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缺血因其高的发病率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用于研究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较多。其中长爪沙鼠因大脑基底动脉环先天性发育不完全而成为脑缺血研究的较理想模型。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在研究单侧脑缺血和全脑缺血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研究脑缺血后脑区的病理变化、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开发脑保护药方面都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同脑缺血模型尤其是长爪沙鼠模型的制作方法、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2.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脑红蛋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红蛋白是新发现的携氧珠蛋白,在脑和视网膜中高表达,与神经细胞对氧的摄取和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曾研究了沙鼠急性脑缺血后脑红蛋白在脑内的表达变化,发现其可在急性缺血的情况下上调,在脑的适应性保护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尚少见关于脑损伤后脑红蛋白在血清中变化情况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损伤后脑红蛋白在血清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期为相关损伤提供新的血清学检测或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预处理诱导HSP70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缺血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following transient ischemia in the gerbil.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the HSP70 protein in the forebrain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post-ischemic reperfusion in the gerbil, and the neuronal damage was examined with microscope. RESULTS: The HSP70 protein was only expressed at the 1st day of reperfusion(P < 0.01); and most of the neurons showed damage on the 7th day of reperfusion; heat-preconditioning coul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protein(P < 0.01) and decrease the neuronal damage(P < 0.001) after 6 min of ischemia. CONCLUSION: Heat-preconditioning could protect neural cells from damage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HSP70 protein.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后p5 3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沙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应用Northernblot检测脑缺血再灌后不同时期额叶p5 3mRNA表达。结果 :沙鼠脑缺血 6min ,在再灌后 6hp5 3mRNA出现表达增加 ,持续至第 3d(P <0 .0 5 )。结论 :沙鼠短暂脑缺血后 ,促凋亡基因p5 3存在持续高表达 ,其结果可能是启动细胞凋亡 ,导致缺血神经细胞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蛋白和脑缺血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德仁 《医学综述》2000,6(2):84-86
<正>脑缺血耐受(cerebral ischemic tolerance)是指经预处理的脑组织对随后的严重缺血耐受性明显增强的现象。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的各种保护性的干预措施称为预处理(pretreatment),其中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是常用的方法,还包括升高体温、药物干预、高压氧等。虽然脑缺血耐受现象早有报道,但其产生机制仍不十分靖楚。近年来,受热耐受现象的启  相似文献   

6.
沙鼠短暂脑缺血再灌p53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后p53基因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沙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应用Northern blot检测脑缺血再灌后不同时期额叶p53 mRNA表达。结果:沙鼠脑缺血6min,在再灌后6h p53 mRNA出现表达增加,持续至第3d(P<0.05)。结论:沙鼠短暂脑缺血后,促凋亡基因p53存在持续高表达,其结果可能是启动细胞凋亡,导致缺血神经细胞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影响及对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沙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光镜观察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损伤情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额叶HSP70蛋白表达。结果 :沙鼠脑缺血后HSP70蛋白仅在再灌后 1d有少量表达 (P <0 .0 1) ;缺血神经细胞在再灌后第 7d大多出现损伤改变 ;热休克预处理能增加沙鼠脑缺血再灌后各期HSP70蛋白表达 (P <0 .0 1) ,明显减轻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P <0 .0 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能通过增加HSP70蛋白表达 ,减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利用沙鼠脑缺血模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对海马CA1区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沙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改变.③结果 单次5分钟缺血的沙鼠HE染色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反复5分钟缺血,中间间隔时间为10分钟的缺血组,与持续性10分钟缺血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反复5分钟缺血,中间间隔时间为1小时的缺血组,在各个时间段呈现出最为严重的缺血性变化;与其它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反复5分钟缺血,中间间隔时间为24小时的缺血组,却呈现出较轻的病理变化;与持续性5分钟缺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01).④结论 重复性脑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可能与缺血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等有关.重复5分钟缺血,中间间隔时间为1小时的缺血组,缺血损伤程度最重.提示对于脑梗死的患者,应该不间断的施行综合治疗,防止重复性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c-fos表达的影响及相应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蒙古沙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 min,再灌注6 h、1 d、3 d、7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组织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细胞间质和细胞水肿,神经元坏死.(2)免疫组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的表达上调,于第1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随后逐渐减少.阿托伐他汀干预组中c-fos表达趋势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表达上调,阿托伐他汀下调c-fos表达,推测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活性而起到凋亡负性调节的作用,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70与脑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heatshock,HS)现象是Ritossa(1962)在观察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染色体在过热环境中发生形态变化时首先发现的。当环境温度高于正常生理体温(4~6)℃时,染色体上会出现特殊的膨突。Tissiers(1974)等发现这一现象与细胞中一类特殊蛋白质合成有关,他们称这种蛋白质为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在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均可见HSP表达[1]。现已证明除热外,其它如缺血缺氧、重金属离子、乙醇、H2O2 、氨基酸类似物、病毒感染等许多应激因素均可造成热休克反应,诱导细胞合成HSP。HSPs的主要生物功能是提高细胞对应激因素的耐受,维持细胞蛋白自稳,使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根据HSP的同源性和分子量大小,Morimoto将其大致分为4个家族:HSP90家族(83-90kD)、HSP70家族(66 -78kD)、HSP60家族和小HSP家族。其中HSP70与心脑缺血、癫痫、多发性硬化、感染、肿瘤等关系密切,被认为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新生多肽键的正确折叠,维持解聚蛋白恰当构型,分子重排以及新生多肽链在细胞内、跨膜转运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不仅可以维持自身免疫系统稳态,还在调控免疫应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细胞不但能够抑制自身抗原、共生的微生物、过敏原、病菌所发生的炎症反应,而且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缺血性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Treg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联甚密,机体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引发全身及局灶性的炎症级联反应,而Treg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过程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华平 《医学综述》2010,16(14):2208-2210
预处理在很多动物模型中被证明有抗脑缺血的作用,因此,通过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可能成为临床上神经保护的有效方法。有很多种方法能通过预处理来诱导耐受,如缺血本身、药物、缺氧等。吸入麻醉药也能通过预处理对大脑产生保护作用。预处理产生脑保护的机制多且复杂,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可能与Akt通道的激活、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一氧化氮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研究发现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机体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引起炎性反应。同种炎性细胞因子在不同损伤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不同,对颅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脑缺血有损伤作用,也可通过抗炎和抗凋亡作用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之间又互相诱导、相互制约,共同参与了颅脑损伤引起继发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现将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密切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谢永果 《医学综述》2014,(12):2192-2193
脑损伤是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脑保护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很多因素。目前,很多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期间高血糖增加神经并发症及病死率。该文通过探讨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以改善体外循环术中血糖管理的策略,达到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丹龙醒脑方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据卫计委《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在2013年居民主要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中,脑血管病都排前三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而脑血管病中约80%属缺血性[1].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将发生缺血性脑损伤级联反应[2],使神经细胞大量丢失导致脑功能缺失;同时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神经干细胞被激活而发生神经再生[3].因此,干预级联反应减少脑缺血后神经细胞丢失和促进神经再生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且合并糖尿病的脑缺血损害程度更重、预后更差,但糖尿病加重脑缺血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被其配体激活后可以与特异的DNA反应元件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且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糖尿病可使PPARs的功能受损。近年来,PPARs已成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热点,未来需进一步探究其对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白细胞介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敏  汤树洪 《医学综述》2013,(20):3689-3692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同种白细胞介素在不同损伤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其对颅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脑缺血有加重损伤作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炎症、外伤、自身免疫、局部缺血的机体防御反应,可通过抗炎和抗凋亡作用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白细胞介素参与颅脑损伤是近年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其在颅脑损伤后的作用己经被证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局灶缺血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随机分4组,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即予胰岛素(2.1IU/kg,A组)、葡萄糖(2g/kg)和低剂量胰岛素(2.1IU/kg,B组)、葡萄糖(4g/kg)和高剂量胰岛素(4.5IU/kg,C组)、生理盐水(D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CAO后3h脑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低剂量胰岛素组(A、B组)cfosmRNA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而C组cfosmRNA则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P<001)。结论:胰岛素促进缺血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血脑屏障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再缺血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和MMP-9的表达的影响。方法:3组SD大鼠分别给予:①一侧颈内动脉注射生理盐水(SI);②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AO);③双侧颈部动脉夹闭同时一侧颈内动脉注射生理盐水(BS)处理,24h后,应用动脉腔内线栓法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观察3种预处理对再缺血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缺血24和48hBS组脑含水量均值分别为82.92%和83.12%,SI组和BCAO组分别为85.29%,85.96%和86.17%;85.58%;缺血24和48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两组(P<0.01)。结论诱导脑缺血耐受的BS处处理能明显减轻再缺血性脑水肿和BBB损伤,降低MMP-9的表达可能是脑缺血耐现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中毒性耳聋大鼠耳蜗HSPs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药物中毒性耳聋大鼠耳蜗4种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的表达特点,探讨HSP在听力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造成慢性药物中毒性耳聋,取耳蜗作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种HSP表达.结果:4种HSP在正常大鼠耳蜗各回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主要阳性部位是螺旋神经节、Coti氏器和血管纹,螺旋韧带有较弱的表达.耳聋大鼠耳蜗4种HSP表达的一般特征同上,但HSP70、HSP60及HSP27在各阳性部位的表达均明显增强,而HSP90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多种HSP在大鼠耳蜗组织均有选择性表达,HSP可能参与耳聋发病过程,并在听力损伤的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