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0
止痛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在中国疼痛医学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刚刚起步,但慢性疼痛治疗技术已显示出多学科干预的趋势,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放射线科、神经介入科、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老年病科均积极参与了疼痛治疗技术的应用及开发。2004年9月首届北京国际慢性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的主题就是慢性疼痛治疗与多学科干预,会上知名学者和专家以专题报告形式,展示和讲解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最新技术,及各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其中微创疼痛治疗技术和微创生物治疗技术向人们展示了疼痛临床治疗学上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2):102-10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将于2006年6月9—14日举办宣武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学习班。本次学习班,将进一步在国内推广和普及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以提高疼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微创介入治疗水平。学习班结束后将颁发继续教育证书。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龋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传统高速车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去腐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疼痛情况、治疗时间及术后情况。结果采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高速车针治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采用了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填充物保持完整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填充物保持完整55例,继发龋齿4例,脱落1例;对照组填充物保持完整者50例,继发龋齿7例,脱落3例,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其疼痛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疼痛,且术后预后极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90年代末微创技术的运用已日益成熟,而与锁定板联合运用治疗胫骨近端,肱骨近端及股骨远端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自2006-2008年采用微创加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去腐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龋齿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高速牙钻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去腐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无痛率为8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无痛率为52%,两组龋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龋齿患者接受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有助于其疼痛症状的减轻,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97-2898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龋齿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高速牙钻车针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微创去腐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时间以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剧烈疼痛现象发生,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填充物的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继发龋齿的概率和龋齿脱落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和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微创去腐技术对龋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院应用外科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ABP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次研究总结了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的ABP153例,以探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ABP的时机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创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去腐效果。方法:选择有龋齿的患者90例(112颗)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用Carisolv(伢典)微创去腐技术去龋,对照组用传统高速牙钻机械去腐备洞,随访18个月,评价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远期疗效。结果:微创去腐技术治疗的远期效果与传统机械法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极低。结论: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病有去腐效果,该法安全、有效、无痛,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707-2709
探讨在急诊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对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急诊胸外科手术的14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常规组和微创组各70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给予患者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和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引流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微创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VS17.14%(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无痛及轻度疼痛的患者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使用微创技术对急诊胸外科患者进行手术的实施,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并能减少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疼痛情况,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及生物材料经皮注入椎体以增加病变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1984年,法国学者Galibert等首先采用了经皮穿刺椎体后注射骨水泥治疗1例C2椎体侵袭性海绵状血管瘤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先河。1989年,Kaemmerlen等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瘤。1990年,Galibert等又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可扩大应用于椎体恶性肿瘤及骨质疏松症等,以后在北美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目前,PVP做为一项新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上述疾病所致的顽固性疼痛和加固椎体。我们从2003年起应用PVP治疗21例椎体血管瘤、转移瘤、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并进行6~12个月完整随访,疗效良好,本研究将结合临床病例就PVP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龋齿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感染性牙齿疾病,在细菌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出现了慢性进展性破坏,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牙周炎、牙龈炎等。微创去腐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少的疼痛、较小的噪音等优势[1]。本文探讨微创去腐技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18~68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它是一种高科技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它具有较小的手术创口、无碍观的手术切口及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开展的宫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妇科疾病,改变传统妇科疾病的治疗模式,深受患者的欢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静脉曲张的传统术式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曲张静脉切除术,临床应用已久,是成型的临床治疗手段。但是该治疗创伤大,预后时间长一直是它的缺陷。我科近2年开展微创技术治疗静脉曲张。该手术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的缺点。笔者在采用微创治疗的同时,在一定时期用活血化淤法辅助治疗。病人术后局部消肿,早期行走时间更加缩短。临床具有很好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定义于2008年由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IASP NeuPSIG)修改为"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所直接导致的疼痛"。理清了临床工作中长期受旧定义在解剖与功能上概念模糊的困惑,使病因和定位更加明确。IASP NeuPSIG药物治疗指南提供了以证据为基础的药物选择和应用方法。然而,几年来的临床效果提高仍很有限。最近,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正式公布了《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规范性指导。尤其对NP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和策略更加具体明确,其治疗理念和手段更加切合实际。原则与策略是指导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合理择用药物以及适时应用微创技术去除感觉神经损伤原因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以神经保护理念作为新思路,在临床用药基础上广泛开展针对躯体感觉神经损伤的多种微创技术,初步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需进一步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获得更多支持证据,为继续挑战NP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理念亦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变化,近两年,内镜逆行治疗阑尾炎( ER-AT)已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有效微创治疗术式﹝1﹞,此项治疗技术避免了单纯性阑尾炎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避免了外科手术切除阑尾术后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即刻缓解了患者的腹痛症状,又保留了阑尾的完整性及其功能,而且复发率低。临床上为了确保每位患者能够顺利得到有效治疗,对此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亦是十分重视,本文将对ERAT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做重要阐述,以便更好地护理及指导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7.
宫外孕和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今,一种全新治疗方法——超声引导微创介入治疗,可使患者免受手术之苦,且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准确。经临床应用,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迄今,该项技术在我科已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是临床上复杂性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创伤程度较大、疼痛程度较高、术后恢复较慢的一种牙槽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拔牙技术被逐渐应用到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且大多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为临床治疗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基于此,本文就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效果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临床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各种微创治疗技术的进展,乳腺癌的非手术消融微创治疗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乳腺原发肿瘤微创治疗的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种非手消融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微波消融、间质激光热能消融和冷冻消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骨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于麻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膝骨关节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施以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用时、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地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微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用时,缩小切口长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下地时间,有效缓解疼痛,显著改善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