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BTKA)不同手术方案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BTKA患者45例,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分期置换组术前合并症的比例高于同期置换组。同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期置换组。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与分期BTKA同样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TKA)和分期双侧TK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67例.按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否分期进行分为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治疗因素和治疗效果的差异.术前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和术前合并症;治疗因素包括总住院时间、总手术时间、伤口总引流量、总输血量;疗效判断采用术前、术后1年时的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同期手术患者45例,分期手术患者22例.分期手术组术前合并症率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P<0.05),但两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同期手术组(P<0.01),但同期手术组总输血量明显多于分期手术组(P<0.01),两组总手术时间、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1年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及伤口延迟愈合,但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死亡率均为零.结论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双膝TKA和分期双膝TKA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膝关节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86.68±6.30)分比对照组(78.50±4.25)分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且并发症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双侧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一次手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BTKR)与分期进行BTKR之间的差异,对患者的并发症、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明确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分成两组,Ⅰ组为同期BTKR组,共28例患者(56个膝关节);Ⅱ组为分期BTKR组(手术间隔3~10个月之间),共19例(38个膝关节),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4.3个月。结果:BTKR患者两组的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住院总时间较Ⅱ组患者平均少21~22d,患者费用减少32.5%。结论:与分期BTKR相比,同时BTKR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同期BTHR是可行的,病人在一次手术中获得BTKR,不仅节约了医疗费用,而且避免了分次手术的痛苦。但是同期BTKR要求较高,出血量相对较大、麻醉时间相对较长。对于年龄大,术前全身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同期BTKR比分期BTKR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危险性加大。因此,对于年龄大,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以及技术条件还不成熟的医院,应慎重选择同期BTKR。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08例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例,予同期置换手术;对照组54例,予分期置换手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输血失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96.32±2.58分,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双侧髋关节行同期置换手术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运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单侧膝关节置换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单侧置换组(30例)和双侧同期置换组(54例)。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采取同时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置换组患者采取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HISS评分与单侧置换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HISS评分明显高于单侧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显著恢复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的方法观察同期与分期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双侧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同期置换组和分期置换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早期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6个月,同期置换组和分期置换组患者左右侧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置换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分期置换组(P<0.01);早期发热、假体周围感染明显高于分期置换组(P<0.01);两组血栓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同期双侧TKA手术住院费用低,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应据此谨慎选择TKA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与分期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本院实施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同期置换组和分期置换组)其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手术中生命体征异常变化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从而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同期置换组(34例68髋)平均手术时间129.43±31.26min、失血量为1286.76±524.72ml、输血量712.65±384.61ml,分期置换组(62例124髋)平均手术时间138.24±32.37min、失血量1396.32±486.24ml、输血量751.31±401.16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置换组和分期置换组手术中分别有4例、5例患者发生生命体征异常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置换组和分期置换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2/34)、4.84%(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病例选择得当即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Meta分析研究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或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万方、知网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同期或分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8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76 426例患者,同期组患者728 31例,分期组患者103 595例;(2)Meta结果显示:分期组的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OR=1.21,95%CI=(1.10~1.34),P<0.000 1]、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OR=1.67,95%CI=(1.29~2.16),P<0.000 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1.38,95%CI(1.27~1.50),P<0.000 01]、死亡率[OR=2.18,95%CI=(1.67~2.84),P<0.000 01]以及围手术期失血量[OR=205.14,95%CI=(115.25~295.03),P<0.000 01]均优于同期组;同期组术后深部感...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30膝)。结果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失访;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膝(83.3%),良:4膝(13.3%),可:1膝(3.3%),优良率96.7%。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侧膝关节术前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43.4分,其中26侧膝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2例术中残留屈曲畸形者,术后关节活动差,其余病例采用规范化软组织松解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矫正了术前畸形,关节功能满意,出院时HSS评分平均74.3分,随访1年HSS评分平均85.6分,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8.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应掌握规范的软组织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52).A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型UKA,B组患者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比较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屈、伸膝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48.63±10.23)min、手术切口长度(7.63±2.42)cm、术中出血量(53.62±8.30)mL、术后引流量(80.80±10.68)m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息时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步行达1 min时间(3.63±1.51)d、屈曲90°时间(6.72±1.65)d、最大伸膝度数(1.43±0.13)°、最大屈膝度数(110.52±9.67)°,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型UKA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均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但固定平台型UKA患者早期术后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32例,术前制定规范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麻醉恢复开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后0—2d;第二阶段:3~10d;第三阶段:10—14d,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及步态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采用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自身对比研究的方法,分别将术后2周、6周、12周的患肢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活动度、HSS评分及WOMAC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2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经过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仅3例出现膝关节轻微屈曲畸形(10°~20°),其余膝关节屈膝95°~115°,伸膝0°~5°,膝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活动接近无痛,生活完全自理。术后6个月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的关键,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TKA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53例,分为一期手术组(26例)和分期手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一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手术组,但是一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明显高于分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术后1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双侧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3个膝关节行TKA。结果:113例均获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膝关节评分应用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2.42分提高到83.99分。末次随访时113个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5度。手术优良率为91.15%。结论:应用RP、RPF假体的TKA术对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良好的术中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双膝关节置换术中随机选择一侧置换髌骨,对侧保留髌骨,对比研究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4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28个膝,均为女性,年龄为53~78岁,平均(66.9±7.8)岁,体重指数为(26.3±1.8) kg/m2.随机分组为拟行左侧或右侧髌骨置换和对侧髌骨保留,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 ~12个月.随访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双膝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有无术后膝前痛及髌骨弹响、有无术后膝关节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松动、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髌骨置换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9±22.2)分提高至(92.4±6.7)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值为(53.5±20.3)分;保留髌骨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4±20.5)分提高至(92.1±4.2)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为(53.7±21.4)分,两组间KSS评分的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髌骨置换侧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5.4°±13.5°提高至120.4°±8.9°,术后ROM较术前增加为25.0°±14.5°;保留髌骨侧ROM由术前的92.9°±19.1°增加至120.4°±8.4°,术后较术前ROM增加为27.5°±19.4°,两组间ROM的增加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0).术后随访时,患者髌骨置换侧出现膝前痛共3膝(占21.4%),而保留髌骨侧膝前痛共出现2膝(占14.3%),两组间膝前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术后髌骨置换侧出现髌骨弹响共3膝(占21.4%),保留髌骨侧3膝(占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骨置换侧术后PTA为2.6°±2.6°,保留髌骨侧为3.6°±2.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髌骨关节面轻中度破坏的骨关节炎患者,髌骨置换较髌骨保留在术后膝前痛、髌骨弹响的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改善及髌股轨迹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经临床和X线证实的61例66膝膝关节僵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有效康复锻炼,观察术前及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等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1例患者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95.0±11.3)°vs(40.4±4.9)°,t=2.782,P〈0.01],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89.2±5.8)分vs(43.7±6.5)分,t=2.805,P〈0.01]。经术后有效康复锻炼,本组疗效优良率为96.72%,共5例(8.19%)发生并发症。结论:结合术后合理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僵硬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综合干预对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术前接受心理干预、排尿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指导,对照组术前只接受一般指导,两组术后的恢复训练程序完全一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各脏器机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心理状态、第一次排尿情况及术后第1、3个月末临床恢复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术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第1次能自行排尿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第4周末恢复训练计划完成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个月时,试验组的置换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综合干预可提高术后肢体早期功能训练的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日恢复肢体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atients.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underwent tot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 o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Urination 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was performed before operation in experi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ne of the education and exercise. Harris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the knee joint fun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in 1 month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mentality before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 , for the first urina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 the Harris score of the two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the end of 1 month and 3 month ( P < 0. 05). Conclusions Comprehensive interference before operation can raise the efficacy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and so can make the patients recovery more quickl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第五人民医院骨科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常规抗炎治疗组(保守治疗组,30例),一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治疗组,30例),对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AKS膝、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显著大于保守治疗组(P<0.05),HSS评分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的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76.7%(23/30)(P<0.05),S-FMMFA评分、BBS评分、RMI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躯体、认知、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常规抗炎治疗更能有效提升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