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应用心电图仪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分类统计。结果 10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心电图异常43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4例(22.4%).ST-T改变11例(10.3%)其他8例;期前收缩1例(0.9%);低电压9例(8.4%);左室高电压2例(1.9%);房室传导阻滞3例(2.8%)。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电图改变常见。提示临床可将心电图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结果窦性心动过速5例占17%,ST-T改变4例占14%,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7%,SⅠQⅢTⅢ征4例占14%,心房颤动2例占7%,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占7%,室性期前收缩1例占3%,电轴右偏3例占11%,肢导低电压2例占7%,顺钟向转位1例占3%,肺型P波2例占7%。结论急性PE时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应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创伤与心电图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脑创伤患者,男150例,女30例,年龄在13~55岁,轻型脑创伤120例,中型脑创伤60例,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120例轻型脑创伤心电图异常者39例(占32.5%),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1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房性期前收缩4例,室性期前收缩2例,ST段下移1例,T波改变合并窦性心动过速1例。60例中型脑创伤心电图异常者42例(占70%),其中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12例,房性期前收缩8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性期前收缩9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ST段改变10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1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T波改变3例,T波改变12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4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1例。结论心电图改变与脑创伤的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检查以及分析总结。结果心电图检查异常35例(74.5%)。心电图表现为6类,主要包括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T波高尖、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分别占比25.5%、40.4%、17.0%、8.5%、4.3%、2.1%、2.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心电图检查异常患者复查时,窦性心动过速表现消失19例,ST-T改变恢复正常4例,T波高尖、低电压、房室传导阻均消失,房性期前收缩未改变。结论心电图改变可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方法对5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ECG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占100%;ST-T异常改变13例,占25%;异常Q波2例,占3.85%;心律失常中最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PVS)25例,占48.08%;其它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38.46%;房性期前收缩(PAS)7例,占13.46%;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13.46%;室性心动过速2例,占3.85%等。结论ECG改变敏感性高,是VMC 临床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心电图改变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患儿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心电图和24hDCG均有改变:传导阻滞14例(占43.75%),ST—T改变12例(占37.50%),房室肥大11例(占34.38%),室性期前收缩9例(占28.13%),房性期前收缩6例(占18.75%),病理性Q波5例(占15.63%)。结论DC/7I患儿心电图呈多样性改变,心电图是目前临床最方便、经济、快捷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科4年来对100例中暑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异常心电图84例(占84%),现将异常心电图具体分析如下: 一、心律失常78例,其中窦性心律失常(窦速)46例,占58.96%;异位心律失常23例,占27.38%,(其中期前收缩7例,阵发性室上速2例,阵发性室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9岁。健康查体发现心电图异常。查体:血压105/70mmHg,脉搏65次/分,心脏听诊偶闻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正常。胸部透视:心肺膈正常。卧位心电图aVR、V1、V5导联,示窦性心律,频率56次/分,P-R间期0.16s,大部分P-QRS-T波形正常,在间位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干扰性P-R间期轻度延长(0.20s)。坐位心电图,V4、V5导联频率增至71次/分,P-R间期略缩短为0.14s,大部分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早搏代偿间歇后窦性QRS波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室性期前收缩;③期前收缩揭示3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E)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确诊的72例PE患者心电图特征及治疗前后改变。结果出现心电图改变者94.4%,最多见的为窦性心动过速,达34.7%,ST-T改变占25.0%,SⅠQⅢTⅢ征占13.9%,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占12.5%,肺型P波占11.1%,房性期前收缩占8.3%,电轴右偏占5.6%,顺钟向转位占9.7%,肢体导联低电压、室性期前收缩及心电图正常各占2.8%。结论PE的心电图表现虽缺乏特异性,且为非诊断性的,但有些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宽狼疮(SLE)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86例SLE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有心电图异常42例,其中窦速10例(11%);ST—T改变26例(31%);低电压5例(5%);左室高电压、低血钾改变、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各2例,各占2%。结论SLE心电图改变常见,提示临床应将心电图作为其心脏损害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远程心电监测记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测SM-100型记录仪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6例接受SM-100型心电图仪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其中因心悸及心律失常检查者113例,因头晕、胸闷以及心前区不适等检查者13例。结果 未见异常者61例(48.4%)。异常者65例,其中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和房性心动过速2例(此5例既往均未捕捉到发作时的心律失常)、心房扑动1例、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动过缓各8例、起搏心电图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各4例、心室预激图形1例,其余10例为异常Q波及ST—T改变等。126例共发送心电图1671行,除123行(7.4%)图形欠佳外,其余1548行(92.6%)记录良好。结论 SM-100型远程心电图仪操作方便,可通过手机和固定电话发送心电图。实施远程心电记录,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心律失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55次/min)患者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且经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100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大于2.0s的长R-R间期时,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常见,长R-R间期心电图改变原因从上至下依次为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占43%(43/100),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占21%(21/100),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7%(17/100),二度窦房传导阻滞10%(10/100),窦性停搏9%(9/100)。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的检测安全且有效,对能引起长R-R间期的病因分析及对各类心电图改变的正确诊断,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治疗率。  相似文献   

13.
例1 患者女性,37岁。因心悸1周就诊。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史2年,一直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心电图检查(图1)可见房性期前收缩与窦性心搏构成二联律,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恒定,但QRS波群形态逐步改变,由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正常。鉴于前3个房性期前收缩畸形的QRS波群皆发生在长心动周期之后,而位于短心动周期之后的P'4波、QRS波群形态趋向正常,符合3相不同程度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变化特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不同程度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 说明见正文。例2 患者…  相似文献   

14.
100例急性胰腺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力  王乙飞 《心电学杂志》1997,16(3):156-156,188
心电图检查是筛选急性胰腺炎心脏损害的简便方法之一。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6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100例,均在入院后48h内行心电图检查,对其心电图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本组病例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5—30岁16例,31—45岁33例,46—60岁33例,60岁以上18例。患者均因上腹部或/及左上腹疼痛伴压痛、血、尿淀粉酶升高而确诊急性胰腺炎。经手术证实其中水肿型92例,出血坏死型8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内行常规心电图描记,出现心电图异常病程中复查1—2次心电图。对不同年龄组的心电图改变、胰腺素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作X~2检验。 结果 一、心电图异常者34例,占全组病例的34%。其中ST-T异常13例,占异常心电图的38.24%;心律失常28例,占异常心电图的82.35%;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室性期前收缩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左房心律各1例。有7例ST-T异常与心律失常并存。急性胰腺炎治愈后ST-T恢复正常10例,有3例异常持续存在,年龄在50岁以上,考虑与冠心病并存。28例心律失常随急性胰腺炎治愈而消失者26例,另2例死亡者均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二、年龄与ST-T异常及心律失常的关系见附表。提示随年龄的增长ST-T异常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均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心电图表现。结果常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60.0%(36/60),低于动态心电图的96.7%(58/60)(P0.05)。动态心电图对窦性心动过缓、心室内传导阻滞、各种逸搏及逸搏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ST段改变、T波改变、U波改变及QT间期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能提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对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并实施心电图检查的患者322例,对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其中≥70岁年龄段患者窦性静止与窦房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较常规心电图检查,临床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临床诊断心脏病的理想选择,同时更应该针对老年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7.
120例电击伤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院 1992年至 1998年电击伤患者的12 0例心电图进行分析。受检者男性 9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18~ 5 0岁。心电图均采用日本产 65 11型心电图机常规检查。12 0例中 ,首检心电图异常者 82例 (68 3% ) ,正常者 38例 (31 7% )。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的改变、QT间期延长、左室高电压、心律失常及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异常分类 :(1)不同程度的ST -T改变38例 (改变多以Ⅱ、Ⅲ、aVF、V4 -V6导联中ST段轻度下移 ,T波低平或浅倒置为主 ) ;(2 )窦性心律失常 2 6例 (包括窦速、窦缓、窦性心律不齐及窦房传导阻滞 ) ;(3)左…  相似文献   

18.
1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的传导系统病理改变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传导系统(CCS)病变与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T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2例有临床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心脏标本作CCS组织学观察。结果(1)12例心电图异常者均见CCS有病变,包括有CCS脂肪浸润和(或)纤维化、淀粉样变、炎症、发育异常及出血等。(2)组织学显示急性炎症性改变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3)组织学显示慢性退行性改变者的心电图改变复杂多样:包括慢-快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并室内分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内传导阻滞。(4)CCS病变可有心电图ST-T改变。结论CCS病变是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T改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联合脑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2~12h内行常规12导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及16导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所有患儿心电图异常11例,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为多见;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10例;肌钙蛋白全部高于正常上限值;脑电图界限性6例,异常7例。治疗后,所有患儿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治愈。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多存在心肌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应及早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联合脑电图的检测,以便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对疗效观察、预后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藏族、汉族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探讨低氧环境对藏族、汉族人群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所有受检者为健康体检者,均居住在青海地区海拔3000m以上地区,根据民族分为藏族组(2104例),汉族组(1823例),共3927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行心电图检查,由专业医师分析。结果 3927例受检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735例,异常率为44.2%。藏族2104例中心电图异常的有912例,异常率为43.3%,汉族1823例,检出心电图异常的823例,异常率为45.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150,p=0.284)。藏汉两组常见异常中,窦性心动过缓、电轴右偏和电轴左偏所占比例最大,在各项异常中藏族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χ~2=8.668,p=0.002);电轴左偏、完右、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及异常期前收缩异常的检出率低于汉族。结论低氧环境导致高原人群心电图异常率增加,藏族窦性心动过缓比例高于汉族,其他异常率低于汉族,可能与长期生活在高原对低氧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