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2月-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38例骶骨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5岁(18~65岁)。统计患者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分析骶骨肿瘤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26例得到随访,最长5年,最短10个月.平均3.1年。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胃肠功能减弱31例;刀口不愈合2例,为放疗后皮肤改变,1例为s4肿瘤切除,换药半年未愈合.8个月后感染消耗死亡;1例拆线时皮肤裂开,残腔较小,给予医院自制生肌膏换药3个月后愈合。刀口积液并高烧3例,穿刺细菌培养证实为粪肠球菌,给予穿刺引流及万古霉素5~10d后体温得到控制。术后出院时尿潴留2例,3个月时拔除尿管。术后随访期内固定松动3例,均为髂骨钉松动。结论骶骨肿瘤术中操作及术后积液容易刺激肠道,术后肠胀气概率较高,但一般可缓解;骶骨肿瘤局部软组织覆盖差,且接近会阴区,粪肠球菌感染率高,感染较难控制;放疗后皮肤愈合困难,选择手术应慎重;为避免术后尿潴留,应选择性切断神经根。  相似文献   

2.
骶骨肿瘤多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等低度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隐匿,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瘤体往往较大,手术切除是治疗骶骨肿瘤的主要手段.但骶骨肿瘤手术具有术野较深,出血量大且难控制,容易损伤盆腔脏器及大血管,术后残腔大,骶尾部皮肤血供差,涉及骶神经的处理等特点,故术后也较其他部位脊柱肿瘤手术并发症多.2006年1月-2007年10月间我科共收治骶骨肿瘤手术患者24例,现针对上述病例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防、处理体会作总结.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2例中57例(12.3%)出现伤口感染,其中52例伤口细菌培养阳性,52例中17例为混合细菌。糖尿病史、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历时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均是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骶骨肿瘤切除计划以及治疗骶骨伤口感染的过程中需考虑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9年8月我科手术治疗26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男17例,女9例。就诊时年龄17~71岁,平均48岁。术前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断。肿瘤累及S2及以上者15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其中9例瘤体巨大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置入主动脉球囊术中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肿瘤累及S3及以下者11例,采用单纯后路手术。术中尽量保留双侧S2及以上神经根和一侧S3神经根。9例切除S1椎患者同时行腰椎髂骨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术中并发症。单纯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0~5000ml,平均1995±2076ml;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者术中出血量为400~6300ml,平均2400±1678ml,其9例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术中出血量为2333ml。术后伤口发生并发症11例,6例不愈合,4例感染,2例皮肤坏死,1例窦道形成,均经换药及清创处理,其中2例行二期肌皮瓣转移术,均治愈。23例术前穿刺活检者22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损害加重者11例,随访期间8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24例获得9~198个月随访,平均45.6个月,1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1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局部复发9例,其中脊索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3例,神经鞘瘤1例,初次平均复发时间12.2个月。末次随访时,17例患者日常生活和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对于骶骨原发肿瘤术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肿瘤累及S3及以下者可采用单纯后路手术,肿瘤累及S2及以上的病例宜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术中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可有效减少出血;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和至少一侧S3神经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9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2例骶骨肿瘤患者资料,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年4个月。结果10例顺利度过手术出血关,2例因术前未做肿瘤动脉栓塞,术中也没有结扎髂内动脉,手术中大出血,仅做部分瘤组织刮除后,终止手术。结论骶骨肿瘤手术治疗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结扎双侧骼内动脉或选择性骨肿瘤动脉栓塞,阻断骶骨血运,是保证肿瘤顺利切除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和骶骨重建方式. 方法 对1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及骶骨重建,骶骨部分切除12例,全骶骨切除1例.全骶骨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髂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加腓骨植骨术重建后骨盆环,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 结果 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本组13例中,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1例术后切口感染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有5例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 结论 肿瘤的切除方式和骶骨重建及术后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减少术中出血、保留马尾神经功能以及重建高位骶骨肿瘤术后骨盆负重功能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骶骨肿瘤的分区与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区;累及到腰椎定义为Ⅲ区;上位骶椎以椎管中心为界分为前(a)、侧(b)、后(c)三区。肿瘤位于Ⅰa区12例,Ⅰab区22例,Ⅰc区4例,Ⅰabc区28例,Ⅰabbc区9例,ⅠaⅡ区7例,ⅠabⅡ区10例,ⅠabcⅡ区51例,ⅠabbcⅡ区53例,ⅠabcⅢ区5例,ⅠabbcⅢ区3例,ⅠabcⅡⅢ区7例,ⅠabbcⅡⅢ区10例,单纯Ⅱ区30例。单纯累及Ⅱ区的肿瘤均行广泛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良性肿瘤均行刮除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恶性肿瘤行边缘性切除或广泛切除;同时累及Ⅰ、Ⅱ区的肿瘤采取广泛切除肿瘤的Ⅱ区部分,切、刮除肿瘤的Ⅰ区部分。结果: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即有创面严重感染,肿瘤突于皮肤外,术后死于重度感染;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9例需手术清创、引流、二期闭合伤口;7例清创后因皮肤缺损较大,行局部皮瓣转移;25例(10%)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愈合。3例出现直肠瘘,经直肠造瘘后愈合。随访9个月-8年,42例转移瘤患者转入他科继续治疗,209例原发肿瘤患者失访31例,死亡34例,复发51例,无瘤存活93例。结论: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累及骶骨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即使切除范围要达到S1水平,单纯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何登伟  潘水章 《中国骨伤》2005,18(8):505-506
骶骨巨大肿瘤手术常常出血量大,难以控制。尤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盆腔脏器粘连等情况下,术中的大出血造成手术视野不清,容易引起误伤、手术时间延长、肿瘤切除不彻底等情况。更有因大出血带来术后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们应用间歇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出血,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发生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的825例患者中,发生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37.0±1...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acral wound complications after sacrectomy. We focus, in particular, 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oun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and wound dehiscence.

Methods

The definition of SSI devised by Horgan et al. was applied. Wound dehiscence was defined as a wound showing breakdown in the absence of clinical signs meeting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SSI. Between September 1997 and August 2009, 387 patients with a sacral tumor underwent sacrectomy performed by the same team of surgeons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were evaluated for univariate associations with SSI and wound complications. Multivariable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everal risk factors.

Results

Of the 387 wounds studied, 274 healed uneventfully, and 113 (29.2 %) broke down because of infection or dehiscence. Fifty-one (13.2 %) patients developed a postoperative SSI, and 62 (16.0 %) patients developed wound dehiscence.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ew in 45 cultures (91.8 %) and included 38 cases of Escherichia coli. Previous radiation, rectum rupture, longer duration of surgery,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an SSI. Previous radiation, rectum rupture, age <40 years,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maximum tumor diameter ≥10 cm, and instrumentation used were risk factors for wound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wound complications is not so high at a musculoskeletal tumor center with surgeons experienced in treating sacral tumors. Controlling for these risk factors when possible may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22例骶骨脊索瘤患者。本组均采用DSA下经导管栓塞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及肿瘤其他靶血管,栓塞后行后路手术治疗。随访其疗效并初步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休克或死亡病例。术中平均出血1206mL(200-3200mL),手术近期并发症有切口感染1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切口皮缘坏死5例,9例出现小便功能改变,8例出现大便功能障碍。平均随访36个月(9~80个月),死亡1例,复发9例,无转移病例。结论术前经DSA下靶血管栓塞后行单纯后路手术可以完全切除骶骨脊索瘤,术中出血较少,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woman who had a right sacroiliac giant cell tumor with S1 nerve root involvement. No specific functional defects were noted after she underwent combined anterior abdominal and posterior sacral approaches for tumor exc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bone cement. Our goal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with carefully planned procedures and delicate nerve protection,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sacrum was affected after the tumor resection. We believe that bone cement impaction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reconstructive method instead of high-priced, complicated fixation devices or allografts that are not readily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4.
骶骨脊索瘤的靶血管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手术结合靶血管栓塞治疗骶骨脊索瘤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15例原发性骶骨肿瘤行靶血管栓塞 ,栓塞后平均 1.5d行骶尾部后方入路手术。结果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平均 10 38ml(4 0 0~ 16 0 0ml) ,术后引流量 6 0 0ml(4 0 0~ 12 5 0ml) ,术后输血量平均 2 2 5ml(0~ 80 0ml) ,栓塞后 1d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栓塞 1d后手术者。术后随访时间 1~ 10年 (平均 4 .1年 ) ,局部复发 4例 (2 6 .7% ) ,平均复发时间 2 .5 4年 ,无 1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术前肿瘤血管栓塞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 ,使术野清晰 ,术前经动脉栓塞骶骨脊索瘤后采用单纯的骶后方入路可以满意的完全切除骶骨脊索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和评价经数字减影造影术(DSA)介入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的价值。方法 24例骶骨肿瘤术前经双侧髂内动脉行DSA介入治疗,介入后1周内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肿瘤均顺利切除,术中出血减少,平均出血量为1200ml;2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仅1例局部复发,2例恶性肿瘤死亡。结论 经DSA介入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骶骨肿瘤的生存率。方法 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11例,分析手术步骤。结果11例患者无术中死亡,2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随访10例,时间4个月~5年。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伴转移死亡。结论 骶尾部肿瘤应广泛的手术切除,术中需控制出血量,尽可能保护骶神经根,妥善的骶腰椎重建、化疗和放疗,对不同的骶骨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6年2月经前、后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43岁。恶性肿瘤14例,包括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1例,根据Ennek ing分期均属ⅠA~ⅠB;良性肿瘤4例,包括神经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结果]18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肿瘤均获安全彻底切除,术中出血1000~5000m l。4例术后5~7 d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2例愈合,另2例经后期臀大肌瓣推移覆盖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6年。至目前仅2例脊索瘤术后2年复发。[结论]骶骨巨大肿瘤的骨破坏往往较广泛,盆腔残留间隙狭小,盆腔脏器多有黏连或侵犯,骶骨肿瘤切除术通常有显露困难、出血多、易致大小便功能或性功能障碍和肿瘤不易彻底切除的特点。经前、后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具有骶前显露充分、利于肿瘤完整分离、便于处理血管、利于保护下腹下神经丛等优点。保留单侧S1、S2、S3或双侧S1、S2单侧S3可保全大部分括约肌功能,同时保存大部分下腹下神经丛,可避免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精神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精神并发症患者表现为躁狂12例(43%),焦虑伴失眠(睡眠障碍)7例(25%),抑郁3例(11%),恐惧2例(7%),癫2例(7%),幻觉1例(4%),自杀倾向1例(4%)。11例躁狂患者在减少抗排斥药物及小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氟哌啶醇)后症状缓解,未见后遗症,另1例给予氟哌啶醇后出现抑郁状态,随着肝功能的逐渐恢复而好转。1例恐惧患者经医师及家属耐心劝导并给予镇静治疗后逐渐缓解。2例癫患者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在停用抗生素后逐渐好转。3例焦虑伴失眠患者经血培养证实合并败血症,焦虑症状日益严重,给予抗菌和镇静治疗后仍效果不佳,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2周内死亡。余患者均在2~3周内随着肝功能的逐渐好转,精神症状逐渐消失。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并发症可能由患者自身因素,手术、环境及药物等因素引起,大部分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但精神症状严重者或并存器质性病变者病死率较高。针对不同病因及时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与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4月至200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4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249例肝移植受体中,27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0.84%).其中,脑病8例(29.63%),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2例,经适度脱水、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康复;癫痫2例(7.41%),均治愈;颅内出血4例(14.81%),其中3例行手术治疗,均留有后遗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例(14.81%),2例治愈,2例因真菌感染死亡;锥体外系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分别是6例(22.22%)和7例(25.93%),随免疫抑制剂减量,均逐渐好转.结论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系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症状多样,针对其不同病因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改善、控制病情,使病人得以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