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患儿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平阳霉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平阳霉素治疗,3月后对比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略高于对照组的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轻微,是临床治疗本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混合剂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38例特殊部位难治性血管瘤进行临床和超声评估,住院后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混合剂采取全身麻醉状态下瘤内注射治疗,术后第1天普萘洛尔顿服,用药后监测心率。住院观察1周,出院后继续口服普萘洛尔3~6个月。每半月至门诊观察瘤体变化,随访3~8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在注射24h后血管瘤颜色和质地显示出即时效果,口服普萘洛尔2个月后复查超声提示肿瘤最大厚度平均缩小66.7%,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混合剂联合口服普萘洛尔具有快速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婴幼儿特殊部位难治性血管瘤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强地松与平阳霉素及鱼油酸钠治疗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口服强地松与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分别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共102例。随访6个月。1年。采用卡方检验处理资料。结果:强地松治疗组治愈率41%,总有效率63%。平阳霉素组患者治愈率75%,总有效率86%。结论:两种方法中,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最佳,并且并发症低、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孙亦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56-957
目的:探索和评价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 mg 地塞米松5 mg 2%利多卡因2 ml 生理盐水2 ml溶解后行瘤体内注射至肿胀发白为宜,注射剂量以0.2~0.3 mg/kg计算。2~3周注射1次,1个疗程3~5次。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有效率100%,治愈率和好转率是95.6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法治疗18例眼睑血管瘤患儿(男7例,女11例),将平阳霉素均匀注射至血管瘤瘤体内。结果18例中,除1例因病变面积大,注射8次平阳霉素(总剂量29 mg)外,其余17例患儿注射1~5次后,血管瘤消失。用药后局部反应轻,仅为轻度组织肿胀,一般3天后逐渐消肿,15天后皮肤色泽渐趋于正常,3个月后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形态。随访观察8~36个月,15例瘤体全部消失。未见局部感染、组织坏死及瘢痕。结论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绝大部分效果显著,具有损害小、瘢痕轻、外观效果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体表血管瘤的四种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本组共采用四种方法:血管瘤手术直接切除或切除后皮片、皮瓣移植修复,环形缝扎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铜针刺入留置治疗,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结果共治疗268例,随访半年以上的192例。(1)手术治疗172例。痊愈156例,其中2例边缘部位复发,1例再次手术,1例激光治疗后痊愈。(2)环形缝扎后注射平阳霉素36例,其中11例注药后瘤体缩小再进行切除。(3)铜针留置治疗33例,治愈23例,有5例行铜针治疗3次以上,病灶逐渐缩小。(4)普萘洛尔口服治疗27例,治愈3例,有效24例。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血管瘤,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直接手术切除而又不影响功能和外观的瘤体,首选手术切除或切除后皮片、皮瓣移植修复。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采取环形缝扎平阳霉素注射或铜针刺入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优先采用普萘洛尔121服治疗。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联合应用,这样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从而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乔国梁  郑世信  刘凤安  方黎 《当代医学》2010,16(14):142-14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咽喉部血管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显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在用药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咽喉部血管瘤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104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5~7 d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经6~24个月观察随访,治愈88例(84.62%),基本治愈11例(10.57%),好转5例(4.81%),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安全、简便、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口腔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口腔血管瘤62例(101个瘤体),每次1-4mg,2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48例(81个瘤体)占77.42%。好转12例(18个瘤体)占19.35%,无效2例(3个瘤体)占3.23%。治愈好转率96.77%。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口腔血管瘤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外用"艾达乐"(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83例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治疗一组患儿176例,给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艾达乐"外用涂抹治疗;治疗二组患儿107例,给予单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管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于治疗8周后复诊,全部283例,血管瘤均有不同程度退化、吸收甚至痊愈。但治疗一组患儿临床疗效远优于治疗二组。治疗一组患儿8周后血管瘤全部消退痊愈94例,大部分消退51例(瘤体缩小、吸收、退化50%~80%),少部分消退31例(瘤体缩小30%~50%)。而治疗二组患儿8周后血管瘤全部消退38例,大部分消退32例,少部分消退37例。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外用"艾达乐"治疗患儿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可快速抑制其血管瘤的生长,并在较短时间内使其萎缩退化、吸收。较单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时间短、效果好。在治疗过程中患儿无或有轻微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龙  邓元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66-67,70
目的回顾性分析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肝血管瘤患者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1年患者临床症状、瘤体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68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后3、6个月、1年复查彩超或CT,见瘤体供血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瘤体明显缩小。术前瘤体最大截面积为(8.24±7.12)cm^2;术后3、6个月、1年平均分别为(7.36±6.92)cm^2、(6.11±5.89)cm^2、(4.15±3.89)c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和分析COX-2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表达情况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一些相关性。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2012年婴幼儿患者手术后血管瘤组织标本和术后同期瘤旁正常血管组织标本各5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及52例瘤旁正常血管组织标本表达情况进行免疫组织化检测,2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COX-2在52例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8.46%,且多为强阳性,以(++)为主。而COX-2在婴幼儿瘤旁正常血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7.31%,且着色较弱,为(+)。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与瘤旁正常血管组织中COX-2表达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增高,COX-2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研究COX-2在婴幼儿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情况有可能为临床婴幼儿血管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婴幼儿血管瘤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普萘洛尔0.5~2mg.kg-1.d-1))及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0.5~2mg.kg-1.d-1),疗程均1~9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21例,有效率30.0%(P<0.05)。治疗组心动过缓2例,食欲下降2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4.
汪飞  李丹  黄文花 《吉林医学》2010,(25):4238-4240
目的:收缩压变异指数(SPV)是优于充盈压对评估液体治疗的反应性,分析收缩压变异指数(SPV)指导术中容量治疗对器官功能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和收缩压变异指数组(SPV组,n=40),SPV组容量治疗由SPV指导(触发点:SPV>10%)。在麻醉诱导后,术后3、6、12和24 h测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_(CV)O_2)、血乳酸值、胆红素、肌酐和胃黏膜CO_2张力。结果:SPV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7±2.4)h和(5.3±2.4)h,术中输注容量分别为(4 860±2 600)ml和(4 325±2 7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运输和器官功能对比,基础值和术后24 h值,S_(CV)O_2分别为(74.5±6.5)%和(72.1±5.4)%;(79.3±7.0)%和(7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值(1.1±0.3)mmol/L和(1.1±0.5)mmol/L;(0.8±0.3)mmol/L和(1.2±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SPV指导的治疗液体输注轻度增加,器官功能和组织灌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择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术组)30例和治疗B组(肝血管瘤剥离术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天数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时间[(64±15)min]、术中出血量[(235±65)mL]、输血量[(200±90)mL]、肝血流阻断时间[(5±4)min]、住院天数[(9.0±1.5)d]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125±20)min、(685±100)mL、(505±95)mL、(16±5)min、(13.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发生率(6.7%、0.0%、0.0%)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20.0%、6.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44例血管瘤患儿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评估。服药剂量为第1天1.0mg·kg^-1,第2天1.5mg·kg^-1,第3天2mg·kg^-1,分2次服用,每12h服药1次。住院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情况变化,无异常表现者住院1周出院,并每月复诊,治疗结束时逐渐减量至停药。对服药后1周、1个月和停药时疗效分别作评价。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3个月(9.2~20.3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后血管瘤瘤体生长受到抑制,服药1个月和停药时95.5%(42/44)的患儿表现为瘤体缩小。4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在服药后1个月内溃疡均愈合。用药期间6.8%(3/44)患儿出现腹泻、食欲减退,22.7%(10/44)患儿停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入选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每组各9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1给予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治疗,治疗组2给予红蓝光照射治疗,对患者进行评分及疗效评价。同时,治疗前后对以上两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经皮肤水分丢失(TEWL)、皮肤油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皮疹评分为(4.58±2.13)分,治疗有效率为84.44%,治疗组2的评分为(8.72±3.41)分,有效率为40.00%,两组治疗后皮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1的有效率明显优于治疗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1的TEWL、皮肤油脂分别为(21.44±4.48)g/(m2.h)、(188.56±52.86)μg/cm2,治疗组2的TEWL、皮肤油脂分别为(20.89±5.68)g/(m2.h)、(192.25±51.45)μg/cm2,两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1的TEWL、皮肤油脂分别为(11.12±5.33)g/(m2.h)、(112.45±55.45)g/cm2,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苍苓止泻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小儿腹泻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禁食、抗病毒、静脉补液、止吐、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整饮食、口服微生态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苍苓止泻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口服。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热退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9.4%,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75.0%,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为(39.33±24.10)h,对照组为(57.67±29.08)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消失时间、热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苓止泻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剂,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岁以上每日2~3袋,均分3次服用,疗程为3d;治疗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1.5mg/(kg·次),3次/d,疗程为3d;儿泻停颗粒,〈6个月,1g/次;6个月~2岁.2g/次,2次,d,疗程为3d。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56.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62±1.49)d。止泻时间为(3.13±1.83)d,止吐时间为(3.16±0.83)d,脱水纠正时间为(2.15±0.53)d;对照组退热时间为(4.86±1.57)d,止泻时间为(6.79±2.44)d,止吐时间为(4.53±0.87)d,脱水纠正时间为(3.36±0.8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