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凌成明  刘业  石强 《包头医学》2011,35(1):11-1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壁切除+脑池开放术18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0例。结果:随访3~12月,28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颅脑CT或MRI显示,26例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另2例患者囊肿体积缩小不明显。结论:具备手术指征无明确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32例、囊肿分流术17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严重并发症。开颅手术组中,96.9%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37.5%;分流手术组中,82.3%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17.6%。结论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分流术均在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较囊肿分流术对促进颅内蛛网膜囊肿缩小消失也许存在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8例蛛网膜囊肿患者,其中行囊肿切除术13例,囊肿部分切除+脑池分流术17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0例,囊肿大部分切除+蛛网膜下腔疏通术8例.结果 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对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量化CT扫描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以急性硬膜外血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CT表现均以急性硬膜外血肿为主,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5例,脑挫裂伤20例。100例患者均行动态CT扫描,并以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脑-脑室指数(CVI)、脑室、脑池受压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决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63例,保守治疗37例,预后良好。结论:动态CT扫描应列为急性颅脑外伤诊断和治疗的常规,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CVI、脑室、脑池受压程度等量化指标可作为分析病情严重程度、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能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整个手术期问的护理特点。方法本组颅内血肿实施手术患者30例,对这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的预后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护理期间患者因术后弥漫性脑肿胀再度发生而死亡2例,其余28例中治愈13例,轻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预后较好。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中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重度颅脑损伤致脑疝的患者发病急,变化快,致死率及致残率都高.现对我们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致脑疝72例临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 ①GCS≤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血肿,脑挫伤,年龄<50岁.无致命性出血、致命性休克、复杂的复合伤并排除原发性脑干损伤者;②重型颅脑损伤,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③经保守治疗失败,颅内压>300mm水柱以上者;④CT扫描显示严重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1.0cm,脑沟消失,基底池,环池受压变形或消失,硬脑膜外血肿>20ml或脑内血肿>30ml;⑤患者深昏迷双瞳孔散大,年龄≥50岁,家属坚决要求治疗,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1例,均急诊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术毕颅内压骨瓣复位18例,去骨瓣减压23例。结果:治愈25例,硬膜外血肿21例全部治愈;20例硬膜下血肿或合并脑内挫伤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愈4例,伤残12例中植物生存3例、智力障碍8例、肢体瘫痪10例、失语6例、外伤性癫痫3例、脑积水3例,死亡4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情危重,伤残率及死亡率高,在患者具备手术指征时早期手术可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李强  莫业和 《海南医学》2011,22(14):66-67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指征。方法 3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Ⅰ型和Ⅱ型,并对其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患者的颅底脑池受压情况不同。结论颅底脑池受压情况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了一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脑外占位病变CT征象,发现一个对颅内脑外占位病变具有重要定位价值的征象—灰质内移征,该征象有3种表现形式。经临床观察,20例硬膜外及20例硬膜下血肿表现为该征的第1种表现形式,11例脑膜瘤表现为第2、3种表现形式。通过对颅内脑外占位病变特点的分析,讨论了灰质内移征3种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灰质内移征在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对颅内结核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总结20例颅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6例。结果保守治疗组除1例转为手术治疗外,余13例均痊愈,手术治疗组全部手术成功。结论随着头颅CT的广泛应用,结合颅内结核瘤的一般特点,多数颅内结核瘤患者治疗前可作出诊断。多数颅内结核瘤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手术治疗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SAH) is regarded as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of primary brain stem injur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5 patients with TSAH who were hospitalized between March, 1987 and April, 1990. They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 initial level of consciousness evaluated by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s. Fourteen patients had TSAH in the sylvian fissures, while in five the location was the cortical sulci. Four patients had TSAH in the ambient and quadrigeminal cisterns, and another four patients had TSAH in the prepontine and interpeduncular cisterns. TSAH localized to the suprasellar cistern was found in three patients, and five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TSAH only in the sylvian fissures. Other accompanying intracranial lesions were as follows: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in five patients. Intracerebral hematoma in four and cerebral contusion in three. Three patients, one in the severest group and two in the severe group, had fatal outcomes. The cause of death wa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ccompanying intracranial lesion than the TSAH. One patient had a fair outcome, and 11 patients had a favorable outcom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outcome was generally good in the patients who had TSAH in a confined area, such as the sylvian fissures or cortical sul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所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中,142例手术证实为破裂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125个破裂动脉瘤,17例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60个,占40.54%,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瘤43个,占29.05%,大脑中动脉瘤37个,占25%,椎-基底动脉瘤8个,占5.41%。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影像所见大小、形态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及3D重建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CTA-VR、MPR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临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7例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以侧脑室、三脑室及基底池受压或消失为特征。临床预后差。提出CT诊断标准为:(1)脑室/颅腔比率<20%;(2)三脑室部分受压或消失;(3)基底池部分受压或消失。具备其中两项即可诊断。根据脑室脑地受压及中线移位程度将CT表现分为3型,6个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途转诊入ICU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长途转诊入ICU的创伤患者入住ICU的原因、院前是否手术、入ICU时是否休克、是否建立人工气道、是否呼吸停止、是否建立中心静脉、转诊途中是否抢救、入院后是否手术、治疗后是否死亡等临床资料。并且对颅脑外伤中脑血肿类型转诊前是否手术以及是否休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转诊的创伤患者以致命部位分类病例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严重腹部外伤、胸部外伤、四肢外伤、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的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腹部外伤、胸部外伤。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肿患者转诊前手术组与未手术组、入ICU时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创伤后出现任何的休克患者均不适合长途转诊。主张建立社会急诊医疗服务体,制定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计划,建立上下级医院创伤救治联动及远程会诊机制,就近抢救严重创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蛛网膜囊肿(IAC)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72例IAC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其中46例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CTC)检查,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分析影像学检查,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 72例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IAC,其中45例手术治疗,27例非手术治疗;46例行CTC检查显示: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13例,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IAC)33例。45例术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头痛症状及癫痫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囊肿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 颅脑CT平扫及CTC对于IAC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有重要意义。IAC的绝对手术适应证为有明确临床症状的NCIAC,IAC的相对手术适应证为临床症状加重或复查CT囊肿增大的CIAC。  相似文献   

16.
开颅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283例开颅手术后经过证实的术后颅内血肿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颅内血肿患者分别占术前肝功能不良和天幕疝伴急性脑肿胀患者的 43%和 38%;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和0.8%。结论: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术前肝功能不良、天幕疝、急性脑肿胀等因素有关,急诊开颅术后血肿的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术后颅内血肿发病时间在术后6h以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手术中采用不切开小脑幕、直视下进行脑疝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额颞(顶)部开颅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在常规开颅手术中注重精细操作,清除血肿、挫裂伤灶及廓清蛛网膜、脑池出血后,在保持小脑幕结构完整的前提下,进一步在镜下直视复位脑疝组织;并与同期另一组术中额颞部开颅但未行脑疝复位的116例患者进行术后CT、神志改善、瞳孔恢复、颅内压情况及脑梗死、脑积水并发症等比较。结果采用直视下脑疝组织复位术式的病例组,其术后CT特征、神志改善、瞳孔恢复等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采用术中直视下复位治疗部分脑外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措施和用药后疗效。方法 60例患者于入院初步检查后进行一系列急诊科内抢救,包括: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监测,镇静,吸氧,平稳呼吸,脱水降低脑内压力等。结果患者无院前死亡,60例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4例(73.33%)恢复较好,15例(25%)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1.67%)死亡,死亡时间为治疗后2周。其中有5例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再次入院检查出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恢复较好、植物生存状态、死亡患者的发病到确诊时间逐次增加(P〈0.05)。结论急诊科内救治脑出血患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早就诊、早治疗",这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当然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相关医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认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出血后24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24h组)、其余47例患者于24~72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72h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远期预后情况.结果:24h组患者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率0%显著低于72h组的12.77%,24h组与72h组患者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完全夹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3例患者发生脑梗死、4例患者发生脑积水与72h组的6例脑梗死、8例脑积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6例、72h组预后良好的有31例,24h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3.72%显著高于72h组的65.9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应该尽早治疗,24h内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脑充血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用急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术后病人24例,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动态监测脑底动脉及颅外颈内动脉的血流变化,通过颅外减压窗观察颅内压的变化.结果脑充血组12例中8例同时行颅外减压术,在脑充血期间7例发生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发生率高于无脑充血组(P<0.05).2例因脑充血死亡.结论脑充血多为双侧性,可引起广泛的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脑充血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