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40铡不稳定心绞痛、加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结果UAP组、AMI组及ACS组sT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AMI组sTM水平与UAP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MI组、ACS组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AMI组sICAM-1水平高于UAP组。结论sTM、sICAM-1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2.
陈欣  张广梅  江雁  郭素箴  党群 《天津医药》2006,34(12):841-843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Ala455Val(C1418T)多态性以及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PCR特异性扩增产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SCP)及内切酶法测定TM的1418位C/T多态性并进行测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TM的水平。结果:ACS组中C/C基因型81例(96%),T/C基因型3例(4%),无T/T基因型;健康对照组C/C基因型80例(100%),无T/C与T/T基因型;ACS组sT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sTM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中TM存在Ala455Val(C1418T)多态性;TMAla455Val(C1418T)突变与血浆中sTM的水平无相关性;sTM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PP—A、hsCRP、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但UAP组与AMI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TnT阴性ACS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hsCRP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6、0.712,P〈O.01)。结论PAPP—A与炎症密切相关,在识别没有cT-nT升高的ACS患者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菲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33-134
目的讨论B型脑尿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9例ACS患者,其中26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23名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0名健康人血浆中BNP、CTNT、CK、CK-MB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ACS患者的血浆BNP水平(208.09±183.2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98±14.16)(P〈0.01)。②AMI患者的血浆BNP水平(266.03±217.26)明显高于UA组(150.05±118.76)(P〈0.01)。③ACS患者血浆BNP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511,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BNP可能是能够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78例ACS患者分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并设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38例(SAP组),测定并比照3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且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检测血清BNP及hs-CRP水平可作为衡量急性冠脉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高大胜 《中国医药》2008,3(11):670-67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不同类型CHD的关系。方法64例老年CHD患者为CHD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19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例;21例老年非CHD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Fg和血脂等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老年CHD组血浆Fg为(4.07±1.18)g/L,对照组为(3.05±0.78)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Fg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和UAP组血Fg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Fg在老年CH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Np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12月急诊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并按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在本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入院第1、3、7天和对照组血清新蝶呤水平及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对各组患者及对照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院第1天AMI及UAP组的血清Np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组之间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ACS患者入院第1天及第3天血清Npt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入院第7天血清Npt浓度(P〈0.05)。结论:血清中Npt浓度的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关,可能是不稳定斑块及ACS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相关性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产前检查的子痫前期患者11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测定PAPP—A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和sVCAM。结果子痫前期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组sICAM-1和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中PAPP—A水平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56,P〈0.05)。子痫前期组学血清中PAPP—A与sICAM-1水平无相关性。结论子痫前期发病与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江淑 《首都医药》2009,16(16):33-3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与5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并将冠心病患者分成三组:稳定型心绞痛(SAP,n=2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n=23)、急性心肌梗死(AMI,n=20);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生化指标BUN、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SAP、UAP、AMI三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BUN水平显著低于UAP、AMI组(P〈0.05);SAP组Cr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与U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VCAM-1)5项炎性因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5项炎性因子在CHD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11例CHD患者分成3组,急性心肌梗死(AM1)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5项炎性因子的对比分析。结果3组Hs-CRP组间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6及sICAM-1在AMI组及UA组与正常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余组间两两比较P〈0.01;IL-1及sVCAM-1在SAP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AMI组与UA组比较无差异(P〉0.05),UA组与SAP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Hs-CRP,IL-6及sICAM-1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的参考指标。而IL-1及sVCAM-1在判断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上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与sICAM-1和CRP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sICAM-1、CRP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能够临床鉴别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22例。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二个亚组,即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SCHD)组。ACS组27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5例。SCHD组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ACS组与健康组相比较,P选择素、sICAM-1、CRP水平均增高(P<0.01);与SCHD组相比较,sICAM-1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RP及P选择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ACS组中AMI与UAP患者之间P选择素、CRP和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选择素水平与sICAM-1、CR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之一,检测P选择素及CRP水平对于临床识别不稳定的冠状动脉斑块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扈友庄  杨彬  刘东彪  冯德辉 《医药导报》2004,23(11):0809-08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将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常规治疗组)31例及治疗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33例,对照组1采用常规治疗即吸氧,镇静,阿司匹林100 mg,qd;美托洛尔12.5~25 mg,每天2或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两组疗程均为14 d。通过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2(正常对照组)22例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较对照组2明显升高(均为P<0.01),对照组1及治疗组治疗后sICAM 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1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1临床疗效更显著(P<0.05),但心电图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sICAM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CHD)的发病过程,血清sICAM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更好,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和胎盘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sFlt-1)mRNA的表达与子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45例子前期患者和45例健康产妇血清sICAM-1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VEGF、PLGF、Flt-1、sFlt-1 mRNA的表达.结果:(1)子前期组sICAM-1水平为(218.45±29.93)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8.84±19.39) μg/L(P < 0.01).(2)子前期患者胎盘组织VEGF、PLGF、Flt-1、sFl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3)血清sICAM-1浓度与胎盘组织中sFlt-1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 = 0.90,P < 0.01).结论:子前期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升高,其胎盘组织VEGF、PLGF、Flt-1、sFl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升高.胎盘组织sFlt-1mRNA的高表达与子前期内皮损伤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22例(A组)、微血管病组13例(B组)、大血管病组31例(C组)和同时合并大血管和微血管病组25例(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5例。采用125^Ⅰ-sICAM-1放免分析(RIA)方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C组、D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及对照组之间.C组、D组之间血清s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呈正相关(ra分别为0.210和0.219,t分别为2.392和2.499,P〈0.05)。结论:血清sICAM-1主要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可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清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鄄CRP)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血清hs鄄CRP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陈旧心肌梗死(O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hs鄄CRP水平皆高于对照组,UAP组及AMI组皆高于OMI组,UAP组与AMI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非三支病变组,血清hs鄄CRP水平与ACS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s=0.609,P<0.01)。结论:hs鄄CRP可能是慢性炎症引发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hs鄄CRP水平可较灵敏地反映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为不稳定斑块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6.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应用美国BIO-RAD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Bio-Plex细胞因子检测仪器系统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hs-CRP、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TNF-α、CRP及 MMP-9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评价洛伐他汀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患者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血清hs-CRP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洛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结果①AMI组、UAP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治疗前AMI组血清hs-CRP增高(均大于3 mg/L)的阳性率(94.9%)显著高于UAP组(73.9%)(2=6.739,P<0.01)。②洛伐他汀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明显降低(P<0.01)。③洛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④洛伐他汀治疗组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0.502,P<0.005)。结论 ACS冠状动脉病变与CRP水平有关,洛伐他汀可改善ACS患者血脂水平及降低CRP水平。因此,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和抗炎作用,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GMP-140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40例分为两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为SAP组,另外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GMP-140的含量.结果(1)血浆GMP-140的含量在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与SAP组血浆GMP-14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MP-140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以反映其严重程度,可作为监测ACS不稳定斑块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