1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 communi cabledisease ,NCD)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双重挑战。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策略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范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从广义上讲,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紧张疲劳、环境污染物暴露、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平衡逐渐…  相似文献   

14.
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防治的优先领域,合理的防治筹资安排是减轻居民经济负担,降低卫生费用的关键。方法:利用OECD和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费用核算方法 (2011)对天津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费用进行核算。结果:天津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资源消耗巨大,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为70.8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费用预防服务费用仅占全部费用的1.85%。建议: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阻肺的重点防控。继续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模式,加大政府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的投入,继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制定中长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规划,协调多部门联合参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策略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针对共同危险因素,在全人群和目标人群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俄学者论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近来人们对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关注与日剧增。由于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增多,必须扩大预防医学机构的职能,积极参与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预防医学机构必须组成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工作组,首先查明具体地区、具体团体中非传染性疾病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福建省70年代至90年代死因统计资料,对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的死亡率及其占死因百分比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本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14年7月10—11日,第68届联大在纽约举行关于审查及评估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评估2011年以来在控制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方面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成年妇女肥胖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减少,肥胖逐渐增多。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在北京崇文区、西城展览路社区进行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预防模式研究课题中获得的1432名25岁以上城区妇女的体检  相似文献   

20.
超重肥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肥胖是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描述了全球超重肥胖的最新分类标准、流行现状和趋势。分析了肥胖的疾病负担情况、预防策略及它与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