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与冠心病(CHD)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发作性胸痛胸闷症状拟诊CHD入院的妇女39例,根据月经状况,分为围绝经期组16例,绝经后组23例。所有病例均经Embletta×30型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扩展了心电监测功能)监测7h以上,均确诊为OSAS(2002杭州标准),并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确定CHD的诊断,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及使用左.M右心导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统计分析两组间E2、CHD危险因素、SCAG结果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改变。结果:①绝经后组的平均年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血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1),E2显著低于后者(P<0.01);②绝经后组的SCAG阳性率(65.2%)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6.25%,P<0.01),而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早搏)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③绝经后组的左.M右心室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右室舒张末压(RVED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则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女性OSAS患者中,年龄较大的绝经后妇女较年龄较轻的围绝经期妇女,呼吸紊乱程度更重,更易发生冠心病、左.M右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及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绝经后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E2)对围绝经期妇女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60例,绝经组行E2治疗(观察组),未绝经伴妇科良性肿瘤者行手术治疗(手术组),以治疗前状态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对照组治疗后E2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手术后血清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2能提高绝经后妇女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91例围绝经期妇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91例绝经前期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血压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同时检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各因素间均存在线性相关(P<0.01,P<0.05)。结论:应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情况适当补充雌激素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为防治灼口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因口腔不适疑诊为灼口综合征的中老年妇女175例,根据月经情况分为围绝经期组97例,绝经期组78例。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行静态唾液流速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测定,对两组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静态唾液流速与E2水平分别为(0.07±0.14)ml/min,(20.6±7.3)μg/ml和(0.11±2.1)ml/min,(37±10.3)μg/ml,两组间的E2水平和唾液流量率差异显著(P<0.05);围绝经期组唾液流率与E2水平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21(P<0.05)。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后,其静态唾液流速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征与雌激素水平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改善雌激素水平是治疗灼口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睿  杨瑞琦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37-5438
目的:通过测量围绝经期心律失常妇女和无伴发功能性心律失常妇女雌激素水平,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功能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55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与观察组同龄的无心律失常的围绝经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妇女的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妇女血清E2含量分别为(15.71±5.45)pmol/L和(43.78±10.51)pmol/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心律失常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性激素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以便早期作出诊断 ,并寻找围绝经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方法 :1 68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月经不规则组、月经规则组和绝经组 3组 ,并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 ,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 (IEMA)分别测定其血清中 6项性激素 (FSH、 LH、 PRL、 P、 T、 E2 )。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围绝经期妇女各组与对照组性激素结果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各组围绝经期妇女血清 F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 1 ) ,LH在月经不规则组与绝经组中均显著增高 (P<0 .0 1 ) ,在围绝经期各组中 FSH/ LH比值均大于 1 .0 ,E2和 P在围绝经期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绝经组降低显著 (P<0 .0 1 ) ,各组围绝经期妇女 PRL和 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并非所有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都低 ,因而对围绝经期妇女应测定血清中性激素水平 ,以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女性进行一般情况、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绝经指数(KMI)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①育龄对照组(20例);②围绝经期组(17例);③绝经早期组(21例);④绝经晚期组(22例);⑤激素补充治疗(HRT)组(1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比较各组E2、FSH、T、TC及TG测定值、围绝经期症状及KMI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E2、T水平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女性KMI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与KMI负相关(r=-0.334,P=0.001),T水平与KMI负相关(r=-0.270,P=0.010),FSH水平与KMI正相关(r=0.504,P=0.000);③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KMI正相关(r=0.294,P=0.005),TC水平与KMI正相关(r=0.244,P=0.021)。结论:①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KMI与血清E2水平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正相关。②妇女绝经后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TG、TC与KMI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惠月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75-4776
目的:探讨性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及围绝经期综合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6~2007年本院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患者123例,应用补佳乐和安宫黄体酮序贯周期疗法,观察其用药3个月、6个月、9个月的疗效。结果:123例患者用药后血清中FSH和LH值明显下降,血清E2显著上升(P<0.01),患者的围绝经期综合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适量补充雌激素是有益的,可以提升体内雌激素的水平,缓解围绝经期患者的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9.
金波  代雨荣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75-5576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和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酶动力学方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573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P<0.01)。围绝经期妇女ALP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0.05)。SOD随增龄而逐渐下降。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与雌二醇/FSH呈明显负相关,与ALP和SOD相关性较好。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测定ALP能反映骨生成情况,测定血清雌二醇和SOD水平变化可反映组织老化及细胞生物膜的损伤变化过程,且与人类衰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雌二醇浓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绝经前、绝经后妇女各60例,分别进行血清中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结果绝经后组妇女E2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组(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脂水平的明显增高与E2水平下降有关,血脂水平的增高则是老年妇女冠心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浆雌二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绝经后女性130例,分为研究组(65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65例无冠心病女性)。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结果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LVEF、LVEDd、LVEDP、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对患者心功能有一定影响,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血浆雌二醇水平降低。血浆雌二醇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血管,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血浆雌二醇水平能发挥预防和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脂质代谢关系。方法:58例绝经后妇女CHD患者作为观察组,58例绝经后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性激素相关指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E/T)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HDL-C/LDL-C、HDL-C/TC)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E2、HDL-C、E/T、HDL-C/LDL-C、HDL-C/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C、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E2、E/T与TC、TG、LDL-C、Apo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CHD患者血脂异常与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且共同参与CH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殊要点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以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21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00例,非冠心病组121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分成绝经前冠心病组44例以及绝经后冠心病组56例。对各组别的冠脉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绝经期冠心病组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绝经后冠心病组,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吸烟率明显高于绝经后冠心病组,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率明显高于绝经后冠心病组,双支、三支病变、B型病变以及C型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绝经后冠心病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或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率明显较低,采取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降糖药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冠心病患者的病变复杂性以及严重性较低,其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血运重建率较低,药物治疗相比绝经后女性的积极性要低。  相似文献   

14.
仇烨  黄晓玲  吴杰  郑虹  吴伟森  林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09-221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Tei指数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44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按心室容量负荷分为左心型组及右心型组,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Tei指数,进行比较;22例CHD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型和右心型CHD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01),左室Tei指数亦增大(P<0.05);②左心型和右心型CHD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与LVEDD和RVEDD、Qp/Qs、左室Tei指数呈正相关;③手术后CHD患儿血浆BNP浓度和左室Te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是评价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心功能的有效、敏感指标,可为临床诊治工作和疗效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8.0%(24/50)。②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力衰竭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2.0%),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仇烨  郭亮  吴杰  黄晓玲  郑虹  林腾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64-4166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右心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对46例患儿(按肺动脉压力是否升高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及无肺动脉高压组)及33例正常儿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法与血流多普勒法测定右室Tei指数(TDI-Tei指数、PWD-Tei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无肺动脉高压组右室PWD-Tei指数及TDI-Tei指数值均升高(0.32±0.05 vs 0.30±0.04;0.34±0.06 vs 0.31±0.04),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组右室PWD-Tei指数及TDI-Tei指数均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0.51±0.11 vs 0.32±0.05,P<0.001;0.55±0.12 vs 0.34±0.06,P<0.001)。②各组内右室PWD-Tei指数、TDI-Tei指数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③患病组右室TDI-Tei指数较PWD-Tei指数与PASP间的相关性更佳(r=0.86,P<0.001 vsr=0.79,P<0.001)。TDI-Tei指数评判CHD患儿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PWD-Tei指数(敏感度:78%vs 71%;特异度:90%vs 87%)。结论: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可较敏感的反映CHD患儿的右心功能变化,是评价右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且可提示CHD患儿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性激素水平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筛选62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按STRAW分期及绝经年限长短分组,并募集16例健康育龄女性作对照。采集晨间空腹血标本,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及BDNF的水平。结果:围绝经期组及绝经后组女性血清BDNF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育龄组女性,BDNF的水平与E2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03,P=0.017)。结论:血清BDNF的水平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凤珍  闻安民  周沫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45-324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孕期的合理监护、处理,以减少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93例妊娠合并先心病者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先心病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主,占56%,先心病手术以修补术为主,占69.4%。心功能Ⅰ-Ⅱ级者80例(占86%),Ⅲ~Ⅳ级者13例(占14%)。②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Ⅰ~Ⅱ级者早产儿、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高,新生儿平均体重低,有显著差异。2例孕产妇死亡均发生于心功能Ⅳ级者。③手术后妊娠可改善心功能,减少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体重。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以间隔缺损为主,无论何种先心病,发现后宜尽早手术,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孕期尽可能维持心功能Ⅰ~Ⅱ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望安全渡过孕期;心功能不良导致母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