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17例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EVGE)。均成功植入血管支架,13例夹层入口封堵完全,即刻内漏4例,经处理2例内漏消失,另2例轻微内漏未处理。术后随访2~56(14.5±11.6)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16例假腔内有血栓形成,13例真腔扩大,5例瘤腔内径缩小。术后半年CT显示9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6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轻微内漏者自愈,支架移位并迟发内漏1例。无死亡、瘤体破裂和截瘫发生。认为EVGE治疗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支架移植物的选择和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生伟  池一凡 《心脏杂志》2007,19(4):491-49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预后凶险,急性主动脉夹层48 h内因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心脏压塞等,致死率高达36%~72%,2周内病死率为57%~89%。而在慢性期因破裂致死者明显降低,但起病半年内仍有90%的患者死于动脉夹层破裂[1]。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AD的年发病率平均为0.5~1万/10万[2],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的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式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AD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开展的一项微创…  相似文献   

4.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兴起的腔内隔绝术,在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初步研究表明腔内隔绝术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6.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资料,年龄(53.4±11.1)岁。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腔内隔绝术成功率100%,共置入208枚主体覆膜支架及13枚cuff支架。20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26例患者行PCI成功率100%,对32支靶血管共置入36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0±35)个月,随访率96.6%(201/208)。33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3例术后有残余内漏,其中8例残余内漏于术后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半年,3例再发升主动脉夹层,1例发生截瘫。术后1年,1例发生迟发性内漏。行PCI患者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本组共死亡6例,其中与腔内隔绝术有关死亡4例,分别发生在术后1 h、术后5 d、出院后2 d、15 d,与腔内隔绝术无关死亡2例,分别问胃癌晚期和肺心病。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低。合并冠心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2例。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12例,共置入覆膜支架119枚。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8例,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完成PCI 16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9例,术后1个月内夹层破裂死亡3例。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明显残余内漏10例,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6个月,再发升主动脉夹层3例,其中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例,截瘫1例,胃癌多器官转移死亡1例。术后1年迟发性内漏1例。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系指主动脉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者,其发病率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30%-60%。目前,腔内隔绝术(EVGE)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新的介入疗法。2003年1~9月,我院对6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EVGE介入治疗,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随访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前死亡4例,未手术1例,施行TEVAR 129例,手术操作均成功,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7例(20.9%),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2例(9.3%);Ⅰ型内漏13例(10.1%),夹层逆剥为Stanford A型1例,低氧血症23例(17.8%),肾功能衰竭需血液滤过9例(7.1%),术后精神症状37例(28.7%),脑梗死3例.随访2个月~5年,随访110例,随访率85.7%,1例术后1年和1.5年出现支架远端夹层,两次手术植入覆膜支架,部分封闭了腹腔干动脉,1例术后2个月时因肠梗阻在外院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4年时支架远端发生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3个月突然死亡.Ⅰ型内漏消失11例,持续存在2例.结论 急诊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Dake等于1994年首次报道采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TD). 2001年5月~2007年6月,本院共收治Stanford B型ATD患者21例,均在全麻下行覆膜支架EVGE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主动脉夹层的病例越来越多,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用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6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46例。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62±18岁。46例均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1~52个月,平均17±1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及随访30d内无患者死亡;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1例;2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被封闭;5例发生内漏,术后3个月时其中4例内漏自行封闭。随访3个月时,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半年1例发生截瘫,原因不明。术后1年1例出现迟发性内漏;1例升主动脉发现夹层,未行外科手术。随访期间3例死亡,4年生存率89.3%。结论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3±18.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通过CT血管造影(CTA)评估病情,术中通过血管造影确定手术部位,并将移植物经股动脉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生存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18例表现为多裂口;第一裂口在左锁骨下动脉水平的有51例,在胸主动脉水平的有9例。60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胸主动脉平均直径为(28.9±4.6)mm,第一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平均距离为(23.1±8.2)mm。患者中7例出现内漏,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3例出现术区感染,15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出现截瘫。术后1个月内无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96.7%,术后1年生存率为93.3%,术后2年生存率为88.3%。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近、中期生存率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2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行EVGE。术后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并行CT检查,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结果:3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主动脉EVGE,术中造影显示动脉瘤破口均完全封闭,术后30d内死亡2例。术后随访1~72(18±16.9)个月,失访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体偏瘫1例,支架远端再次出现内膜撕裂口1例,Ⅰ型内漏3例,余24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传统开胸手术明显减少,术后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2组,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内科方法治疗的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存活出院率。结果:在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治疗组存活出院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vs 25.00%,P0.01)。结论:对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可以提高患者存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16.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降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107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1个月3例死亡.104例行CTA复查,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6个月,1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置入一枚支架后后假腔消失.术后1年,主动脉均未见病变.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5例DeBakeyⅢ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中造影显示夹层动脉瘤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较少。术后1~22个月随访,术后30d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体运动障碍,余13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b型夹层动脉瘤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病死率约70%,传统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2003年3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男16例.女1例;年龄45~71岁,平均60.1岁;临床表现:胸背部疼痛16例(急性剧烈疼痛10例,轻微疼痛6例),体检发现1例(3a前曾有剧烈胸背痛)。伴有下肢缺血症状13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2例,肾功能不全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2例,按腔内隔绝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81例)及无并发症组(211例),术后半年、1年、2年随访,观察患者近、中期全因死亡.结果 292例均获临床成功,院内总死亡率1.7%.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6.3%,无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平均随访23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内总死亡率为5.6%,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死亡率分别为10.3%和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HR=3.651,95%CI 1.304~10.220,P=0.014)和降主动脉最大直径(HR=1.528,95% CI 1.237~1.886,P=0.001)为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近中期死亡风险增加.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及降主动脉直径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女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4月~2011年7月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且年龄≥60岁的Stanford B型AD患者,按性别分为老年男性组(61例)及老年女性组(30例)。年龄分别为(67±5)岁和(66±5)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女性组已知高血压病史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入院首诊高血压病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高血压病及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病因构成比并无统计学差异。老年女性组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24 h者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P<0.05)。老年女性患者表现为突发疼痛比例低于老年男性患者(P<0.05)。其他患者特征、主要并发症、临床表现、病变情况、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和随访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低,较少表现为突发性疼痛,就诊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