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D7^+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方法。方法报道3例CD7^+ AML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用常规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均未达到缓解,改用VDAM(VMAM)方案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结论CD7^+急性白血病可能是一独立的造血干细胞白血病,VDAM(VMAM)方案可作为CD7^+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方案,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DA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福康  胡琛亮 《安徽医学》2008,29(2):170-171
目的 观察DA3+7(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C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柔吡星+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DA方案治疗结束后96小时,再给予CAG方案治疗;并检测血象、血生化指标、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15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2例。CR率73%,总有效率(CR+PR)86%。结论 DA联合CAG方案治疗AML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和支持治疗的加强,近20年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60%~85%,但约半数患者会在短期内复发,因此减少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无病生存期(DFS)的关键是进行有效的缓解后治疗.阿糖胞苷(Ara-C)是治疗成人AML方案的基本组成药物.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对难治、复发AML有明显的抗白血病活性,从而推测HD-Ara-C可克服耐药.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不断摸索与调整Ara-C剂量,HD-Ara-C已广泛应用于诱导缓解和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使AML的DFS有了明显提高.我院1997年6月~2001年10月对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后应用HD-Ara-C与原诱导方案交替进行强化巩固治疗,以探讨HD-Ara-C对AML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和HD-Ara-C的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髓系白血病经典的诱导化疗方案为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即(3+7)方案,近些年,由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与DNA结合能力强,心脏毒性小的独特优势,已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09-2010年的AML指南,将IDA联合阿糖胞苷的IA方案作为初治AML的一线诱导缓解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评估化疗联合自体共培养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o-cultured dendritic cellswith cytokine-induced-killer cells,DC-CIK)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并质检合格的自体DC-CIK细胞回输给4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观察输注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患者生存情况、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47例患儿顺利完成61例次DC-CIK回输治疗,中位随访41(5~72)个月。38例MRD阴性患儿中36例处于持续完全缓解(continuous completeremission,CCR),其中1例伴乙肝大三阳化疗不耐受者,治疗后获CCR,同时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肝功能恢复正常;9例MRD阳性患儿回输治疗后8例转阴。治疗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3+CD8+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结论 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有明显的清除优势,安全性好,是继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又一新的治疗白血病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HA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例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15~20mg·m^-2·d^-1静脉滴注d1~3;高三尖杉酯碱2 mg静脉滴注d1~8;阿糖胞苷25 mg皮下注射q12h,d1~8;阿克拉霉素20 mg静脉滴注d1、3、5、7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6例(66.7%),部分缓解1例(11.1%),无效2例(22.2%),有效率77.8%,治疗中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结论 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A方案治疗AM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BCG-PSN治疗前,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 BCG-PSN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Th1/Th2模式及Tc1/Tc2模式失衡现象,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表达情况及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AML初发患者130例,采用三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CD34/CD13/CD45/CD19、CD34/CD56/CD33/CD45和CD34/CD2/CD33/CD45),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初发AML病人骨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在AML中CD19阳性表达率为2.31%(3/130例),CD56为3.75%(3/80例),而CD2为1.25%(1/80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无表达。结论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表达率很低;CD56、CD2可作为AM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指标;CD19在AML微小残留病检测中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结合CIK细胞抗肿瘤效应。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与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1)。结论 DC-CIK细胞比CIK细胞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及门冬酰胺酶方案对CD7+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初治患者CD7+AML21例,予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及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进行诱导化疗:米托蒽醌(MTZ)10mg/d,d1-3;阿糖胞苷(Ara-C)200mg/d,d1-7;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10000U/d,qod d8-26。结果21例患者13例获得完全缓解(CR 62%),3例获得部分缓解(PR 14%),有效率76%。结论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及门冬酰胺酶方案作为CD7+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诱导化疗方案,疗效尚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 CD34和CDll7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CD34和CD117抗原检测,并比较CD34、CD117和CD34/CD117共表达在AL患儿表达的差异及与诱导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CD34在ALL和AML患儿中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17、CD34/CD117在AML患儿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ALL患儿(P<0.05).AL患儿中CD34+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首轮诱导化疗缓解(CR)率与CD3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117+组CR率明显低于CD34-/CD117-组(P<0.05).ALL中回族患儿CD117表达率高于汉族患儿(x2=43.391,P=0.000).CDll7+及CD34+/CD117+组血小板(PLT)水平分别较阴性组低(P<0.05).在AML患儿中CD34+组PLT水平较CD34-组低(P<0.05),CD117+、CD34+/CD117+组肝脾肿大分别较阴性组多见(P<0.05).AML患儿中CD34、CD117、CD34/CD117在汉族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回族(P<0.05).结论 CD34抗原表达是儿童AL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特征上主要表现为髓外浸润.CD117、CD34/CD117可作为AL患者MICM诊断分型的髓系免疫学依据.CD34/CD117有助于AML的诊断.CD34、CD34/CD117的表达可作为预测AL诱导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6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自体DC-CIK联合NP),B组31例(方案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其有效率为(29.03% vs.19.35%),疾病控制率为(74.19%vs.51.60%)(P值分别为0.131、0.031),A组患者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有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及增强免疫功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2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ALL患儿淋系抗原以CD19阳性率最高,为70.9%,髓系抗原表达以CD13多见。AML患儿髓系抗原以CD33多见,阳性率为69.6%,淋系表达以CD19多见。My+组与My-组及Ly+组Ly-组相比,在发病年龄、性别、形态学亚型、临床体征及CD34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D3+4组、CD7+组与其阴性组相比,ALL及AML患儿完全缓解(CR)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L及AML患儿分别高表达CD19、CD33;部分患儿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对于淋系表达的AML可兼顾ALL治疗;CD34及CD7阳性与治疗反应差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成AML初治组40例,缓解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抽取骨髓液2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CD16+/CD56+)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NK细胞数量的检测。结果:初治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P〈0.01)。缓解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间原始细胞数量和AML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的预后指标,亦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用PEABI 770 0PCR仪检测 11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2 6例非白血病患者和3 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2 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 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初发患者WT1基因的表达量为 10 5~ 10 6拷贝 / μgRNA ,取得部分缓解的 2 6例AML和 19例ALL患者的表达水平为 10 2~ 10 4拷贝 / μgRNA ,而取得完全缓解的 17例AML和 13例ALL患者的表达水平为 0~ 10 2拷贝 / μgRNA。 结论 WT1基因在白血病外周血中有高水平的表达 ,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疗效考核及监测微残留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核型检测与化学治疗疗效关系。方法采用G显带常规技术对ALL患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68例ALL患儿均给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L-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联合化学治疗,按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标准,+4、+10、+17、t(12;21)及正常核型为预后良好组,11q23、复杂核型及极差染色体未列出的其他异常核型为预后差组,t(9;22)及亚二倍体核型为预后极差组,观察各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及总有效率。结果预后良好核型组完全缓解率明显优于核型差及极差组(Х^2=21.887,P〈0.001),总有效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Х^2=19.737,P〈0.001).结论染色体核型检测对ALL患儿化学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预后差组不应选用常规方案诱导治疗,而应选用疗效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效应CD4+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Th17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失调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Th17、CD4+Th1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IL-23以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分析不同AS患者Th1、Th17以及Treg细胞免疫失衡情况及与ASDAS相关性。结果 AS组患者CD4+Th17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4+Th1及CD4+CD25+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稳定(ASDAS<1.3)患者、病情中度活动患者(1.3≤ASDAS<2.1)相比,重度患者(ASDAS≥2.1)CD4+Th17细胞水平、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4+Th1、CD4+CD25+Treg细胞显著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ASDAS与IL-6(r=0.412,P=0.000)、IL-17(r=0.396,P=0.000)、IL-23(r=0.384,P=0.000)及TNF-α(r=0.318,P=0.004)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中存在Th1细胞、Th17细胞及Treg细胞免疫平衡失调,且与AS患者ASDAS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为AS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92例初治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初治AML各亚型中M5基因表达阳性率最高,为91.7%,其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最高,达1308.6,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L各亚型(L1,L2,L3)之间WT1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中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组CR率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缓解后半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组、复发组及未缓解组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基因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判断预后及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小儿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4,3L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LA—DR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14^+和CD14^+HLA—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中症组CD14^+和CD14^+/HLA—DR^+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组与中症组相比,CD14^+无显著性差异(P〉0.05),CD14^+/HLA—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3^+CD4^+与CD3^+CD8^+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早期就受到抑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CD14^+/HLA—DR^+呈负相关,CD14^+/HLA—DR^+可以用来反映小儿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ALL)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进行研究。方法2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的ALL患者为完全缓解组,20例初次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初治组,另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