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慢支"属"痰饮咳嗽"范畴,《金匮》立专篇论述,首创"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法则.并对慢支急性发作,作了细致的描述,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究其病机,痰饮属阴邪,是由脾肾阳虚而引起,故创立了温脾化饮、温肾化饮、温肺化饮的苓桂术甘汤、肾气丸、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剂.对慢支急性发作,则按标(外感新邪)本(内有伏饮)先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  相似文献   

2.
金匮在痰饮咳嗽病脉证篇上首条即揭:“夫饮有四……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是本篇虽曰痰饮咳嗽病篇,而实则已指出饮证有四,痰饮是冠篇名的;其后原文第七节又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第八至十节皆描写留饮证状,十一节则又列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则是在四钦之外,又有“留饮”和“伏饮”的名称;其后巢氏病源上又指出在四饮之外,别有“流饮”“癖饮”,而非“伏饮”和“留饮”,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上也列举了五饮,即“淡饮”“溢饮”“留  相似文献   

3.
陆拯主任中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业医四十余载,治学严谨,熟谙经典,融汇各家,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深受教诲.陆师认为,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喘""痰饮"等范畴,病情复杂,痰饮内伏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诚如<脉因证治*哮病>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则哮喘之症作矣."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若论及痰之本也,又无不在于肾.痰与饮为阴邪,深伏于内,盖因阳气虚弱不能化阴.因此,哮喘之根本在于肺脾肾三脏阳气虚衰,功能失调,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故临证之时应审证求因,四诊合参,细察虚实,罹寒罹热,循泻实、补虚、温寒、清热之治则,施以相应方药.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因受到某些物质如鱼、虾、花粉、皮毛等的刺激后,所产生的变态反应,致使支气管痉挛,而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其临床主要表现:突然发作胸憋气急,喉中哮鸣,脸色青紫,咳嗽,吐大量泡沫黏液痰。每次发作短则十几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严重者,哮喘不止,出现高度呼吸困难,称为"哮喘持续状态"。本病多反复发作,不发病时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原因,多为反复感受时邪痰饮伏肺,或因脾虚痰饮内生,以及肾不纳气所致,若每遇风寒外邪、情志、劳倦等引动蕴伏之痰饮,阻塞气道,肺气升降失调而发病。  相似文献   

5.
哮喘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哮"、"喘"、"痰饮"等疾病范畴.中医学所指的哮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哮喘包括由心脏、肺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喘息症状,即"喘证";狭义的哮喘即中医"哮病".<内经>中虽无哮病,但有"喘鸣"之类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篇>"……起则熏肺,使人喘鸣",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金匮要略>则称为"上气",具体描述了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提出方药,且将其归属于"伏饮".  相似文献   

6.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黄吉赓教授从肺、脾、肾三脏论治痰饮咳嗽的临床经验。认为“痰饮伏肺”为痰饮咳嗽发病的宿根,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发病之根本;临床可分寒热两型辨治,灵活运用止嗽散联合泽漆汤加减。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金匮>第12篇第15条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论痰饮病的治疗大法.然对其中"痰饮"为"广义"还是"狭义"?"温药和之"是何意?历代医院则见解不一.  相似文献   

8.
学习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哮喘的经验.胡希恕把哮喘的病因归纳为痰饮、瘀血,即所谓“宿根”.痰饮瘀血内伏,与外感、饮食、物理、化学、七情等诱发而致病.  相似文献   

9.
小儿喘证,包括现代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在临床较为多见。本证常遇寒劳即发,发则连绵不已,日久则易成宿疾。其发病有内、外二因:内因为素体脾、肺、肾三脏不足而致痰饮留伏;外因为感受寒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70-77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咳嗽为主,与痰饮相关的胸闷、憋喘、咳痰的症状不明显。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痰饮有密切相关性,阐述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以伏痰为夙根,诱使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当去除肺内伏痰以治本,解决夙根。  相似文献   

11.
王波  李光荣 《山东中医杂志》2011,(5):300-300,321
自<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以来,无数的临床实践不断地证明着这一论断的正确.笔者临床亦常遇痰饮患者,以温药治之而取效.今选录治验三则如下,并就温法在痰饮病治疗中的作用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2.
“痰饮伏肺”与哮喘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琳  田建辉 《陕西中医》2003,24(4):334-336
深入探讨哮喘发病机制 ,认为“痰饮伏肺”是其病机关键 ;是其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的病理基础 ;亦是导致瘀血内生 ,病情复杂的主要环节。将痰饮的总病机扩展为“水谷精微及津液代谢的双重障碍”,进而将痰饮的内涵由“水液”的病理产物拓展为一个引起多脏器、多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将这一假说引入哮喘发病的关键环节—痰饮伏肺 ,认为其是一个涵盖了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状态及气道重塑等在内的病理生理过程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痰饮伏肺”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王霞芳教授分期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认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以风邪外袭,痰饮内伏,致肺失宣降为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袪风通络,选用自拟"宣肺通络平喘汤";缓解期用"培土生金法"健脾助运,杜绝生痰之源,治痰饮之本减少哮喘复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徐绍勤 《新中医》1991,23(7):4-5
饮病一名,出自《内经》,自《金匮要略》详加演析,前人称饮者有六,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留饮、伏饮。耳科饮病则先贤甚少述及。吾师谭敬书教授,学贯中西,将  相似文献   

15.
小儿哮喘病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痰饮留伏。因有夙根宿饮留伏,在感受外邪之后而诱发,亦有因某种饮食或接触某种过敏物质过敏而发者。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连年不愈之特点,且主因为痰,由外邪而诱发。小儿哮喘在急性发作期,多有诱因,皆为邪实。但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久则虚,故以正虚为主,因此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我们在临床上将  相似文献   

1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雪旗 《河北中医》2008,30(5):536-537
痰饮病的治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首先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现笔者就自己的理解浅谈如下. 1 痰饮的涵义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条提出"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明确了四饮的分类.故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温药和之适用于广义的痰饮还是狭义的痰饮,医家们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介绍洪敏俐教授从痰饮论治慢性咳嗽的经验。洪敏俐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病机总归于痰饮内伏,脏腑虚衰所致。治宜温阳化饮。具体有:温肺化饮,疏风散寒;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温肾扶正,化气行水。此外,尚应从病理因素考虑,若见痰、瘀互结之象,在化饮的同时须注重配伍化瘀之品。从六经辨证考虑,若久咳不已,勿忘痰饮伏于少阳之证,施治应使气机枢利、水道通调。  相似文献   

18.
外治疗法在支气管哮喘 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主要归属于中医"哮证"范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中医在哮喘的治法上,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内、外治结合具有它法所不具备的良好疗效,而哮喘外治法中穴位敷贴疗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病程缠绵,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任献青教授认为"肺脾气虚"是该病发生的内在基础,"食滞内停"、"痰饮内伏"是主要病理因素,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林燕萍  叶柏 《河南中医》2016,(6):945-946
痰饮形成的关键在于脾胃虚弱,因此若盲目使用攻伐之法则不但痰饮不去且脾胃更伤。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经久不愈实为痰饮作祟,治疗关键在于明确病机,书中关于痰饮病总的治疗大法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可知脾阳得健运,痰饮得化,饮为阴邪,得温则行,温药亦可振奋阳气,运行水液,可谓一举多得,"和之"也寓有用药当刚柔相济之意,刚药可燥湿暖土,柔药功擅益胃养阴,然过于刚燥消耗阴液,过于温补滋腻碍湿,因此临床当注意配伍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